『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82章 针锋相对 (第2/3页)
“猪犬的汉人,我就知道他们不可信!”
黎壊先骂了一声汉人,随后对四周兵马安抚道:
“不要慌乱,城内粮食足够我们守城五年,况且又不缺水源,担心甚?”
“眼下接近十月,再过一个月就大雪漫山,他们顶多强攻一个月就得退兵!”
“等他们退走了,我带你们去多麦抢占河谷,不怕没有好日子过!”
黎壊的一席话让城内一千五百名精骑、甲兵安定下来。
旁边的小节儿忍不住道:“乞利本,那这井盐……”
“猪犬的家伙,唐廷都翻脸了,这井盐还能卖给谁?”
“抛下他们去多麦,以我们的兵马足够抢到好几块河谷,难道会比在这里过得差吗?”
黎壊教训着小节儿,随后与他向北眺望。
彼时的气温还算高,因此高原依旧能种植作物,只是产量不如百年前。
如多麦这种海拔较低的地方,更是有大片河谷可以开垦放牧,所以黎壊并不担心自己会没了生路。
他有这么多兵马和粮食,去到哪里都能东山再起,不怕活不下来。
“呜呜呜——”
号角声在城内外响起,许多来盐井做生意的大唐商人纷纷乔装打扮,生怕被认出身份。
大唐与吐蕃的商道在朝廷层面是断绝的,可这并不妨碍这些商贾偷渡来盐井收取便宜的井盐。
安史之乱前,大唐盐价普遍在每斗十文的价格,哪怕是内地,也不过每斗二十文。
只是随着唐肃宗实行了“食盐专卖”政策,即“榷盐法”后,大唐沿海及内地的盐价大幅上涨,如江淮一带的盐价涨至每斗三百文,河中地区的盐价则为每斗二百七十文。
高昂的盐价让大唐百姓不得不走私私盐,而大唐也出台了抓捕私盐贩子处以死刑的极刑。
饶是如此,却还是挡不住百姓走私私盐,而杜甫就在《负薪行》中就描写了云阳当地妇女冒着生命危险去贩卖私盐的诗句:“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中唐以后虽然严刑峻法,“以盐杀人”,但是私盐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官盐的价格也一直维持在三百文左右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方官员都会与私盐贩子合谋走私私盐,而盐井就是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盐井的盐,每斗仅售一百文,比官盐便宜二百文,也就是说有二百文的利润。
即便刨除运费、行贿等必须支出,也有最少五十文的利润。
财货动人心,因此走私偷渡者才络绎不绝。
“娘贼的,官军怎么杀来了?!”
“快换衣服,等官军攻破城,谁也不要出卖谁!”
酒肆之中,各间屋子不断传出叫嚷声,而这其中,有一间屋子却十分安静。
屋内,一名商贾正在用十分细小的毛笔,在拇指长宽的字条上书写小字。
内容不多,仅仅几个字,他却写了十余张字条。
不多时,他将十余张字条分别装入细小的竹筒中,随后转身走向身后的柜子。
这些柜子看似是柜子,但等他将其拉开,里面却是一只只信鸽。
他将这些竹筒绑在信鸽腿上,一只只放飞。
随着最后一只信鸽放飞,他不免皱眉看向那漆黑的天穹:“希望能活一半到上邽……”
在他的话音落下时,城外的斛斯光巡视一圈,随后返回了盐井城西。
与此同时,刘继隆他们也领军前来,在城外三里处扎营。
“吁……刺史!”
勒马声响起,随后斛斯光翻身下马,急匆匆走入牙帐之中,对刘继隆及耿明作揖道:
“只是普通城池,城高约二丈,厚应该有三丈,城池以河石夯土垒砌而成,十分坚固。”
“城池两侧可以通行,要不要将城池围住?”
斛斯光话音落下,耿明下意识看向刘继隆。
眼见刘继隆没有开口,他这才振作看向斛斯光:“你率五百精骑驻扎城东,另外安排一千甲兵分兵驻扎城北与城南。”
“是!”斛斯光作揖应下,随后便去安排。
耿明眼见他走出牙帐,这才看向刘继隆:“刺史,要不要趁夜进攻?”
“你自己做主。”刘继隆没有开口,耿明闻言颔首,起身走向帐外。
一个时辰后,当刘继隆端着一碗新鲜鱼汤品尝的时候,帐外也响起了沉闷的撞击声。
“嘭嘭嘭——”
“额啊!”
“猪犬的!这是什么?”
“投石机!是投石机!”
“反击啊,猪犬的家伙!”
一时间,盐井城头骂声不断,黎壊急忙退下马道,在远处的钟楼观望战场。
夜幕下,身子大小的投石不断砸在城内或城墙上。
每落下一颗,都仿佛砸在了番兵的心头上。
原本以为这样就作罢,可不多时夜幕下出现火光,宛若流星。
不等番兵有所反应,着火的落石便砸在了城头及城内。
黑乎乎的石脂点燃了不少茅屋,城内火光毕现。
“走水了!”
“走水了!快救火!”
“阿娘……阿娘……”
“谁来救救我的娃娃!快来人啊!”
“额啊——”
惊恐的救火声,求救声、哭嚎声络绎不绝,充斥人耳。
繁华坚固的盐井城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成为了人间炼狱,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
黎壊带人奔走救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