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50章 分大为小 (第3/3页)
在入秋的丰收当中……
“小心点别割到手!”
“簌簌……”
八月中旬,由于兰州靠近南方更为温暖,因此在河西大地许多地方还在等待秋收的时候,这里已经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秋收行动。
金色的麦浪在田野中翻滚,远处还掺杂着麻、豆、蔬菜及晚种的部分粟麦还在田间等待下个月的收割。
“马车呢?快来收拾麦子!”
麦田间,五泉的上万军民手持镰刀,弯腰在田间辛勤劳作,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镰刀在手中舞动,伴随着“嚓嚓”声,一颗颗沉甸甸的麦穗应声倒下。
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襟,却掩盖不住脸上洋溢着的喜悦。
山丹的军民,除了少量河西出身的兵卒外,其它大部分都是五泉的居民和鄯州随军家属。
在他们以前的生活中,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因为他们所收获的粮食和牧群,都需要拿出一半上交给贵族们。
可自从刘继隆来到五泉后,刘继隆定下的粮食供给数量让他们每天都能吃饱喝足,而这也让他们对生活重拾起了信心。
曾经麻木不堪的百姓,此时收割了麦子后,忍不住拿起麦子仔细打量,脸上笑容收不住。
“你们说,刺史说的话是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这三个多月的粮食都没偷工减料,你个猪犬再说刺史一句不好,小心我揍死你!”
“我是说新衣,刺史不是说入冬后发冬衣,开春发夏衣吗?”
“都说了是真的,刺史干嘛骗你这个混不吝的家伙?!”
“嘿嘿……”
劳作的田间,五泉的百姓们喜滋滋的笑着,时不时眺望远处的麻地。
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们就能收获麻杆,制作新衣了。
穿新衣,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自从论恐热霍乱陇西以来,牟如那对他们的盘剥就愈发厉害,粮食需要交六成,城外的麻和豆也与他们无关。
尽管付出了劳力,却需要和畜生抢麸糠吃,而这也是兰州百姓争相逃亡的原因。
可是如今,他们迎来了好日子,刘刺史虽然会把所有粮食都收上去,可却会按照家中人口,在每个月初给他们每家每户发口粮。
这次他们不用再吃麸糠,因为发到他们手上的都是去了麸皮的粟米,以及粗加工过的面粉。
饿肚子是什么感觉,他们已经有些想不起来了。
三个月的吃饱喝足,让他们原本凹陷的脸颊都充盈了些。
孩子们不再畏畏缩缩,而是敢在劳作的同时,大胆的在田埂上嬉戏,偶尔帮忙拾起掉落的麦穗,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面对成熟的粮食,他们恨不得住在田间,直到把所有粮食收割好后,再回家去休息。
时间流逝,随着太阳西斜,天色渐暗,远处也随之响起了哨声。
“哔哔——”
“都别干活了,回家休息去,明天辰时再来干活,这粮食长在地里,跑不了!”
田间,许多正在干活的兵卒吹响了木哨,催促着百姓们回家休息。
这种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毕竟面对刘继隆的恩情,百姓们只能用勤劳来回报。
“马上就回去了!”
“小军爷,等我们收割完这里就回去!”
“哈哈哈……”
尽管兵卒们已经开始催促,但百姓们却不想走,而是想着尽可能的多收割些粮食。
对此,兵卒们十分无奈,只能反复催促他们,直到即将入夜,他们才直起腰来,抹去额头上的汗水,相视一笑。
他们开始收拾田间,而孩童们也没有闲着,不断用筛子筛出地里散落的麦穗。
赶在入夜前,他们驱赶马车朝城里走去,满载而归。
城门口已经出现了火光,一些军官正带人将秸秆与麦子分离,统计秸秆和麦子的重量。
至于百姓,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把粮食放下就可以离去了。
不过在他们走进城里的时候,城门口的将领却叫嚷道:
“今日秋收,刺史说了,每家领一斤羊肉回去犒劳犒劳自己,别累到身子!”
他话音落下,城门口的百姓议论纷纷,每个人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快点领完回去吃饭!”
“谢谢张果毅,谢谢刺史……”
城门口,张昶开始带人分肉。
接到肉的百姓纷纷朝他作揖,而他只是催促着他们往前走,毕竟他身后还有一千多斤肉没分呢。
一斤肉并不算多,更别提每家多则六七口,少则两三口了。
不过对于百姓来说,这一斤肉的份量,比一千斤麦子还要沉重,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心中刘刺史对他们的关心。
曾经的他们是奴隶和农户,而今他们却在刘刺史手下成了人。
感受着手中羊肉的重量,这一刻所有的辛劳都化为了甜蜜的果实,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刘继隆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
刘继隆站在黑夜里的城楼上,默默关注着他们。
见他们笑着回家,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只是他还不知道,唐廷为了掣肘他们,用出了何等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