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0章 分大为小  归义非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50章 分大为小 (第2/3页)

过于夸大,可河西东进与朝廷接壤,朝廷为了防备河西,只能加驻关西三州的兵马,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如此,在王宗实说出这话后,李忱便不再反驳,只是唉声叹气道:

    “此乃朕之过,望张卿不要怪朕才是……”

    此言一出,群臣针对河西“分大为小”的策略便定下了。

    “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高唱圣明,李忱也不断唉声叹气,以示自己对归义军遭遇的不忍。

    眼见他同意,群臣也先后作揖退出殿去,而王宗实也在之后返回了自己的府邸。

    入夜,不等张议潭向朝廷上奏河西大捷事宜,宫里的圣旨便送到了他的门口。

    沐浴更衣、备好香案后,张议潭身着官袍迎接天使。

    “门下,闻归义军节度……”

    府邸院内,当张议潭跪在蒲团前接旨时,传旨的天使缓缓念出圣旨内容。

    仅是一个开篇,便让张议潭心凉了半截。

    他知道高骈是朝廷派来监视他的人之一,可他没想到朝廷对于这件事的反应那么大。

    入夜传圣旨,这显然是不想让他把事情闹到朝堂上去。

    “改授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节制瓜、沙、伊、肃、西等五州,降十一州观察使为五州观察使,加授敦煌县伯,检校司空,赐紫衣、金鱼袋,食邑七百户。”

    “左散骑常侍张议潭,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寿昌县男,食邑三百户。”

    “擢授张淮深为河西防御使,加授嘉麟县子,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食邑五百户。”

    “擢授刘继隆为陇西军节度使,加授常乐县男,食邑三百户,河临渭三州防御使。”

    “擢封索勋……”

    “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天使传唱圣旨内容,便笑呵呵的将圣旨递给了张议潭。

    那张笑脸在黑夜的火光里显得异常阴森,而张议潭也忘记了自己是如何接过圣旨,并将天使送走的。

    他只知道他反应过来后,自己已经坐在了正堂的主位,而王景之站在他面前,脸色难看。

    “这是要拆分我们吗……”

    王景之压着怒火,张议潭也低头看向旁边桌上的圣旨,嘴里苦涩。

    圣旨里并未提及让张直方担任凉州刺史,兼赤水军节度使的事情,因此张议潭并不知道,圣旨中的内容还不是朝廷对付他们的全部手段。

    饶是如此,他所知道的内容也足够让河西引发震荡了。

    河西节度使到手了,但却是以河西被拆分作为交换得来的。

    在朝廷的安排下,每一州都有一个刺史和一个遥领的观察使或节度使。

    军政分家这种利于稳定的手段,被施加到了河西诸州身上。

    稳定没错,可河西需要的是强权。

    以朝廷手段所形成的局面,唯有张议潮能勉强压制,但这种压制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压制。

    朝廷已经把河西节度使的职权限制在了瓜沙伊肃西等五州,其中西州还在回鹘人的控制中。

    张淮深虽然得到了河西防御使的位置,可甘州刺史和凉州刺史都不是他,只能管军而不能理政。

    刘继隆得到了一个陇西军节度使的位置,可兰州观察使的位置却没有了,这代表他在兰州的统治名不正言不顺。

    相应的,还有索勋、李仪中等人。

    这些手段在短时间内看不出端倪,可日子久了,人心浮动了,便要生乱……

    张议潭站了起来,双手颤抖的再次拿起圣旨打开,试图从中看到一丝不一样。

    然而圣旨还是那样,与刚才宣读的一模一样。

    一时间,张议潭心中哀痛,双手发颤的拿着圣旨哭诉道:

    “投笔从戎数十年,起义四年有余,我们到底为谁而战!为谁?!”

    他作势便要撕毁圣旨,王景之连忙上前阻拦:“常侍不可!”

    他从张议潭手中抢走了圣旨,但他心中又何尝不悲痛。

    他们拼死东归,如今好不容易打通官道,面对的却是朝廷数不尽的猜忌。

    想到这些,张议潭身体摇摇欲坠。

    哀莫大于心死,他总算明白了这句话是什么滋味。

    呼吸间,他仿佛苍老了十几岁,摇摇晃晃的向着内堂走去。

    “常侍,这圣旨……”

    王景之想让他做决定,决定是否把圣旨送回敦煌。

    只是张议潭却不曾回应他,摇摇晃晃的消失在了他的视线中。

    接下来几日,张议潭闭门谢客,不管谁上门求见,都以患病为理由拒绝。

    哪怕他这么做会招致南衙北司的怀疑,可他却还是这么做了,因为此时的他太过疲惫,不想再面对这些虚情假意。

    不久之后,王景之还是带着这份圣旨离开了长安。

    这件事,他和张议潭都做不了主,只能返回敦煌后,由张议潮决定是否要公布圣旨。

    与此同时,长安也派出了一些使者前往河西,但并非是去敦煌,而是走漠南到去寻找回鹘、嗢末等部,准备扶持他们,掣肘河西。

    对此,河西的众人尚不知情,而远在兰州的刘继隆更是不知道自己也被牵连。

    此刻的他,正沉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