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六章 回纥的妥协,大唐月报  大唐天将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零六章 回纥的妥协,大唐月报 (第3/3页)

,宣扬战友如兄弟。为国奋战,国家不会亏待。

    除此之外,连平民百姓的事例都被搜罗。如一名荥阳百姓为大军箪食壶浆,是为国大义。

    一名颍川父亲哭着将儿子送到战场上,感人肺腑。

    除了这些真实的故事。

    报纸上还有对官吏的任命,比如李瑄刚任命的太守,封李光弼的爵位,都在其上。

    还有一篇《常平新法纪要》,似乎是某个文人写给朝廷的,建议常平新法的改革,如何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背面专门有“诗词”展览位。

    李瑄还搞了一首诗上去。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他得知裴灵溪、姜月瑶等女已经回到长安。

    他们已经一年未见,在回洛阳城后,李瑄第一时间向长安写信。

    其他的诗文,有几首歌颂李瑄的,也有最近洛阳诗人的新篇,不怕侵权。

    报纸背面,还有“开元宰相”的专栏,讲述从姚崇开始的宰相,分析盛世是如何而成,又如何衰落的。

    这是连载的专栏,需要数十版报纸才能写完。作者是李瑄的麾下孙逖和史学家韦述,实际上李瑄也要修改。

    李瑄知道这些人会写盛世兴起,不一定敢写大唐衰落。

    另外,也有“军魂”的专栏,纯粹李瑄亲自执笔。

    他准备用循序渐进的思想,给军队植入种子,引经据典,强调荣誉和使命,宣扬铁血与职责。

    李瑄不知道有没有用,但他的信仰者非常多,一支军队的改变,是思想上的改变。

    特别是“暴兵”的苗头已经出现。

    李瑄能军令如山,是因为他赏罚分明,对士卒的赏赐历史之最。

    许多士卒已经产生“功利心”。

    这种李瑄还不能强行压制,只能通过报纸,将他的“军魂”宣扬至军中。

    报纸也描述安禄山叛乱以来的祸害,几月几日,李瑄派遣的“记者”到某地拜访,记者与百姓的对话,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

    报纸背面,还描述一些文化习俗。

    背面的边角,有几道奇怪的“数学题”,但没有答案。

    让一些有兴趣的文人,自己去猜解吧,潜移默化使一些人关注数学。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天文地理的知识,虽然都是最基本的,但会让有兴趣的人忍不住去探索。

    背面报纸的右上角,有一个小红框,写着“逸闻趣事”。

    李瑄为丑化杨国忠,把长安的一种不知真假的事情写上去。

    故事名为:梦中有孕。

    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后生男名朏。洎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盖夫妻相念,情感所致。”

    实际上杨国忠根本没有去过江浙,李瑄明知道是假的。

    但“逸闻”本就是真真假假,逗人一笑。

    报纸的后半段,则是神魔《西游记》的第一回。

    李瑄当然记不得名著西游记的内容,他用适合大唐的文笔,稍一改进,重新发布。也有寓意。

    历史上吴承恩受制于眼界,有一些逻辑不符的地方,李瑄有所改进,场面描述更宏伟。

    李瑄计划用十年的时候,完成《西游记》的连载。

    虽然李瑄执掌大权,但太上老君毕竟是李唐名义上的先祖。

    李唐皇帝们经常去鹿邑的太清宫祭祀太上老君,所以大概还是按照讲给李玉莹的模式。

    “”,对文人雅士来说,是“俗”。

    李瑄的身份,应该写诗,应该填词谱乐。

    但恰恰“俗”却比“雅”更有受众,哪怕后世人人识字,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大众化。

    雅俗共赏,不一定要比个高下。

    李泌几乎一字一句地将两面报纸看完。

    李瑄也不着急,拿着一本公文观看。

    “此错落故事,奇才也。不单为军旅所设。”

    李泌知自己让李瑄久等,他向李瑄一礼后,感慨道。

    虽然有不少军旅内容,但从民生到诗文,再到杂谈,还有最后面的《西游记》,也有趣的紧。

    李泌信奉道家,本能克制欲望,但他看过《西游记》后,竟然有一种期待感。

    报纸上,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以及作者的身份。

    如李瑄的诗、文章、,署名: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李瑄。

    “大唐需要短时间内让百姓知道天下事。我希望有朝一日,每月的月报,用一个月时间,就能传递到大部分郡县。”

    李瑄缓缓说道。

    新报纸的本意,是向军中宣扬他的思想。

    但李瑄后来觉得这样太刻意了,所以就准备发行全面的报纸。

    每个月,他都会从军中搜罗故事,特别是小兵的励志故事。

    甚至如卫伯玉、马璘、郝廷玉等从小兵升迁到“都督”的故事,也可以拿出来宣扬。

    再加上李瑄的军魂,期盼完成思想建设。

    李瑄也希望通过发行大唐月报,来发掘一批特殊人才。

    “有不小的难度。”

    报纸想传到郡县,最大的困难是运输。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经过现在的手工艺技术,可以快速完成拓印。朝廷会增加“信使”和驿站,向郡县售卖报纸,并不会增加财政负担。”

    李瑄向李泌说道。

    他已经去实施,让工匠开始制作小号的活字,并按照报纸的大小准备模具。

    大唐日报想要快速传递到天下,总部一定不能设立在长安。

    洛阳漕运、陆运四通八达,更容易收集信息,在报纸印刷出后,也能更快运送出去。

    “有《西游记》故事,买报纸的人一定不少。”

    李泌笑道。

    报纸兼顾方方面面,诗人、官吏、文人、百姓、将士等,面面俱到。李泌相信会供不应求。

    “先生有什么大作,可以提前留下,下一期为你登报。”

    大唐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想上月报可不容易。

    七天一报,目前没有能力搞出来。

    所以除了李瑄外,都会经过层层审核。

    连头版头条,也要看谁写得更好。

    除非经过李瑄批准,连载类似于“开元宰相”的专栏。

    “谢秦王……”

    李泌应道,看到报纸后,他确实想写一篇对道德经的新理解,让道友们知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