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七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乱,二十四都督府  大唐天将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零七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乱,二十四都督府 (第1/3页)

    长安,兴庆宫。九月初四。

    安禄山兵败身死,河南河北收复的消息传递至长安后,宰相、长安留守李岘。按照李瑄的吩咐,将这则消息传递给刘单。

    刘单又将此“捷报”递给名义上的内侍高官吏高力士。

    同样的兴庆宫,已在李隆基眼中失去颜色。

    春天无兰,夏天无荷,秋天无菊,冬天无梅。

    那盛开的牡丹花,也不再雍容华贵。

    美酒无味,他厌烦任何丝竹。

    往日亲近的梨园弟子,也只能自顾悲吹。

    李隆基渴望自由,和于自己“一墙之隔”的太真观。

    有时候做梦,也比兴庆宫的一切美好。

    这位有野心的老人,也不免蠢蠢欲动。

    但苗晋卿的遭遇,使得他无力无奈。

    为什么变成这样?

    这个问题他已经问了一万遍,但始终没有答案。

    或许他知道答案,不愿意承认。

    他自己折磨自己,使得满头银发,越来越苍老。

    “圣人……圣人,好消息啊!”

    就在李隆基对镜悲发的时候,老兄弟高力士兴高采烈地进入南熏殿中。

    这一刻,高力士不再苍老,奔跑的时候宛若少年。

    “何事?”

    李隆基激动地坐起来,他还以为李瑄英年早逝了。

    如果那样的话……

    “安禄山已死,叛军三十万,在秦王的威压下土崩瓦解。现河北、河南已经光复。秦王向圣人传递捷报!”

    高力士来到李隆基面前,递上捷书。

    一时间,李隆基面容上略有失望,并没有接过捷书。

    安禄山范阳起兵,直下东都后,李隆基对他恨之入骨,发誓擒拿安贼后将其凌迟处死。

    可现在听安禄山被李瑄平定,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一股寒意,遍布他全身。

    “圣人何故?”

    高力士不解,他以为安禄山死,圣人怎么都能高兴高兴。

    “平定叛乱,他众望所归了。对我来说是好消息吗?”

    李隆基怏怏不乐。

    他担心李瑄回来的时候,就携此威势,对他进行逼宫禅让。

    天下苍生和自己的皇位,他更关心后者。

    高力士也陡然反应过来,朝堂虽大,但从三省六部到军队,李瑄已经完成更换。

    忠于李隆基的老臣被压制地死死的,更何况这些老臣并不一定是李隆基的死忠,而是怨恨李瑄将他们排除权力的中心。

    为什么一些老臣不敢骂李林甫和杨国忠,却敢骂李瑄?

    因为骂李林甫,攻击杨国忠的大臣,许多会被害死,家破人亡,最起码会被贬官。

    而李瑄从来不会因此去对付政敌。

    只有犯罪,才会被刑罚、处死。

    当初长安流行的谚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形容李瑄气量大。

    哪怕李瑄攫取权力,依旧没有对政敌大开杀戒,只是把他们排斥到权力边缘。

    “力士,还有没有办法了?”

    李隆基掩面痛哭。

    历史上的李隆基当太上皇都想着夺权李亨,更何况现在还是皇帝。

    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权力。

    哪怕李瑄以“演武”的方式,警告过李隆基。

    “秦王权势滔天,边军皆不听我们的。禁军已经变为天策府的卫士,徒之奈何?圣人年迈,当颐养天年,享尽天伦之乐。”

    高力士苦口婆心向李隆基劝说道,他害怕圣人玩得太过火,连现在的地位也会失去。

    李七郎何等聪明。

    几乎能防的,全部防了。

    昔日宦官有权力,但现在宦官一无是处。

    李瑄不信宦官。

    他身边甚至一个宦官都没有。

    现在李瑄最信任的机构为“秘书监”,他改变秘书监的性质,吸纳一批翰林学士、进士、集贤学士、史者、书令史官吏入秘书监,为李瑄处理琐碎事务,起草文书。

    高力士认为,仅靠老臣,根本无法成事。

    索性享受余生欢乐。

    “连玉环娘子都不让我见,这是颐养天年吗?”

    李隆基突然发怒,质问高力士:“是不是李瑄让你监视我?”

    “老臣一无所有,心唯圣人。”

    高力士赶紧叩头拜道。

    他对李隆基的忠心,至死不变。如果有机会,他会不顾一切为李隆基争取。

    可眼前没有机会。

    而且失败承受的因果太大。

    别的不说,兴庆宫总管刘单这一道坎都过不去。

    老臣之中,都是一群平庸之辈!

    苗晋卿、陈希烈、张均张垍兄弟、苏震、魏方进、崔器、裴士淹、房琯等等,都是一些文弱之人,谁也不堪大器。

    地方太守中或许有心向圣人者,但一郡之力,又能做什么呢?

    最多阳奉阴违,给李瑄使使绊子。

    李隆基看到高力士诚惶诚恐的模样,心有感触,立刻将他扶起。

    他不能再失去高力士了。

    两人又互慰几句,李隆基让高力士去宣布对秦王的奖励。

    现在李瑄执掌国玺,李隆基奖励只是形势上的。

    在官职上,李瑄已经升无可升,仅在皇帝、太子这两位“君”之下。

    高力士虽不想李隆基胡搞八搞,但宦官中有人不甘寂寞。

    此名宦官为鱼朝恩,年仅三十多岁。

    他入内侍省十几年,本来地位不如一众常侍,但在李隆基出逃长安这两天,许多宦官都跑了,唯他侍奉在李隆基身边。

    等回到兴庆宫后,李隆基觉得鱼朝恩是忠臣,故留在他的身边。

    下午,李隆基就食,鱼朝恩侍奉,他陡然放下犀角筷子,看着金银玉盘中的食物,生闷气道:“美酒佳肴不如之前百一,这还是天子的生活吗?李七郎一定在明堂之中吃着山珍海味。”

    “秦王不为人臣,让圣人受委屈。”

    鱼朝恩说话的时候,眼泪欲落。

    “怕以后连这样的菜肴都吃不上。”

    李隆基梗咽说道。

    最主要的是他失去了钟鸣鼎食的排场,不像是天子。

    “圣人一定不能妥协,您御宇五十载,今叛乱平定,天下太平。百姓都思念你呢!您登勤政务本楼的时候,百姓皆向您跪拜啊!”

    鱼朝恩是不甘寂寞的人,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