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12章 南杨北王 (第2/3页)
毕竟见识过西南的疾苦之地。
不得不说,地域所带来的经济差距还是很大的。
东北、西南、东南的情况朱瞻壑都见过,唯有西北他没见过,但想来以后也会有机会去看看。
对于他父亲的政策,他向来都是表现得十分支持,尤其是在他前往陇川后,他便更为支持了。
如果没有朝廷的工程建设,许多地方的百姓就只能务农为生,而大明的地域复杂也让地方百姓的务农情况显得复杂。
类似他经过的贵州、云南等地,当地的耕地大多还是以梯田坡地为主,平原耕地并不算多。
西南需要足够多的粮仓,成都是一个,交趾是一个,现在还需要一个直面小西洋的,而这个地方就是三宣十慰。
孟养和麓川只是开始缅甸宣慰司和木邦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才是最终目标。
想到蛮莫的水运,朱瞻壑不得不佩服自家父亲的高瞻远瞩。
也在他佩服的同时,马车驶进皇城之中,并在东华门停下。
下车后,朱瞻壑坐上了早早准备好的步舆,一步步向着乾清宫走去。
坐在步舆上的他还在思考一些问题,却在两刻钟后见到了前方乾清门乌压压的一片。
“陛下,杨士奇及王回二人祸国殃民,请收回京察之命!”
“陛下,臣等附议,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
上千名官员跪在乾清门前,隔着厚厚的乾清宫门,不断的唱声叩首。
见到朱瞻壑的步舆赶来,早早得知消息的他们立马起身簇拥而来:
“殿下,您劝劝陛下吧,民间百姓已经苦不堪言,早早结束京察方为正道。”
“臣等叩请殿下规劝陛下……”
一时间,官员们将矛头对准了朱瞻壑,这让朱瞻壑倍觉烦躁。
此刻他只觉得这群人着实可恨,毕竟自己的地位本就遭受威胁,如果自己真的听他们的去规劝自家父亲,他敢肯定自家父亲会对他产生极大的不满,而自己的位置自然也就不稳了。
“进去!”
朱瞻壑冷着脸对王涣下令,王涣见状带领东宫太监隔开了群臣,护送朱瞻壑来到了宫门前。
“请转告陛下,孤前来叩安。”
“殿下稍等,奴婢这就去询问陛下。”
朱瞻壑走下步舆,对宫门前的班值太监开口,班值太监也不敢托大,连忙回礼并转身走入乾清门。
不多时,班值太监返回门外并作揖道:“陛下宣殿下您进去。”
“多谢”朱瞻壑颔首,而后便独自一人走入宫门内。
走在长长的宫道上,朱瞻壑也感觉到身后的百官劝谏之声渐渐变小。
等他走到乾清宫门前的时候,那声音已经细小的不仔细听则完全听不到了。
“儿臣叩见陛下,陛下千秋万岁。”
“起来吧。”
养心殿内,朱瞻壑叩首行礼,朱高煦则是一身常服坐在榻上,手里拿着一本奏疏和一支朱笔。
“北征的事情我听说了,你倒是成长不少,值得夸赞。”
朱高煦目光都在奏疏上,头也不抬的吩咐道:“亦失哈,稍许给东宫送五百贯钱以示嘉奖。”
“儿臣谢父亲赏赐。”朱瞻壑改了称呼,第一次叩首是君臣身份,而现在是父子身份。
对此朱高煦没有什么反应,只是低头处理奏疏。
对于朱瞻壑来说,他早已习惯了自家父亲在理政时的冷漠。
除了自家爷爷和母亲的事情外,便很少有人能让他专心放下政务来处理。
“爷爷让我来乾清宫和父亲您学学理政。”
朱瞻壑搬出了朱棣和自己与朱高煦的父子关系,朱高煦闻言应了一声,随后才漫不经心询问道:
“近来不少人讨论南杨北王一事,你是如何觉得的?”
朱高煦在考校,朱瞻壑也早已经准备好,所以他不假思索的回应道:
“历来国库亏空,要么就是提高税收打百姓主意,要么就是严打贪腐,打贪官富户的主意。”
“儿臣以为,对付数量极少的贪官污吏,总比要祸害大明上万万百姓要好得多得多。”
朱瞻壑没有提到杨士奇和王回任何一人,因为他知道这两个人不过是自己父亲在台前的傀儡罢了。
自家父亲要的是这群贪官污吏手中的钱粮,同时整顿整顿吏治,让盐酒茶政能推行下去。
“没人问你国库的事情。”
朱高煦打断了朱瞻壑,朱瞻壑却并不惊慌,因为他知道自家父亲是不想让自己把问题太直接化。
他的这番言论如果传出去,那对他是极为不利的。
不过,这番话本就是朱瞻壑用来父子交心的话,所以他自然不会那么简单就闭上嘴。
“父亲询问儿臣,那儿臣自然不能掩饰和隐藏,理应把一切都与父亲交心。”
朱瞻壑端坐着回答,嘴角挂着抹笑意。
这番回答,倒是让朱高煦停下了手中批阅奏疏的动作。
他将奏疏和朱笔放在自己右手倚靠的矮几上,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孩子。
朱瞻壑经过提醒后,倒是成长了许多,或许是感受到了压力,所以不成长不行。
当然,他的那些小心思在朱高煦眼底显得十分滑稽,毕竟就连群臣都能被他手拿把掐,更别提眼前这小子了。
“这个月,下面京察查抄了四百多万贯的钱粮,你觉得应该如何使用?”
朱高煦端起茶杯吹了吹,心不在焉的询问朱瞻壑。
“儿臣以为,这笔钱可以放在国库之中,亦或者让户部拿来做生意。”
放在以前,朱瞻壑一定会回答修建新的铁路,亦或者是拿来充作军费。
可现在朱瞻壑已经知道自家父亲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因此他的回答十分保守。
对于他的回答,朱高煦没有表露出太多的表情变化,就如杨士奇等人觉得的一样,朱瞻壑也觉得自己根本看不透自家父亲,自己根本不懂他,不知道他想要什么。
反倒是自己坐在他面前时,总觉得有一种浑身不自在,仿佛整个人被脱光的感觉。
“希望你言行一致。”
朱高煦没有过多说什么,只是拍拍身旁的矮几:“坐在旁边帮忙理政吧。”
“儿臣领旨……”
朱瞻壑按压住了心里的激动,假装冷静的坐到了自己父亲身旁的位置,并小心翼翼的拿起了一本奏疏。
亦失哈为他准备了一支朱笔,朱瞻壑也投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