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9章 日不暇给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79章 日不暇给 (第3/3页)

朱瞻壑醒来,他们作揖道:“殿下,火车正在登船。”

    朱瞻壑没有上车,而是下船站在码头上,看着另一节火车头将火车及车厢拉下。

    四月中旬,在亦失哈的提醒中,朱高煦将朱瞻壑寄来的家书看完。

    “通常都是人车分离,乘客乘船去对岸重新换乘火车。”

    在朱瞻壑的形容中,普通百姓就是农村的百姓,而辽东的农村百姓能穿绢布,这便足以说明实力。

    简单逛了逛,朱瞻壑便北上前往了松原,乘船抵达了鹤城卫。

    “渤海和辽东,谁的日子更舒服?”

    “我还没去过辽东和渤海,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

    此刻的它正缓缓的向前方驶去,不多时便感觉一阵摇晃,随后朱瞻壑就看到了一艘巨大的马船。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亦失哈为他斟茶。

    几十年前,辽东是苦寒的代表,而今的辽东,虽说不能算上天府之国,但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极为舒坦。

    他迷迷糊糊的想要下车,却见到车门处站着两名西厂的力士。

    “我听说,这些年来,朝鲜日本两国多有百姓奔逃进入辽东、隐歧?”

    由于辽东的百姓基本都是山东、淮北迁徙而来,故此朱瞻壑倒是能在火车停靠站点,补给水煤的时候听懂许多。

    “朝弱扶朝,日弱扶日,让他们把目光放在昆仑洲,而朝廷转对他们的本土进行商品倾销。”

    亦失哈在询问,朱高煦颔首:“管是要管,但得看情况。”

    “没错。”亦失哈点点头。

    鹤城卫与几年前没有太多变化,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开垦的荒地变多了。

    这样的物价,莫说在江南,就连在北平都难以享受到。

    这点,朱瞻壑感受的十分清晰。

    又是四个时辰过去,时间来到寅时的时候,睡梦中的朱瞻壑便感到了震动。

    渤海仅六十万人口,算下来也不过才十余万户,而从这里走出的军士便多达四万。

    “登船?”

    驾驶员话音落下,火车进入方向的船尾被放下木板固定,火车的车轮也被机械抱死。

    由于这次是戍边,故此他没有带沐氏和朱祁钺北上,就连身旁的这十几個力士也会在他抵达海喇儿城后暗中潜伏,不会直接出手帮忙。

    朱瞻壑的成绩在军校之中只能算中上,军校每级八百余人中,他只能排在一百八十多名,故此他毕业实习的官职仅是一个总旗官。

    “调转才最好,若是不调转,朝廷怎么收复西域?”朱高煦摸着八字胡,靠在椅子上自信张扬。

    这里的百姓与京城百姓的穿着打扮无二异,看得出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

    “这是好办法,让两国百姓都向往天朝,那日后一旦他们有不臣之心,天朝也好收拾他们。”

    用西厂力士的话,那便是随便抓一人,兴许他的亲戚便是某个卫的指挥使,甚至是都指挥使。

    他原本以为是乘客坐船,然后在河对岸的火车站乘车离去,却不想居然不是。

    “搪塞……”

    思绪落下,朱高煦将目光看向窗外。

    想到这里,他好奇的往外看了看,果然看见火车停靠在一个类似港口的地方。

    由于活动空间小,故此船只甲板上的铁轨倒也很容易固定。

    “就连这艘马船,也是临时改造的。”

    “陛下,殿下抵达海喇儿城了。”

    再过几年,这里恐怕就可以囤积粮食,供给燕然都司了。

    渤海是龙兴之地,还是渤海派的老巢,如果渤海都经营不好,那他怎么去经营其它地方?

    “这孩子有些天真,希望戍边结束,南下云南后,他能改改这态度吧。”

    一旦铁路通车,这里将会成为北京的粮仓,每年可以运出近百万石粮食来缓解北京和大宁的粮食问题。

    有了水运,那地形就不再是难题。

    亦失哈也清楚,自家陛下靠的就是渤海这个基本盘来推行新政,如果朱瞻壑继续口无遮拦的评价渤海,那难免会引起不少人不快。

    亦失哈开口说道:“西北铁路一旦竣工,恐怕他们会将矛头调转朝廷。”

    不仅如此,一些培育的肉牛可以随意屠宰,价格更是便宜,每斤约十文。

    抿了一口茶水后,朱高煦才继续道:“老挝的土司不太安定,若不是车里尚不能补给大军,我倒是想着手将当地改土归流。”

    “东察合台汗国汗国这些年对我们的防备渐渐加深,这些年屡次要求入贡,显然是在观察朝廷的动向。”

    经过长春城,昔年废墟的长春被建立起来后,如今已有数万百姓居住其中,大多以在就近官营矿场工作为生。

    在蒸汽机船还没能弄出来前,想要对当地海陆夹击并迁徙大量人口同化还是比较困难的。

    古往今来,还有谁能以同样的年纪胜过他,这点亦失哈想不出来,甚至觉得今后也不会再有。

    从铁岭前往韩州路上基本是夯土路的官道,但在进入长春地界后,夯土路瞬间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

    火车缓缓驶过闸口,而这也代表着朱瞻壑正式踏足了朱高煦口中的东北地界。

    虽然只是三月中旬,当地土地并不好耕种,但闲来无事的人也会去应聘工人,前往矿场工作。

    朱瞻壑闻言颔首,随后便沉默着继续翻阅报纸。

    “殿下,车已经准备好了。”

    朱高煦摸了摸八字胡,同时开口说道:“让他们看看朝廷在甘肃和宁夏、河套经营的情况,尤其是让他们了解西北铁路,好教他们知晓,帖木儿逾越不了的西域,朕轻松可定。”

    虽然是马车,但由于渤海是最早制作水泥的地方,故此渤海许多官道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铺设水泥。

    不过由于已经是黄昏,短暂闲逛过后他便返回了车上,继续向着北方进发。

    拿他对比自家太子对比,着实有些难为人了。

    很快,这艘船开始在黑夜中向前驶去,朱瞻壑走上船首的位置看了看,尽管黑乎乎一片,但他还是能听到浮冰撞击船体的声音。

    朱高煦缓缓闭上眼睛,好似养神,又好似妥协。

    “若是太上皇再问北征的事情,你就说等东北铁路竣工便可北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