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9章 日不暇给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79章 日不暇给 (第2/3页)

结束后便突破百万,永乐十年时达到二百万之多。

    在后世当地之所以贫穷,主要还是因为交通不便,以及技术落后和资金不足,所以无法开发出足够的金银铜矿。

    朱瞻壑在马车里看着窗外的牧场,脸上笑意浓厚。

    只是渤海的政策都由自家父亲制定,而这里也确实是龙兴之地,政策倾斜也实属正常。

    “陛下,礼部送来奏疏,帖木儿国国主沙哈鲁遣其长子兀鲁伯、次子依不喇、三子贝孙忽,以及四子苏玉尔和五子居其出使天朝,使团人数三千余人,是否接待?”

    思前想后,他还是不愿意让朱棣带着遗憾在榻上离去。

    这里来往的乘客商贾繁多,主要是贩卖比较耐储存的南方蔬菜,以及南方的红糖、白糖等商品。

    辽河入海口的平均水深在丈许,尽管宽度不过百步,但由于河道之中没有沙洲,故此工部考虑到技术问题,所以没有修建高桥。

    “若是双方打起来,那朝廷是否要管一管?”

    朱棣和朱高煦都经历过少年时被朱元璋教训的经历,可朱瞻壑没有。

    当然,除了辽东百姓收入高外,更重要的还是随着江南纺织业开始规范后,各类丝绢绸缎的价格降低,能让更多百姓享受更好材质的成衣。

    朱高煦十三岁入京读书,接受傅友德、冯胜调教,被朱元璋连哄带吓改了性情,又被朱允炆软刀子针对。

    马车在这样的水泥路上速度并不算慢,每个时辰也能走四十里,只是需要再抵达驿站后换马罢了。

    黄昏前火车经过了山海关,为了火车通行,这里重修了一段城墙,留出了四丈宽的两条轨道。

    朱瞻壑好奇起来,力士闻言也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渤海。”

    老挝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光朱高煦记得的就有煤炭、铜、金、银等资源。

    三个时辰后,随着火车缓缓停靠站点,朱瞻壑他们也来到了如今东北铁路最北端的铁岭站。

    朱棣十六岁被朱元璋派遣前往凤阳了解民生疾苦,又与徐皇后婚娶,二十岁就藩训练自己的护卫,三十岁突袭乃儿不花。

    望着窗外春色,朱高煦脑中也想起了朱棣。

    如今又是十一年过去,辽东的人口数量突破了四百万,耕地得益于新作物的推广,许多坡地得到利用,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稳定。

    这是燕然都司过去几年的驻地,聚集的兵马为二卫一万一千二百人。

    李世民因病而兵败浅水原时,自家陛下已经虎踞辽东,渡海拿下登莱二州。

    乘坐马车的时候,偶尔经过一些年纪较大的马场时,数百上千马匹奔驰的画面让人倍感澎湃。

    走上车厢躺下,熟悉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将他往北方带去。

    相较于老挝,缅甸和孟养等地土司就比较难对付了,必须要采取海陆夹击的形式才能将当地好好收拾。

    原本的火车头被拉下来送去检修,一个新的火车头和驾驶员接手了剩下的路程。

    朱瞻壑好奇询问,下车的驾驶员闻言作揖道:“回殿下,自然不是。”

    走出火车站,他们换马车向北赶路。

    面对这种现象,朱瞻壑并没有感叹,而是隐隐担忧。

    “我看到了。”

    来到这里,渤海的那种繁华才渐渐褪去。

    这次估计是他亲自指挥带队,因此这样的经历十分宝贵。

    当下他要乘车前往铁岭,随后乘马前往松原,坐船前往鹤城,而后乘马前往海喇儿卫。

    “朝鲜和日本近来在昆仑洲矛盾越来越大,双方先后三次增兵,眼下朝鲜有兵九千,日本一万二。”

    当然,比较主要的原因还是老挝土司不听话,屡次袭击车里府的大明百姓。

    虽说麻烦,但可以省下近一个月的时间。

    不多时,火车启动,带着这节车厢向着东北方向进发。

    坐在车上,朱瞻壑开始习惯性的翻看报纸,时间也过去的很快。

    “好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时间流逝,很快便来到了三月初。

    “奴婢领命!”班值太监退下,亦失哈也躬身道:“陛下,这沙哈鲁的使团来者不善啊。”

    若是算上酒肉,那劳作一日足够一个人在家中吃酒喝肉七八天时间。

    许多百姓早早起来,但他们并不是来耕种,而是走出散步。

    只是一字时,船只便抵达了辽河东边。

    渤海的牧场随处可见,大片湿地草场被木栅栏围起来,百姓在栅栏旁种植柳条,牧群就不敢逾越这些栅栏。

    唯有前往矿场时,他们才会穿上不太舒服的粗布麻衣。

    “这东北铁路修建完工后,据闻便要着手开始修建长春至吉林的铁路了,届时有渤海水运和铁路加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朱瞻壑加快了脚步,最终在三月尾巴抵达漠北东部的海喇儿城。

    “有朋自远方来,自然要好生款待。”

    它停在船舶位中,左右是混凝土延伸进入水中的码头道路。

    朱高煦这话非虚言,只要沙哈鲁不傻,就应该知道半个月投送十几万兵力前往哈密是什么实力。

    “之所以今日会把车开上船,全因这车厢是特制的,河对岸没有这种车厢罢了。”

    “等铁路贯通,这些牛羊就可以乘车南下,供南方百姓食用了!”

    “适当展示实力,才能更好的治理天朝麾下的藩属国们,尤其是东北的那两个家伙。”

    况且由于平原面积比较大,当地的人口也比较多,同化较困难。

    这还是朱高煦没把蒸汽机投入纺织业的情况下,毕竟现在大明要解决的是百姓的就业问题,在江南没有新产业前,贸然推动纺织业进入蒸汽时代,这对江南百姓无疑是一种沉重打击。

    朱瞻壑拿着报纸好奇询问,坐在他房间里负责保护他的西厂力士回答道:

    “是来者不善,但若是利用好了,也能让他继续老实十几年。”

    “辽东百姓的收入,主要是家中的工人和吏员,此地的矿工工价每日一百二十文,而煤炭、牛羊等价格又便宜,故此才有闲钱买绢锦绸缎来穿着打扮。”

    朱瞻壑让人买来了一份辽东的报纸,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辽东人口突破四百万,耕地达到二千七百万亩。

    见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