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0章 瓦剌西迁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70章 瓦剌西迁 (第2/3页)

朝鲜对日本的营地发动袭击。

    亦失哈声音小了几分,朱高煦闻言哑然,最后笑了笑:

    “我们没能抓到舌头,但从这次的规模来看,明军数量恐怕不会少于五万。”

    日本则是上疏说朝鲜导致营地内死伤近千人,数千两黄金被掠夺。

    时间一点点过去,北方的各类水泥场、炼铁场在不断工作,西北铁路的勘查也越来越向西。

    “东北沃土千里,只是由于得不到治理,许多土地积淤而无法耕种。”

    “如果这段铁路能修通,那山西北部的煤炭就能在两京铁路贯通的同时,将源源不断的煤炭运往江南,提早实现煤场自给自足,并解决江南百姓的柴火问题,你以为如何?”

    郭资回答了东北铁路建造情况,朱高煦听后颔首。

    八万人聚集的营盘规模宏大,看似很多,但等大军抵达漠西,这八万人恐怕只能剩下两万了。

    很快,户部尚书郭资便赶来了武英殿,并在入殿作揖后询问道:

    “殿下,燕然都司还需要继续维持吗?”

    “自然可以!”郭资不假思索的回答。

    “按照太上皇的意思照办,另外询问太上皇何时南归。”

    双方之间必然会为了资源而产生摩擦,而这也是朱高煦想要的。

    小冰河期的东北洪涝灾害严重,那是因为无人治理才导致的洪涝。

    亦失哈见状颔首,紧接着便将奏疏拿出去令人照办去了。

    能输送粮食代表自给自足还有存粮,而历史上的辽东每年需要从山东、北直隶调上百万石常平粮价才能存续。

    “这……”郭资顿了顿:“去年是六百万贯,今年至如今已经消耗四百三十余万贯,到岁末估计会达到七百万贯。”

    他来询问的目的,恐怕是觉得没有必要在漠北投入大量资源。

    当然,这其中也涉及房山没有铁路,还需要用马车运煤导致效率低下。

    “冷总比被重创要好,如果明军迟迟不走,那我们便向西吞并吉利吉思、克烈亦惕、贴良古惕它们。”

    “送?”朱高煦皱眉:“我没说把他送去孝陵。”

    这三年还可以用海外战争缴获的金银,以及解缙案和纪纲案抄家所得来度过,但三年后就得勒紧裤腰带了。

    “他们不动,仅凭我们手上的两万多骑兵,绝不是明军的对手。”

    郭资回应了朱高煦,顺带还询问了钱币的问题。

    “可以这么想,但不能真的这么想。”

    他们不是马哈木,马哈木在这几场战事中俘获了不少鞑靼部俘虏,故此实力增长,但太平和把秃孛罗在与鞑靼的这两场战事中损失惨重,本部兵马不过万余人。

    “东北铁路,如今到什么地方了?”

    故此在同意山西北部铁路的时候,郭资也建议道:

    朱棣说了一个绕口令,同时将目光投向营盘。

    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朱棣并不认为太平和把秃孛罗有这样的胆量。

    “辽东、渤海等地百姓得知朝廷要修铁路,并且陛下会在铁路修通后前往吉林,因此报名之人络绎不绝,工人数量十余万。”

    “如今有了抽水机,那只要有足够的人力,东北之地足够开垦数万万亩耕地。”

    “已经修抵辽西府宁远县,预计明年这个时候就能修抵辽河西侧。”

    朱棣解释了一番,身旁的朱瞻基闻言询问道:“若是这么说,那有了抽水机后,岂不是可以一路耕种向西而去?”

    “此外,如今既然是新朝,那是否要将永乐通宝更换为洪熙通宝?”

    “这段铁路六百里,工部的报价是三年二百四十万贯,造价并不算高。”

    朱高煦用朱笔圈红,交代亦失哈的同时不由询问。

    历代君王即位后,都会制作新钱,但朱高煦并未下达铸造洪熙通宝的旨意,所以郭资特意询问。

    尽管在他划分的区域中,这片区域比三方势力的本土还要广袤,但真正能被他们利用的地区并不多。

    对此朱高煦也十分赞同,毕竟有了这个名头,日后大明向西筑城进入漠北也就有了名头,而所需要耗费的,无非就是每年支付给太平、把秃孛罗二部数万贯俸禄罢了。

    “西迁到哪去?”坐在马哈木身旁的脱欢询问自家父亲,毕竟现在的东察合台汗国也在参与围剿他们。

    在他的划分下,当地由北向南被细分为“南洋诸国联盟”、朝鲜、日本、大明民营四块地区。

    “以国库的情况,大抵能撑三年左右。”

    很快,绰罗斯部就开始了拔营,并开始集结部众牛羊向西北迁徙。

    “以国库每年的财政增长来看,届时只要没有大的战事,每年的缺口估计也就在一百万贯左右,持续三四年就能渐渐平行。”

    “剩下的一千二百里,差不多需要五年时间才能修通。”

    七月中旬,随着北边的消息传回,朱高煦颔首道:

    时间进入六月,朝鲜及日本、暹罗等国不断有奏疏送抵北京,事情主要是他们在昆仑洲的利益争夺。

    很快,在他的划分下,各国分别拿到了一块面积不小的疆域,而这份图也被命名为《昆仑坤舆图》。

    “和我预料的差不多。”

    朱高煦并不着急铸造新钱,在他看来,如果百姓日子过得好,那自然记得如今是洪熙年间,而不需要新钱提醒。

    得益于他,大明的辽东和渤海每年能向内地输送数十万石粮食,尽管这并不多,但放在历史上是万万不可能的。

    北边有木骨都束千户所作为监督,南边有昆仑洲宣慰司作为监督。

    双方各执一词,消息传回国内后纷纷向大明上奏,希望大明调节。

    脱欢紧皱眉头,毕竟山峦以北的地方寒冷无比,非一般人能居住,牛羊更不用说。

    显然他是看了朱高煦册封太平、把秃孛罗的旨意才来询问的。

    “如果明年西北铁路的山西段,加上房山、滦州等地铁路开建,估计会高达八百万贯。”

    “会有这么一天的!”朱棣斩钉截铁,朱瞻壑也轻笑道:

    “届时,整个漠北就是朝廷的疆域之内了,这瓦剌小丑这次见我天军来,恐怕不敢与之交战便要退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