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3章 风浪不止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63章 风浪不止 (第3/3页)

,实现灌水和排水的分离,他们渐渐将一些难以驯化的盐碱地给先后驯化,但是这一过程无疑是缓慢的。

    “一千台……这夯货真敢要啊。”

    “会明兄,这是我竹马之兄弟高观,高仲怀,早前遭人诬陷落了罪名,但不影响担任吏员。”

    “此次我将他召来,便是为了让他与我们好生说说这陇川的弯弯绕绕。”

    看着送抵的奏疏与实打实证据的文册,徐硕不免感到有些头疼。

    江淮温润一笑,张渤海闻言却楞道:“你和陇川伯……”

    这些东西并不足以清扫整个陇川官场,但却足够让江淮他们知道陇川的情况。

    从永乐五年开始,山西陆陆续续朝这里输送人口和粮食,而这三个县也不断往开平输送铁料。

    高观说罢,江淮却摇头道:“不用我们查。”

    他们不敢来,那林粟的敌人就只剩下了两个。

    “是……”

    “多谢张府丞体谅……”

    “娘地,辛苦十几年,福泽子孙几百年,我就不信有人会懒到不顾后世子孙死活!”

    张渤海虽然成为官员,但他的出身让他并没有那么高傲,相反对于高观这种在基层走过一圈的地方吏员,他表现得十分欣赏。

    “这厮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千台都快赶上两年产量了。”

    江淮作为中间人,分别为张渤海与高观相互介绍。

    想了想,朱高煦还是不愿意打击林粟的积极性,最后只能让步:“每年给河套三县调五十台,告诉林粟,多的没有。”

    “我不是不信任你,只是我怕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前,江淮便已经和军营派出的人核对了情报。

    常年在河套待着,林粟只觉得无比的憋屈,因为这里没有什么敌人,唯一的敌人只有前些年入侵的瓦剌,而他们也被林粟追击数百里,再也不敢前来河套。

    “依我看,文清你现在还是得出面去安抚这群人,避免他们节外生枝。”

    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一个泛滥的黄河,另一个就是被黄河泛滥过后因为降雨不足而导致的盐碱地。

    永乐年间的府衙有六名主官,其中知府设一人,正四品,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朝廷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这些土地,需要我们派人去查出才行,不过府衙吏员仅有一百余人,想要查清楚比较困难。”

    “南甸交通方便,我们暂时在南甸理政,请李知县让人收拾好县衙的一些客房,供府衙官吏入驻。”

    同知又称府丞,无定员,正五品,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在江淮此前,云南顶多出过一些二甲进士,哪里出过探花这样的存在。

    正因如此,在江淮还没有南下前,他就已经打探清楚了江淮的底细,惊讶其农奴之子身份外,也不得不佩服江家的门风。

    五原(巴卓彦尔)、九原(包头)、定襄(呼和浩特),这些后世极具色彩的城池,如今重新被冠以汉姓,并得到了朝廷的鼎力支持。

    在走入自己的院子后,江淮没有客套,而是雷厉风行的转身与那位张府丞商量了起来。

    得知消息,李骥等人并不敢阻拦,毕竟‘陇川伯’这三个字的份量足够压垮四县知县。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陇川之地完全是一堆老鼠屎中掺杂白米,自然干净不起来。

    “你说多少?”

    “按照这种速度,估计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把这块土地的盐碱度降低到浅和低,到时候就可以种植红薯、小麦和土豆等作物了。”

    徐硕玩了一手借刀杀人,要知道滇西这群人都是当初的建文佞臣。

    这其中,关于吏治为何腐化严重,主要也与当年被流配而来的江南数十万建文佞臣家眷有关。

    “他想要的,恐怕是布政司直接派遣足够数量的吏员,将整个陇川府的吏员一网打尽同时进行更换。”

    话音落下,张府丞走出了小院,江淮也对李骥作揖道:

    “劳烦李知县配合,我这里没有什么事情,李知县不必担心。”

    从蛮莫前往南甸不过二百里,从陇川前往南甸则是一百二十余里,至于干崖距离南甸不过区区三十余里。

    “顶多十日,他们就会以陇川伯的名义请我出城,到时候我们带着文册与他们核对,只要出现问题就标记。”

    待时间来到八月,云南改土归流达到了高潮。

    张渤海举止大度,这让高观原本有些自卑的心理稍微打开,随后与二人坐下说起了这陇川的弯弯绕绕。

    对于江大日这种大字不识的农奴能教导出江淮这样的人物,他心里还是十分佩服的。

    推官,一人,正七品,掌推勾狱讼之事。

    “按照我们的标记,陇川的耕地应该在二百一十六万左右,这其中的许多耕地都种植着甘蔗、桑树、大豆等作物,但文册上写的都是种植稻米。”

    然而随着抽水机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响起,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农业已经不再是问题。

    在他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江淮则是与张府丞在小院中接见了风尘仆仆赶来的高观。

    “那这份奏疏怎么办,现在衙门可调不出四百多个吏员去帮他。”

    四县知县被弄得稀里糊涂,但还是为了乌纱帽而与江淮拉起了关系。

    “还不能高兴太早,灌水冲洗和引洪放淤的手段虽然有用,但有几个麻烦的地方。”

    放下朱笔,朱高煦揉揉太阳穴:“刨除十月至二月初这四个月寒冬,剩下也有八个月时间了。”

    如今他们之中闹出那么多隐匿土地性质的案子,不管是东宫那位还是武英殿那位,显然都容不得他们造次。

    想到这里,徐硕不免唏嘘:

    “这云南布政使的位置,还真是烫手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