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3章 风浪不止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63章 风浪不止 (第2/3页)

言也作揖应下,随后转身便走出小院,将江淮交代的事情令人前往办理去了。

    “会明兄,滇西的情况我了解,但眼下当务之急还是派出吏员,将四县文册汇总为府册备份。”

    许多小土司无奈接受改土归流,但更多的土司选择反抗。

    “口数三十四万七千六百二十七人,这应该是没问题的,现在没有人头税,不至于会有人隐匿人口。”

    布政司衙门内,徐硕与已经升为云南左参议的赵轨交流着,同时拿出奏疏说道:

    “这个新科探花不止是想扳倒四个知县,不然他当时就可以拿着奏疏和证据把他们扳倒。”

    此刻他们还不知道,奏疏与文册已经向着昆明送去。

    照磨,一人,从九品,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

    他稍微收拾了一下自己,但不管怎么收拾,几年的务农生活还是让他看上去有些过于成熟。

    五十台抽水机从各个方向同时发功,影响的却是近万亩耕地。

    云南布政使司的吏员本就不够用,现在经过江淮这么一闹,恐怕更不够用了。

    按照历史走向,这块地方本该在几十年后被蒙古人入侵占领,而后与明军反复拉锯,直到一百年后彻底丢失。

    站在南甸衙门门口,身穿一身常服的江淮语气不卑不亢,整个人却温润儒雅。

    这些年时间里,在无法改良盐碱地的时候,林粟按照朱高煦的要求,掘井植树,让河套很少遭受北方的沙尘暴。

    “怪不得人家能在这个年纪做知府,而我们当时只能做知县,就这份心性和关系,怕是我们拍马也赶不上的。”

    “朝廷要是知道了陇川的事情,估计不用我们开口,那群人也有罪受了。”

    “才刚刚来到云南,就有这种棘手的事情出来。”

    很快,几日时间过去,在四县主官还在迷糊的时候,军营那边已经派出武官前来邀请江淮等人前往军营。

    眺望远处的大青山,扫视四周高兴欢呼的百姓,林粟咬了咬牙:

    “三县二十几万百姓和弟兄要吃饭,我再舍舍脸皮,跟殿下再要一千台!”

    去年,朱高煦派二十名太学士携带选育过的土豆、玉米、花生等作物来到这片土地,开启了驯化这片土地的艰巨任务。

    得到了高观的帮忙,江淮很快便叫来了府衙的所有主官,几人在高观的帮助下开始查账。

    “问题比较大的,是陇川二百万亩耕地的土地属性,以及作物属性。”

    他斩钉截铁的道:“不管有多难,我相信河套三县的百姓都能做到。”

    他激动的叫嚷着,不过被他抱着的太学士却连忙道:

    知事,一人,正九品,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

    莫说江淮,就连他张渤海背后又何尝不是有人在推动。

    不过北方虽然能防住,但南边的沙尘暴就防不住了。

    不出朱高煦的意料,陆愈一群官员在抵达昆明府后便停下了脚步,唯有江淮及少部分几人得以前往云南地方任职。

    “第一,抽水机不能全天十二时辰工作,每天工作一个时辰就得休息半个时辰,避免过热损坏。”

    “既然你已经做好了,那我这次就舒服的等你将功劳送上门了。”

    好不容易迎来大一统,却又因为元代的不重视农业而继续恶化。

    “按照现在的情况,每年能改良四万亩耕地,他还不知足吗?”

    “另外,伱派人前往我家乡,让我父母好好在家休息,通知前吏员高观来衙门报道。”

    张渤海解释了一番,可江淮却笑道:“他们不是地头蛇,我才是。”

    两方取舍下,亦失哈可不会为了自己去得罪王瑄。

    “届时,我便可以上疏给布政司,将这陇川的情况公布天下。”

    尽管当初的“解缙案”牵扯了不少人,但并没能把陇川的吏治清洗干净。

    有能力是一回事,但能力能不能被重用是另一回事。

    “真是难办……”

    “你派人去军营询问一下陇川伯是否在陇川,若是不在,便将我这份手书交给军营的千户官。”

    拿着四县的账本,自然是查不出他们贪腐证据的。

    曾经那群建文佞臣很是清楚如何贿赂拿捏官员,如今不过是把手段用在吏员身上罢了。

    此刻,便是常年笑脸的亦失哈都不免咋舌起来,朱高煦更是无语:

    相比较河套,山西的煤矿和哈密的农业更为重要。

    如此想着,朱高煦也继续埋头处理起了政务,同时时间也一点一点的过去。

    河套三县人口不过二十七万六千余口,虽说朝廷每年调拨给的钱粮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河套可以自给自足,那无疑能为朝廷减轻许多压力,但问题在于抽水机更重要。

    推了推眼镜,一名太学士对身旁看着抽水机工作的林粟交代。

    太学士提出三个问题,林粟却不假思索:“能!”

    他们带来了本县的《黄册》及《鱼鳞图册》、《粮册》,甚至准备了一些土特产来应变。

    “第二,每天白天都得安排百姓来翻土,这样能加快淋洗土壤盐分的速度。”

    正因了解江家情况,他这才没有献上什么土特产来引人发笑。

    不过凭借经验,高观很清楚文册之中的小猫腻。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林粟在这片土地上开垦了三十余万亩土地来种植小麦,而这就是这片土地的极限。

    连续三日,七人一步都没有离开小院,直到第四天,他们才大概算清楚了陇川的真实情况。

    早在他们抵达前,南甸知县李骥便得到了消息,那就是陇川、南甸、干崖、蛮莫四县以陇川为主,置陇川府。

    这些土地虽然可以种植红薯等新作物,但产量却并不如在普通耕田来的高。

    因此面对江淮的召见,三县知县仅仅四日便先后抵达南甸县衙。

    江淮交代完,张府丞也颔首道:“文清放心,我现在便令人操办。”

    依靠红薯、玉米、土豆、花生、向日葵等作物的顽强,加上水利改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