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1章 永乐十七年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61章 永乐十七年 (第1/3页)

    “噼里啪啦——”

    鞭炮作响,硝烟缭绕,随着鞭炮与硝烟出现,大明朝的百姓也跨入了永乐十七年。

    在这样的日子里,百姓们自然要吃上一顿好的,以此来庆祝新年,怀安县的百姓也不例外。

    自天下屯卫裁撤合并为县镇,大明的县城便多了近二百余个。

    怀安县曾经只是山西北部边塞的一个卫所,如今与四方的卫所合并后,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县城。

    由于有燕然都司和开平卫庇护,曾经边塞的此地,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内地。

    一个安稳的环境,让当地改为民户的军户们能安安心心繁衍,但繁衍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上的问题。

    被群山环绕的怀安县,曾经还可以偶尔看到山上那稀少的树木,然而随着当地人口不断增加,柴火需求不断增加,成材的树木仿佛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稀有物种,难以寻觅。

    距离怀安县最近的树林在南边四十余里外,而这样的距离,足够樵夫来往三日。

    正因如此,一担百斤柴火在怀安县,完全可以卖到每担六十文的高价。

    许多百姓无奈,只能冷水将米泡发来吃,亦或者煮一顿米饭,分好几日来吃。

    若是米饭放久生硬了,那也没有办法,平日里只能忍忍。

    在新年正旦的日子里,即便是最为贫苦的百姓,也需要吃一顿热饭,因此争抢柴火就成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戏码。

    一些樵夫租借了马车,带着数百斤柴火出现,瞬间便被抢购一空。

    抢不到木柴的百姓,只能硬着头皮进城购买高价煤炭。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以往七十文每担的煤炭,如今居然降价了。

    “掌事,你这牌子是不是写错了,煤炭怎么可能每担六十文?”

    “对啊,莫不是想等成交时坑害我等!”

    “一定是,煤炭怎么可能比木柴还便宜?”

    “对啊对啊……”

    怀安县内的主干道上,数十名百姓的讨论声吸引了四周行人的注意力,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官营百货】的店铺上。

    站在那店铺台阶上,一名四旬掌事对四周人作揖道:

    “官营的煤价,不存在糊弄百姓这一说。”

    “这煤价之所以降,据闻是南边开采的煤矿便宜了,加上朝廷有政策便宜卖煤来禁止百姓砍伐树木,因此才会有这每担六十文的煤炭。”

    “真的?!”听到掌事的话,原本还持有怀疑态度的百姓立马一改态度,纷纷掏出钱来购买煤炭。

    由于担心煤炭过后就会涨价,因此他们能买多少便买多少。

    一时间,【官营百货】店铺前人头攒动,只是半个时辰不到,便将今日运抵的二百担煤炭卖的一干二净。

    没买到煤炭的百姓,纷纷询问明日煤炭什么时候运抵,价钱是否还是每担六十文。

    掌事闻言,连忙说自己也不清楚,以此让许多百姓败兴离去。

    至于那些抢到煤炭的百姓,他们则是高高兴兴的背着煤炭回家。

    一担煤炭,足够他们烧两个月的饭菜了。

    两个月不用吃冷饭,这样的事情,想想都令人忍不住发出傻笑。

    类似这样的场景,普遍出现在了山西及北直隶地区,而这一切则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

    在百姓们高高兴兴过新年的时候,就连作为工业基地的房山工业城区也难得放了半个月假期。

    大朝会刚刚结束,朱高煦便骑马与朱棣来到了这处大明未来的工业城区。

    周长十二里的丈许矮墙将整个工业区包围起来,由于休假,因此城区内并没有什么机器的嘈杂声。

    走入城区之中,占地五千亩的工业区内,大部分土地都裸露在地表,十分难看。

    城区之中,为数不多的建筑是兵营和工人宿舍,以及成片的工厂。

    “房山工业区目前有三座工厂,最大的工厂是制作机器零件和组装,另外两座就是抽水机和蒸汽机船两个工厂,全年能产出二十辆蒸汽机车,以及五百三十台抽水机。”

    比较去年的年产五百台,工业区实际运行后,产量比起预估的要高出不少。

    朱高煦带着朱棣走入工厂参观,而朱棣也着实想不到,这些钢铁巨兽在人操作下运转起来的模样。

    工厂的主事和掌事们亲自动手,为朱棣与朱高煦展示了如何制作一根螺母。

    在他们的操作下,全金属制造的精密螺丝车床,在蒸汽机的工作下开始运转,配合车床,工业所需要的螺帽和螺栓在缓慢生产,速度很慢,但已经可以保证标准化生产。

    “这些东西能自己动,全靠水和煤炭,那你这个工厂每年需要消耗多少煤炭和水?”

    朱棣拿着车床制作出来的螺丝仔细打量,口中也提出了疑问。

    “每天消耗四十吨煤炭,正因如此才会把工业区放在房山。”

    “至于水,北直隶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不用担心。”

    朱高煦解释了一番,而朱棣也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的河北虽然因为气候环境,降雨量不如后世的河北那么大,但问题在于这个时代的河北人口也不如后世那么多。

    后世河北大地人口接近一亿一千万,而当下的河北仅有不足四百万。

    单单说人均水资源这块,这个时代的北直隶是后世河北的近三十倍。

    至于所谓的温室效应,朱高煦恨不得多来点温室效应。

    如果可以,他甚至希望全球上升两度,这样他就不用担心小冰期了。

    只可惜,相比较自然,人的力量着实太小了,这种事情根本无法实现。

    “这东西如果拿去制作兵器,恐怕生产速度也不会慢吧?”

    朱棣看到这些机器制作螺丝的场景后,第一反应就是将其用作军工。

    对此,朱高煦也点头道:“军械局里面已经开始设计适合的车床,等火炮可以批量生产的时候,军校之中的弹道学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朱高煦虽然这么说,但他并不认为军械局可以很快用上军工车床。

    他们是直接弄出来了蒸汽机,可与蒸汽机相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