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33章 四方云动 (第3/3页)
卒,已经座无虚席的所有路摊、酒楼,从怀里丢出一小袋钱,便吩咐他们各自去吃东西去。
只是那接了钱的百户官却笑道:“公爷,这哪里还有位置啊?”
“我们先留个人等位置,剩下的送您回去再来,估计差不多刚能坐下吃饭。”
“随你们,别忘记禁酒令就行。”孟章抖动马缰,那百户官也留下一人去抢位置,随后带着十余人护送孟章走出了鹤城的南城长河门。
走出城门,热闹繁华景象立马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人走出的土路,以及远处延绵的军营。
在通往军营的路上,许许多多告假去城里吃饭的兵卒都只能硬着头作揖,等孟章他们离去后再小跑前往城内快活。
对于吃了几个月军粮干菜的他们,现在能吃上新鲜的食材,便是对他们最大的犒赏。
镇虏卫和海喇儿城虽然也有足够的百姓生活,但始终不如鹤城热闹繁华。
策马经过土路进入军营,孟章便遣散了自己的护卫,前来大帐寻找朱棣。
此时朱棣已经吃了午饭,见到孟章来找自己,便询问道:“城内没有乱兵闹事吧?”
“陛下请放心,禁酒令严格执行,没人敢于犯禁。”孟章作揖回应,同时作揖道:
“臣此次前来,是想询问陛下,渤海兵马何时撤回渤海?”
见孟章询问,朱棣也放下手中奏疏,淡然道:“你选日子吧,大军五日后便南下,你想早走也行。”
“对了!”朱棣似乎想起什么,对孟章询问道:“那渤海之地,还有多少女真人没有招抚?”
“几乎六成以上都招抚了,最多还有十几万在北山生活,但他们被招抚也只是时间问题。”
孟章如此说着,朱棣也心思活跃道:“渤海没有什么敌人和战事,主要就是招抚,留你在这里太屈才了。”
“刚刚南边送来消息,说西宁侯宋晟薨逝,我想了想,你倒是挺适合去西北坐镇的,关键得看看你愿不愿意。”
“臣……”孟章本想立刻答应,但想了想后还是纠结道:
“臣悉听陛下、殿下安排!”
虽然提及了朱棣,但孟章隐晦的还是想表达要听朱高煦的安排,朱棣对此也是见惯不惯。
渤海朱高煦对朱高煦,就好像燕府诸将对自己一样。
不过自己的燕府诸将渐渐老迈病逝,张玉、丘福、孟善这样的老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行,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棣摆手示意孟章退下,孟章也如他所愿的离开。
不过孟章走后不久,他便见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走来。
这次走来的人,是他的十七弟宁王朱权。
三十三岁的朱权虽然每次都参加了北征的战事,但要么就是先锋,要么就是在后勤负责补给。
这次北征,朱权没有跟朱棣去前线,而是在鹤城负责运送物资前往前线的海喇儿城。
朱棣召他前来,主要是询问他一些事情。
“陛下……”
朱权作揖行礼,整个人由于常年生活在大宁而皮肤有些黢黑,好在身体还比较健康。
“《宗规》你看了吧?”
朱棣示意朱权坐下,同时询问他对《宗规》的看法。
朱权倒没有那些哥哥弟弟那么暴虐,因此对于《宗规》,他并不怎么上心,也不觉得苛刻。
“人在军中便有军法约束,在民间便有律法约束,那宗室子弟也自然要有东西约束,臣弟不觉得《宗规》有什么问题。”
朱权毕竟站在朱高煦那边,既然没有侵害自己的利益,那自然要帮朱高煦说好话。
“之前老二说要把你移藩大同,你是怎么想的?”
朱棣询问朱权,朱权闻言也知道朱棣到底在想什么了。
如今瓦剌、鞑靼接二连三的遭受重创,七八年内是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另外,由于北京营造完毕,迁都自然势在必行,因此在大宁城就藩的自己,便成为了可以威胁到京城的存在,毕竟洪武、永乐年间并没有大规模修建长城,即便修建,也多是夯土构建,并不牢固。
朱权手中护卫虽然只有五千多人,但这么短的距离,也能做不少事情了。
朱高煦将朱权移藩大同,主要是大同和北京之间有居庸关,即便日后宁藩作乱,也不会威胁到北京。
不过相比较朱高煦,朱棣对藩王的防备要更甚,他担心的不是宁藩威胁到京城,而是担心宁藩带着工匠,给草原带去火器的技术。
因此他的询问,多少带着些目的。
朱权了解后,想了想便开口说道:“臣弟如今而立之年,还能上马征战。”
“若是可以,臣弟想去关中、亦或者陇西之地。”
朱权主动提及西北,但朱棣一听又有些不好意思。
西北确实因为民族成份而容易发生叛乱,但那地方之所以容易发生叛乱,主要还是资源不足导致的。
各民族争夺土地资源闹出矛盾,从而引发叛乱。
虽然经过朱高煦内迁数十万色目、蒙古人进入河南、山西、四川生活,又迁徙十余万汉人前往陇西生活,将延安一带陕北百姓迁入关中,但当地的叛乱规模并没有比以前小。
这样资源不足的地方,自然会十分贫瘠。
把靖难、北征都立下功劳的朱权移藩到西北之地,朱棣确实做不出这种事情。
“这件事情……我还是回南京后再做决定吧,你明日先率王府护卫返回大宁好好休息,多照顾身体,日后我不一定能来北边看你了。”
朱棣交代着朱权,不忘关心起他的身体。
不过相比较他,朱权反倒更关心朱棣的身体,毕竟他们这一代的前几个哥哥都是三四十就薨逝了,五十二岁的朱棣,毫无疑问是二十多个兄弟里最高寿的存在。
“四哥也要多多注意圣体,臣弟告退。”
朱权叫了一声四哥,这让朱棣更不好意思把他移藩到西北了。
摸了摸大胡子,他最终决定把这个锅让给别人背。
“老二,你十七叔这件事,看样子还是得你来办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