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百四十七章 保甲之法  苟出一个盛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两百四十七章 保甲之法 (第1/3页)

    开荒令颁布之后,李晔乖乖的举行祭天大典,唐廷能走多远,就看这两年的粮食产量。

    渭北的田地里,以黄土垒起高台,台上旌旗童子,台下文武百官,亲卫往来巡戒,斥候四方游弋。

    本来赵崇凝提议驱散百姓,以免节外生枝,李晔自不放过这么好亲民的机会。

    渭北的庄民不止是当初吸纳的流民,还有迁徙过来的大量党项人。

    普通党项人其实早已汉化,说一样的话,穿一样的衣服,连名字都逐渐向中土靠拢,只保留了一些特殊的姓氏。

    党项贵族或许还有一些造反精神,但普通党项人只要能吃饱穿暖,还管谁是头领?

    忠义堂的大本营就驻扎在这里,天天变着花样的搞同化,什么三国演义,大唐忠烈传,李晔全部改编出来,特别在大唐忠烈传中大书特书党项大将夫蒙灵察。

    夫蒙灵察是羌人,党项人也是羌人,艺术加工一下,在李晔笔下莫名其妙成为了党项人的旁系祖宗。

    淳朴的党项汉子们听到夫蒙灵察被安禄山诱杀的时候,一个个咬牙切齿,大骂安禄山天字一号的奸臣逆贼,甚至有人提议去卢龙挖安家的祖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夫蒙灵察这位英雄大将军站台,党项人参军的热情被点燃,大量党项小伙子加入辅军。

    一些弓马娴熟的人还被选入骁骑军的轻骑营。

    这些人更不得了,每逢休沐回乡,就成了众人仰慕的对象,朝天幞,青领袍,蹀躞带,追风履,投军的时候像个叫花子,回来的时候俨然官宦子弟,更刺激的一众半大小子流口水。

    “天子亲军知道么?比县尊老爷还气派哩!”

    人靠衣装马靠鞍,唐时的衣服,更凸显英气,党项小青年们不同于汉人青年,花钱如流水,舍得装扮自己,一点儿军俸全都花在衣冠之上,仿佛穿了圆领袍,就能扬眉吐气。

    事实上,普通的党项人在当初的夏绥节度使帐下日子绝不好过,这是显而易见的,党项大小头领无数,都需要供养,底层人日子好过才怪。

    李晔收复夏绥的时候,顺手把党项贵族们迁入长安,不服从的基本都在地斤泽神马湖边砍了脑袋。

    一些中小贵族老爷们也迁入了渭北,老实过日子还好说,有别样心思的,都被皇城司提走了。

    如今的渭北,东临黄河,西至泾河,大片的土被庄户和辅军开垦出来。

    白渠、石川河、龙首渠、六辅渠等等,一条条水渠被重新疏浚,灌溉着渭北的土地。

    昔日的天府之国,渐渐恢复生机。

    没有战乱,处处都祥和安宁。

    李晔装模作样的祭了天之后,又颇为亲民的走访各大党项人寨子。

    党项人还保留一定的游牧习俗,简陋的寨子四处漏风,羊皮毡遮挡不住黄土高原南下的寒风,一家十几口同处一室。

    “尔等以前是朕的子民,以后也是,朕不能让你们餐风饮雪,饥寒交迫,你们也要住进大房子里面!”

    鄜坊的党项人汉化深,早就跟唐人一样,但夏绥的党项人没这条件,有些还在河套草原上游荡。

    就这样,党项人最后的习俗,被李晔改变了,包括一些从漠南迁徙而来的黠戛斯人,都移风改俗了。

    这年头,处处杀人放火的,能吃饱饭,有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