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1114.一地鸡毛 (第2/3页)
,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群众的积极性极高,每天收购的树叶都能堆成一座小山,颇为壮观。
第一年,有一个单位的收购点就收了两千多吨,引得很多兄弟单位来参观,单位领导名声大噪,后来被提拔为县里某局的局长。”
“不要这么奇怪,那年头,能赚外汇的‘能人’就是这样,当然,这里头肯定有很多不好的事。”
“第二年,又增加了胡叶这个品种,自七月份开秤到十月份树叶发黄停收,四个月的时间里,收购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收上来树叶的量很大,公司派一位副总带队下来巡查收购质量,开一辆达契亚小皮卡,在当年非常拉风。
收购单位对他们也是高接远送,用最高的规格招待他们,”
“到了96年收购季的时候,市场上突然多了好几家做树叶生意的,有个人,也有公司,货源突然变得紧俏了。”
“这种情况下,群众为了多卖钱,直接用镰刀割树枝,树叶里面的杂质严重超标。很多人把早上弄回来的树叶只晒一上午,根本就没干,下午就拉到收购点去卖。
这种质量的树叶,在堆放时就会发热霉变,如果压制成标准件,一夜的功夫,里面的树叶就会全部坏掉。”
“这样的树叶去上站时,就需要花钱协调收货员的关系了。公司那时的人手不够,很多时候,一个货位只有一名收货员。这一年的业务做下来,公司发到连云港码头上的货,有的被拒收,发船过去的被索赔,一家好端端的公司,就这一下子被搞破产了。”
“在96年的收购季中,有两家公司脱颖而出,这是两家私人企业,其中一家是外县的,他们两家都赚了钱。”
“97年收购季开始后,很多人在自家村子里设点收购,然后待价而沽,本县的这家企业,利用天时地利之便,自己组织收购、打包、上站,外县那家公司用稍高一点的价格,直接买成品上站,两家也都知道控制质量,到收购季结束时,本县的那家赚了大钱,仅打包机就有6台,价值十几万元,外县的那一家也不错,春节前在一家高档酒店举办了供应商大会,发放了丰厚的奖品。”
“进入98年,由于其他原因,收购推迟了一个月。到九月份的时候,来了一位韩国老太太,据说是韩国方面的老板,韩国方面的需求很大。
到了十月份的时候,树叶的颜色已经发红发黄了,质量已经无法保证了。本县的这家企业因为资金问题,开始压缩规模,而外县的那家企业却开始大量吃货。当时市场上的货比较多,原来收货都是现金结算,现在大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都把货赊给了外县那家公司。”
“还是由于质量问题,到码头的货全部不能装船?”
“对,紧跟着金融危机爆发,生意彻底凉凉,大量的货都砸在了他们自己手里,最后听说连码头的仓位费都付不起了。本县的这家企业还好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