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移民模式(求订阅) (第3/3页)
要再缴纳。
例如在漠南无论男女老少每人的标准是五亩土地,在大员,每人的标准是三亩,在库页岛,每人的标准的八亩,在甘肃每人的标准是十亩,青海是二十亩,库页岛是而十亩。
如此一来,一户按照六口计算,即便是再大员也有十八亩土地,而在青海则是一百二十亩。
由此朝廷的信达钱庄就凭借着他们即将拥有的土地给他们贷款,例如在漠南,一人可以借贷十两白银,如此一来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六十两白银。
而信达钱庄的利息是极低的,每年只有百分之五,如此低的利息以及即将到手的土地让百姓们自信,自己很快就可以还清。
于是有了白银,一路上简单的花销,获得土地后开垦工具的购买,粮种的购买,饲养各种家禽的购买,接下来半年时间吃饭所需要的粮食等等都足够用了。
据温体仁所知,拥有土地后的大明百姓通过种地、养殖鸡鸭猪等,一年的人均纯收入绝对可以达到五两银子,如此五年内基本可以还清欠朝廷的债务。
这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移民的目的地都有大型的信达商行向百姓极为便宜的售卖这些东西,朝廷在这一点上基本上是没有赚百姓的银子。
如此循环往复,朝廷没有拿出任何的银子,银子就从钱庄流到百姓手里又流到了少府手里,钱财回到了原点,而百姓已经从一个地方来到了另外一个遥远的地方。
当然钱庄每年拿出的银子数量是巨大的,例如崇祯元年,钱庄借贷出去的银子就达到了三千五百万两白银!
这也没有产生信达钱庄的挤兑,其实只要是有见识的人都明白这个借贷生意完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是没有人想要在这个业务上掺和一脚。
可惜在朝廷的严厉打击下,以及因为百姓也更愿意从圣君的钱庄中借贷,于是所有人都折戟沉沙、白忙活一场,信达钱庄在大明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九成之多。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绝对是迫切希望能够移民的,在家里他们是吃不饱的,而离开了家就能吃饱,能有数十亩的土地,他们自然是极为愿意的。
至于所谓的恋乡、故土情节,这些在数十亩的土地面前不堪一击。
想到这里,温体仁彻底放松了下来,此次大旱朝廷绝对可以应对过去,问题不大。接着他直接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第二天,温体仁的命令就下达了,相信过不了多久,大量的百姓将从山西、河南、陕西源源不断的来到甘肃、青海。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