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七十六章 把柄 (第2/3页)
瑶俏脸蒸霞,眼眸之中如烟似雾,急忙拾起来拧干折好,贴身藏入怀中。
“雨停了,我要走了。
”沈瑶微声道。
“好。”楚质答应,上前两步。细心为她拂去肩上残留的几根青丝断发,柔声道:“过两日我去看你。”
有心拒绝,映入眼帘的却是楚质深情款款的目光中一软,矜持的应了声,似逃走般匆匆而去,生怕再留片刻,再也不愿离开了。
与沈瑶糊里糊涂的关系还未妥善解决,但楚质还不至于为了儿女私情却把民生政事丢到一边,第二天就拿着范仲淹的批令,兴致勃勃的在钱塘县沿海地区寻找起适合建造盐场的地方来。
一头雾水的被扯跟而来,刘仁之听闻楚质的打算,脑袋摇愕像拨鼓似的表示反对,并苦口婆心劝说道:“别的且不说,大人,一个盐场有十灶,每灶二十户人家,县里哪来这么多的盐户。”
盐户多由罪犯担任,世代承袭。早就被杭州各个。盐场舌分完毕,要补充人员,还有嘉请朝廷才可,而今盐场还没定得下来,朝廷是否通过也是未知数,自然没有盐户分配过来。
再者,就算东拼西凑,把人凑足了。盐场还是难以建成,像煎盐的器具,煮盐的柴薪等必要的投入,若是没有一定量的资金支持,盐场的建立只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此事本官自会处理,主薄只须在旁协助即可。”楚质笑道,眺望茫茫大海,心情如波涛起伏,如果事成。那自己将在历
就算以后犯下什么事,功劳被人为抹杀了,起码与沈括那斯交好,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肯定会提及,似乎这小子还没有动笔写书,不成,回去要掇窜他几句,免得以后时间长了,他忘记这事,以后的史书上只有”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那岂不是很悲剧。当楚质幻想他的名字之前,被冠以某某世纪,杰出人物、贡献之类词汇时,一脸灿烂笑容的杨承平却快步向这边走来。
“楚知县、刘毒落,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居然在此地遇到二位杨承平热情的打起招呼来。
“确实是巧,杨兄也来此地观赏海景啊。”楚质笑道,对这位知情识趣,又古道热肠,乐于帮助贫寒百姓的杨公子,他可是一向很敬重的。毕竟人家帮了自己不少的忙,承了人情却没有机会报答呢。
如果杨承平得知楚质心中想法。恐怕要大呼天理何在,这样的报答不要也罢。
自从当日楚质含糊其辞的说起私盐贩卖,而且还说要与他合作,杨承平心中就开始嘀咕起来,自己从事私盐生意,做得虽然谨慎心。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却不是什么秘密。毕竟如果没有盐场官吏的纵容,私盐船只怎么可能明目张胆的在河道上通行无阻。
可以说,私盐屡禁不绝,除了朝廷本身的盐政弊病丛生外,盐场官吏要负担主要责任,由于他们经常克扣或侵吞盐户煎盐本钱,严重影响了盐户的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