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章 春秋国祭成大典,玉桥一座慰英灵  大明仙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八十八章 春秋国祭成大典,玉桥一座慰英灵 (第2/3页)

旁谷大用的不满,等会私下解决。皇上的欢心才是最重要的啊!

    厚厚的一纸文书,下笔千言,让人仿若亲眼所见。显然敦煌之战的城头上,还有锦衣卫的密探啊!

    朱厚照一脸潮红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大殿内鸦雀无声。

    “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朱厚照一声长叹地合上了手中的文书道:“等正式捷报传来,马上就请内阁大臣们进宫商议。朕要为这几千壮士极尽哀荣,朕要亲自为他们举行国祭。已告慰英灵,同时激励后人!”

    正德皇帝是真的被江南那一批无能的将领官兵恶心到了。这一次终于见到了大明军队的希望,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担心热血。

    虽然老将军实在可惜了。。

    锦衣卫的密探显然也在城头被那支英勇无畏的军队震动了,下笔之时,犹在汹涌澎湃。虽然文采平平,却付诸了真心实意。在这大明武将无能,军队腐朽。十几个倭寇能追着上千大明官兵跑的当头。

    老将军的举动,堪为天下武臣表率。这只小小的军队,他们的行为,可为天下军民的楷模。

    云华和一帮子道教领袖们一起进宫了。云华其实比所有人都早知道消息,只是不能说而已。国祭大典,春秋大礼。道门当然要先拔头筹。再说碧血千秋忠烈祠的大殿已经完工,道宫也有了框架,可以迎接第一批烈士英灵“入住”了。

    到了下午时分,一骑飞进京师,声声大捷之下,京师震动。内阁几位阁老匆忙赶到了皇极殿。

    第二天,一道圣谕明发天下,举国为西北战死的大明将士举哀三日。三日之后千秋忠烈祠前,为死难将士举行国祭大典。并代天封神,告慰英灵。

    此谕一下,京师震动。何等武夫,何德何能,值得如此死后哀荣,朝廷如此极尽表彰?

    一时之间,京城内关于西北大捷的各种流言满天飞。而京城的所有戏班班主都接到了一张东厂的请帖。差点没把那群戏班班主吓得上吊。

    东厂声威赫赫,能止小儿夜啼。戏班班主们战战兢兢,大气不敢踹地到达了东厂提督衙门才发现,基本上京城大大小小的戏班都被一网打尽了。

    东厂想干嘛?难道要血洗京城戏班,从此天下禁戏?

    不怪戏班班主们这么想,实在是东厂威名太著,进了东厂准没好事啊!

    班主们多虑了,这次东厂找他们来还真是好事。

    一箱沉甸甸,明晃晃的银子被摆到了班主们的面前。一个公鸭嗓子的小太监细声细起的宣布道:“以后那些情情爱爱地戏少演。哪儿那么多富家少女爱上穷书生。就是一帮子穷酸白日做梦而已。这换我们老家是会被活活打死的。伤风败俗,简直胡闹!”

    小太监一番话,震得一帮子班主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回应上面的训话了。

    东厂要干嘛?或者朝廷要干嘛?

    “好男儿,就该效死疆场,封侯拜相。一堆子情情爱爱,没地把人教坏了。以后大家要多演卫青,霍出病,岳武穆,还有我大明镇西公,哦!也就是那位西北战死的素老将军的戏。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不是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汉,能追亡逐北,马上封侯的才是真英雄!”小太监一语既落,满地鸦雀无声。

    班主们都呆了!

    这今天演哪出啊?

    “这些银子都是给你们排戏的钱,都上来拿一锭回家吧!”小太监挥了挥手,立刻有几个东厂番子一脸严肃地招呼班主们拿钱。

    有银子拿当然是好事。就在班主们走到箱子前,小心排队领银子的时候,小太监又是一句:“东厂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拿了就要办事。不然,让咱家知道了,这东厂的大牢不是那么好进的啊!”

    小太监一语即落,几个已经拿了银子的班主,“啪嗒”一下,银子就掉在了地上。

    小太监立刻横眉怒目,重重地“哼!”了一声,几个番子立刻站了出来。差点没把那几个班主吓死。赶忙颤颤兢兢地将银子捡了起来。小太监这才放过。

    “如果,有人不想要银子,我们厂公也说了,不为难大家。只要把银子还回来就好。”小太监一脸和气地道。

    班主们却半点不信,到了东厂,敢表示不配合的戏班班主还没生出来呢!万一,东厂翻脸,他们有几条命可以尝一尝东厂的手段啊?

    一夜之间,京城无数落魄文人接到了新戏的“剧本”要求。全是歌颂一帮子武夫的。文人喜欢的书生戏全部消失了。几个不爽拒绝“写戏”有骨气的穷酸,当天晚上就被一帮子如狼似虎地壮汉“绑架”了。第二天,毫发无伤地捧着一锭白花花的银子回来,再也不敢有文人风骨了。绞尽脑汁开始查阅史书,准备写“封狼居胥”之类的大戏了。

    朝廷在抬升武将,鼓舞军兵士气。明眼人都看得清楚。国祭大典,即是为了给西北那位新出的“镇西公”“征西大将军”正名,也是在做给那即将出征西北的二十万将士看的。

    为国而死,不但死后哀荣,而且世受香火,封妻荫子。还有什么理由,让大明将士不奋勇杀敌,博一个马上封侯的前程呢?

    大明现在越来越像前宋了。文官高高在上,武将跌落尘埃。天下人削尖了脑袋困于四书五经的时候,也不会不让人想前朝的靖康之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