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0章 坐火车  1979我的年代生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30章 坐火车 (第2/3页)

,俩人做到后座。

    因为是靠墙停车,前边副驾驶的门被墙堵住了,也只能这样坐进来。

    安宁跟着,把车门关上道:“你明天就走了,我还不能来看看?”

    宁卫东笑了笑,伸手揽住她后脑勺,探头亲了一下:“你当然能来。”

    安宁轻哼一声,小声道:“出去小心点,我听说毛子那边生性,遇事别硬来,好汉不吃眼前亏。”

    宁卫东笑了笑,怎么都跟他说这个,好像他是个不管不顾的愣头青似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并没有在车里发生什么。

    毕竟这个年代还不是后世,在车里实在太危险了,保不齐遇上哪个热心大妈,发现汽车来回震动,过来查看情况。

    而且宁卫东也没那么饥渴,非要玩那个刺激。

    直至看着安宁开车走了,宁卫东才转身回到公司,跟门房的郑大爷打声招呼,回到里院办公室的休息间,洗了一个热水澡,早早睡下,准备出发。

    ……

    次日,宁卫东一夜睡足,早上七点就醒了。

    没有磨蹭,直接起来洗脸刷牙。

    宁伟和胡八一也都早早来了,各自提着一个行李箱。

    宁伟应该是没睡好,有点肿眼泡子。

    倒也不奇怪,还不到二十,竟然要到外国去,换是谁都得失眠,既兴奋也有对未知的畏惧。

    相比起来,胡八一从容多了,要说出国他已经出过一次了,只不过那次是去南边,这次是去北边。

    宁卫东看了看表,问道:“吃早点没?”

    宁伟和胡八一都点点头。

    宁卫东道:“那我可不管你俩了。”说完了径直到前院食堂。

    食堂这边一般来说不做早饭,不过昨天宁卫东提前说了,今天早上在这吃一口,秦淮茹赶早过来,在街口买的刚炸的油条,还有热乎的豆腐脑。

    宁卫东道了一声谢,唏哩呼噜吃完了,又到里院等了一会儿,大概八点多钟,上班的都来了,外教部的人也到了。

    这次陪同的一共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宁卫东见过的王叶,也是唯一的女同志。

    还有一个是一名中等身材,文质彬彬的翻译,名叫李培中。

    “王叶同志,李培中同志,你们好。”介绍之后宁卫东与二人握手。

    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突击,宁卫东的俄语又提升了一个档次,直接交流并不是问题,但李培中这个翻译仍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场合,交涉沟通,还有必要的记录都由他来完成。

    李培中说话相当客气,倒是王叶看了看宁伟和胡八一,问道:“只有你们三人,没有女同志了?”

    宁卫东笑呵呵道:“你不用担心,咱们订了两个软卧包间,到时候男的一间,女的一间。”

    王叶摆摆手道:“不用,葛命工作不分男女,让我单独住一间,是觉得我们妇女不如男的能吃苦吗?”

    宁卫东一噎,莞尔一笑。

    他本来是好意,王叶一个女同志,单独一间方便一些。

    倒是忘了这时候可不是他穿越前,这个年代的的女同志是真的不输男人。

    男人能干的女人也能干,是真正的能顶半边天。

    宁卫东笑呵呵道:“王叶同志,你可不要乱扣帽子。”

    王叶则是噗呲一笑,瞬间换了颜色:“跟你开玩笑,我又不是属狗的,不知好歹,谢谢你了,不过真的不用,我没那么矫情。”

    宁卫东没想到,看着一本正经,甚至有些严肃,不苟言笑的王叶有俏皮的一面。

    不过转念一想,真是性格古板,不知变通的也没法干王叶这个工作。

    经过王叶这个玩笑,双方的气氛放松下来。

    宁卫东问道:“对了,你们吃早饭没?”

    “来之前吃过了。”王叶抬手腕看了看表:“时间不早了,准备好了我们就走吧,赶早不赶晚。”

    宁卫东自然没意见,几人提着行李到外边。

    王叶跟李培中坐了一辆金杯面包车来的,上面白色,下面蓝色,相当有时代特色。

    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司机,带着一顶前进帽坐在驾驶位上。

    把行李放好,几人钻进车里。

    汽车径直赶奔火车站。

    宁卫东倒是头一次坐这个时候的面包车。

    不过金杯还是相当有名的,他穿越前有一段时间经常听有小年轻在街上哼哼,什么依维柯、大金杯,装完……装……

    这时候的金杯面包车还没引进东洋技术,车厢内有一股淡淡的机油味儿,倒也不是太难闻。

    就是一开起来,发动机的动静,还有松散的地盘,实在不能叫人恭维。

    必须承认,这个年代,国内的汽车制造的确有不小差距。

    但也绝对没有那么大。

    尤其是卡车和客车,还是相当有底子的。

    宁卫东坐在大金杯里,闻着机油味不知不觉思绪发散。

    之前他想搞方便面,想利用走s途径搞电器,现在又想是不是可以在汽车上插一手。

    其实宁卫东知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只是这个年代的机会实在太多了。

    此时我们在前三十年好不容易搭建的工业基础还在有序运行。

    没像十年以后,被硬生生砸烂之后,嫁接到西方的经济体系上。

    其中虽然存在各种问题,诸如军重比重过大,技术水平不高,结构不平衡……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一刀切的全都砸烂太可惜了,代价也太大了。

    不过到火车站的距离不太远,宁卫东思绪翻涌,才没过去多久,汽车就停下来。

    他收拢思绪,从车上下来。

    从车上拿下行李,几人都是轻车简行,一人一个行李包,外加宁卫东一个小公文箱。

    宁伟抢着帮宁卫东提行李,一手一个,跟在后头。

    王叶出面拿车票和介绍信,径直来到软卧候车室。

    这个年代能买到软卧车票的从来不是一般人。

    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一定级别,并且是公务出差,才能凭介绍信买。

    再就是外国人可以购买。

    宁卫东还记得,不少人拿这个例子来证明,所谓的超国m待遇。

    那种暗搓搓的小心思明眼人都懂,无非是想由此及彼,说明一些什么。

    却不想想当时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年代,就算你放开了卖,普通人出门会买软卧车票吗?

    就像宁卫东穿越前,高铁的商务座随便买,大多数人还不是去买二等座。

    再就是盯着外国人,把某些外国人进行范围模糊化。

    外国人从来也不是一个整体。

    就问七八十年代,普通外国人能来吗?能来华国的,还允许入境,都是有些特殊身份的。

    本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这与是不是外国人关系不大,而是冲他们的特殊作用。

    此时宁卫东没在候车厅里看到外国人,甚至压根也没几个人,在候车厅各自分散。

    十点钟的火车,因为是始发站,可以提前上车,大概九点半列车进站停稳,软卧这边就可以上车了。

    宁卫东他们到时,还有十多分钟。

    坐下闲聊片刻,十多分钟过去,就有工作人员过来通知可以上车了。

    列车就停在靠候车楼的轨道上,不需要走栈道。

    从候车厅出来,顺着站台往前,来到前面的卧铺车厢。

    列车员检票,把人放进车厢。

    宁卫东他们是一号、二号包厢。

    推门进去,里面干净整洁,白色的床单上印着红色的铁路标志,中间的小茶几上放着暖壶和白瓷茶杯。

    茶几上面是能上下开的车窗。

    这个年代火车还没空调,即使是软卧车厢也是能开窗的。

    宁卫东把小皮箱放下,回头道:“王叶同志,我没有歧视女同志的意思,如果条件实在艰苦,当然可以一视同仁。但现在……咱们有两个包厢,有这个条件,没必要没苦硬吃,您说呢?”

    王叶皱眉,等宁卫东说完道:“话不能这样说,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我跟你一间。”快刀斩乱麻的一指胡八一:“老李跟这位同志一间。”又一指宁伟:“这位小同志跟我们一起。”

    宁卫东皱眉,迎上王叶的目光,却是没再说什么。

    王叶这么安排明显是故意的,难道这女人对自己有什么想法?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还有宁伟,这么安排也算合适。

    见宁卫东都没说什么,其他三人也没吱声。

    与硬卧车厢不同,软卧包厢是有门的,关上门就是一个密闭的小房间。

    几个人把行李放好,也没急着关门,等下还得检票。

    宁卫东跟宁伟坐在一边,王叶坐在对面,从她的行李里拿出一卷报纸,递给宁卫东道:“这是你上次要的速联报纸。”

    宁卫东“嗯”了一声,伸手接过来。

    上次跟王叶见面,宁卫东接到那个刺探远东和贝加尔地区部署的任务,就跟徐组长提了这个条件,希望对方提供速联的报纸。

    这种原文报纸在国内不多见。

    报纸都是过期的,最早的是75年六月的,最新的是上个星期的。

    宁卫东随便抽出来一张就看。

    宁伟也抻脖子看,却跟看了鬼画符一样,一个字也不认识。

    这个时候候车室开始放人,站台上乌泱泱的,背着大包小包的,聚集在后边车厢的门口。

    大概等了十来分钟,忽然“咣当”一声,火车震动一下。

    宁卫东抬起头,看向车窗外。

    外边传来站台人员吹哨的动静。

    随即火车缓缓移动,看着窗外的场景,宁卫东收起报纸。

    穿越过来快一年了,这是他头一次坐火车外出,正打算看看这个年代京城外面是什么样的。

    火车出了车站,速度越来越快,但这个年代的列车,即使快车也就跑六七十公里。

    从京城到哈市,一千两百多公里,得行驶二十多个小时。

    很快窗外就看不到城市的房屋了。

    这个年代的高层建筑很少,出了市区入眼的是秋天一片荒凉的原野。

    远处是连绵险峻的燕山,山峦起伏着仿佛在跟着火车在跑。

    宁卫东看了一阵,觉着索然无趣儿。

    恰在这时,穿着白色制服的列车员过来,给各个包厢换新灌的热水壶。

    列车员姑娘长的他挺漂亮,有一米六多,白上衣,蓝裤子,腰上扎着宽皮带,给人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