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7章 相对平等  归义非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77章 相对平等 (第3/3页)

李漼将郑颢调离长安,将白敏中调入长安。

    白敏中重新为相,这对于刘继隆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当初他在西川时,就把陇右弄得有些难受,偏偏他还不把事情做绝,不给自己任何把柄。

    自己好不容易利用郑颢将他赶到荆南去,现在他又回到了长安。

    如果大唐局势稳定下来,这厮肯定要开始针对自己布局。

    想到这里,刘继隆饱含深意道:“我们这位新至尊,似乎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可下官听闻这位至尊登基不过三个月,先帝国丧未过,便已经在宫内豢养怜人与乐班了。”

    怜人与乐班,这算是晚唐及五代十国这段时期里,十分活跃的一群人了。

    宠信怜人导致灭国的人不在少数,李漼虽然没有导致大唐灭国,但他铺张浪费的举动,确实加快了大唐的衰败。

    不过性格是性格,能力是能力,就李漼任用裴休、白敏中这点来说,他算是选对了人。

    只是裴休和白敏中毕竟年老,又能为他裱糊几年呢?

    相比较晚唐的名将,宣宗之后还比较出名的臣子,数量可以说少的可怜。

    或者说,由于世家对科举的把控,以至于庶族都很难出头,许多有才学的人都难以冒头,这才导致了晚唐名臣凋零。

    刘继隆摇了摇头,不再想唐廷的内部制度问题。

    毕竟相比较唐廷的内部问题,他不如想想陇右自己的内部问题。

    “国子监那边情况如何,现在每年小学毕业的学子有多少,大学的又有多少?”

    刘继隆询问崔恕,尽管这不属于崔恕管理的范围,但由于李商隐就任凉州刺史,所以国子监的事情,也就需要他出面分担了。

    “在学者四万五千四百余人,其中小学毕业后的学子数量为八千人左右”

    “其中毕业后就读大学的学子为三千二百余人,其中六百余人就读临州大学,余者分散各州。”

    “剩余四千八百多人,基本在毕业后投军或从吏、从医了。”

    “今年岁末后,小学应该毕业六千人,明年五千人,后年一万四千人,再往后都是一万人左右。”

    陇右的人口基本稳定,每年就读的学子数量在一万人左右,随着人口增长而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自己的读书人,都护府每年在这上面的投入很大。

    哪怕书本书桌一代传一代,可教习总归要俸禄,更别提学校还包午饭了。

    “教习数量有多少?”

    刘继隆询问起来,而崔恕也不假思索道:“二千余四十六人,数量较少,主要是因为不少教习都去读大学去了。”

    陇右的基础教育很薄弱,很多小学教习,实际上就是当初大字不识的兵卒。

    他们伤残后,要么担任直白,要么担任教习。

    尽管他们在军中经历了扫盲,伤残后又加紧学习了不少时间,教习的同时也半工半学,但学识始终是薄弱的。

    部分有远见的,都选择了申请大学就读,毕竟他们有抚恤,足够他们读大学。

    “另外传令各学校、军队及衙门。”

    “三年后,兵卒需要小学学历,小学教习及直白等工作,需要大学学历。”

    刘继隆新颁布了一条政策,不过这条政策对于大部分陇右百姓来说,并不容易。

    在均公田的政策下,除了近三年新加入的百姓,其余百姓基本每户拥田三十亩。

    尽管大学也不需要书本及学杂等费用,但却需要自己交粮来换粮票,买笔墨纸张和被褥、衣服。

    交粮食换粮票,而粮票又分饭票、菜票、肉票。

    一百斤粮食换一百斤粮票,一斤粮票换两斤饭票,或一斤菜票、四两肉票。

    除此之外,正常的笔墨纸张,一年最少需要二百斤粮票。

    如果再算上每年的冬夏衣,供养一个大学生,基本需要一千二百斤粮食,接近十亩地的产出。

    哪怕是经历过早期分地的百姓,也需要勒紧裤腰带,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更不用提后来者了。

    一家五口参与开垦公田中,起码五年才能均到四十亩耕地。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人口增加后,开荒难度会逐渐变大。

    先加入的百姓开垦河谷时,五年能开垦四十亩荒地为熟地,但后来者就被挤到山脚开垦,五年都不一定能开垦三十亩。

    陇右的耕地潜力很高,这不假,但那是因为先前的人口少。

    刘继隆刚刚拿下陇右全境时,人口不过二十余万,而今却足有五十六万。

    正因如此,刘继隆的这项制度宣布后,许多为了儿孙的百姓,恐怕都会勒紧裤腰带,最少供一个孩子读大学。

    此外,那些后迁入的百姓,也会鼓足力气开荒,为了自己和儿孙努力。

    即便如此,有限的生产力下,陇右能供养的学子数量也不会多。

    刘继隆的这项政策,打破了原本的“平等”。

    只是对于当下的生产力来说,绝对平等是不可能存在的。

    刘继隆能做的,只是在时代生产力下,做到相对的平等。

    轻缓吐出一口浊气,刘继隆看向崔恕道:“辛苦了,去办事吧。”

    不等崔恕回答,他转身走入了朱门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