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0章 北征凉州  归义非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60章 北征凉州 (第2/3页)

    刘继隆实话实说,李商隐听后也谦虚承认道:“能节制百人,这还是节帅这些年教导的结果。”

    “我李义山枉活四十五载,唯有在陇右这几年,方才知晓何谓做人,何谓做事!”

    李商隐能如此干脆的承认自己不足,也是从刘继隆身上学来的。

    刘继隆不仅每日三省吾身,也会让麾下高进达、崔恕、曹茂等人指出他的不足,随后与对方就事论事的辩论,直到辩论出最好的方案为止。

    正是在他这种自谦的直白的作风率领下,整个陇右的风气也向来以直白与自谦为主。

    “你能这么想是最好的。”

    刘继隆对李商隐笑着说道:“这次收复凉州后,我会暂时在凉州待一段时间。”

    “但是凉州最后的归属,还是要到你和曹茂、陈瑛三人手中的。”

    他对李商隐开门见山的说出了安排,李商隐对此自然激动,但紧接着便感觉到了肩头的压力。

    “眼下收复凉州后,我准备从广武迁徙四千户百姓,安置在凉州。”

    “义山你如果有什么建议,也不用着急说出来,等我们收复了凉州,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好好走走凉州各处,到时候你在给我一个章程便是。”

    刘继隆并不催促,而是在交代过后,给足李商隐准备的时间,以及思考如何治理的时间。

    李商隐点头应下,随后主动岔开话题道:

    “节帅,您之前说过,我军的整体行军速度在七十里到八十里之间,而朝廷在四十里到五十里之间。”

    “这快慢之间,是否就藏着料敌先机的窍诀?”

    见李商隐感兴趣,刘继隆也当即与他聊了起来。

    这是陇右军北上的第二天,也是他们需要渡过乌逆水,走入洪池岭的时间。

    洪池岭极易设伏,所以刘继隆有着很多可以讲解的东西。

    对于曹茂而言,这些东西他早就跟着刘继隆学过。

    但是对于李商隐而言,这却是他第一次有人手把手教他带兵打仗的体验。

    刘继隆所讲的行军打仗,不同于大部分将领和兵书所讲的东西。

    李商隐接触的那些节度使,通常只会告诉他……将领应该怎样思考问题,决断的时候注意什么,战局的把控,投入兵力的时机之类的问题,

    但是刘继隆所讲的,是告诉他如何建设一支军队,如何挑选士兵,如何做好军队的组织规划,迎战时的队列选择,如何行军扎营等等。

    可以说,刘继隆讲的这套,只要听课的人认真听了,那即便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农夫,按照他这套来,也能当好一个伙长。

    李商隐以前务虚,而今务实,因此对于刘继隆这套,他是恨不得把一个字掰成两个字听。

    即便大军渡过乌逆水时,李商隐都寸步不离的跟着刘继隆,更别提吃饭了。

    “这乌逆水也不深,收复凉州后,还得在这里修建石桥才行。”

    乌逆水北岸,刚刚渡过河水的刘继隆与李商隐交代着。

    与此同时,负责塘兵的窦斌也接到了前方塘兵的消息,策马来到刘继隆身旁作揖道:

    “节帅,前方的乌城堡已经废弃好几年了,应该是李仪中撤往甘州去后,便没怎么管过了。”

    “嗯”刘继隆应了一声,随后对其交代道:

    “先安排一伙弟兄带三个月的粮食上去驻扎,等到收复凉州后,扩兵到一队。”

    “是!”窦斌应下,随后调转马头前去安排。

    与此同时,刘继隆目光看向后续跟来的张昶道:

    “此地距离昌松还有一百里左右,眼下还是正午,行军三十里后扎营。”

    “明日走七十里包围昌松,三日内将城池挨个收复。”

    “末将领命!”张昶同样作揖应下,接着转身与军中都尉、校尉吩咐起来。

    此次北征大军,不论兵卒还是民夫,所有人都十分冷静。

    似乎在他们看来,收复凉州就是搂草打兔子的事情,十分简单。

    两个时辰后,陇右兵马行至洪池岭较为开阔的一处地方,旋即开始扎营。

    李商隐期间自然是跟随张昶、窦斌学习起来。

    即便日后他在凉州有陈瑛、曹茂帮忙,但他自己也要能做到基本的“知兵”才行。

    他从黄昏看到入夜,直到大军造饭成熟,他这才与曹茂一同端着饭菜走入牙帐内。

    “如何了?”

    刘继隆瞧他意犹未尽的模样,当即询问起了他。

    李商隐闻言回应道:“这行军扎营的学识还有很多,我看了两日,却还是有许多地方吃不透。”

    “相较治理民生,我实在觉得还是打仗更难些。”

    “若是可以,日后我想让大郎从临州大学毕业后,先参军学习兵事。”

    对于他的话,刘继隆颔首点头道:“打基础是比较重要,我对陇右官员们子嗣的要求,向来是三年兵卒,三年农户,三年直白。”

    “当然,能做到这个标准的孩子还是少数。”

    “最近我也听到不少话,有人觉得我这套让他们的娃娃吃苦了,太繁琐。”

    “这三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