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1章 诸事皆顺  归义非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31章 诸事皆顺 (第2/3页)

因为距离他派人去剑南道已经过了小半个月。

    即便令狐綯向白敏中通风报信,白敏中也来不及收尾了,而他也能借此看清令狐綯是站在自己这边,还是更在乎他的党派。

    李忱借此试探令狐綯,令狐綯也从一开始的慌乱,渐渐反应过来,于是连忙表演道;

    “陛下,此事若是真的,当论罪白敏中!”

    “如何论罪?”李忱平淡开口,令狐綯却坚定道:

    “此举若是坐实,请罢白敏中官职,放其归乡!”

    “不能杀吗?”李忱眯了眯眼睛,令狐綯却支吾道:

    “若是要杀,以此罪证恐怕不够……”

    他话音落下,李忱没有回应他,殿内落针可闻。

    良久之后,李忱才缓缓开口道:“此事若是坐实,不论事情大小,罢白敏中成都尹、西川节度使。”

    “至于西川节度使和成都尹人选,便暂定魏谟吧。”

    李忱要借调离白敏中的机会,把魏谟调往西川。

    尽管魏谟得罪了他,可魏谟足够正直,调往西川也不会结党营私,定然不会与刘继隆同流合污。

    至于白敏中要如何处理,那还得看看这本文册上的内容有几分属实。

    “臣领旨……”

    令狐綯作揖应下,心里发苦。

    他知道,若是白敏中这件事坐实,那自己恐怕会担上妒忌魏谟,将其调离的恶名。

    只是这种事情他若不做,那他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只能硬着头皮照做了。

    待他退下,往后几日他都在关注着北司及大明宫门。

    他有心派人打探白敏中的事情,但想到皇帝的态度,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二月中旬,马公儒派往西川的探子返回了北司,将搜集到的情报汇成册子,由马公儒交给了李忱。

    李忱坐在殿内翻阅文册,马公儒则是汇报道:

    “白司空确实与刘继隆有‘逼良为奴’之举,但数量却并未有此前文册所说那般多,具体数量难以推算,但大致不超过两万。”

    听着马公儒的汇报,李忱脸色平静,但对文册翻阅的速度,却显示着他心中的不平静。

    于他而言,十余万和两万没有区别。

    白敏中既然知道朝廷要收拾陇西,那就不应该与刘继隆有什么瓜葛。

    什么编练骡军、马军……都是借口!

    他既然做了这种事情,就说明他已经不干净了。

    想到这里,李忱合上文册,冷声开口道:“起草圣旨,以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白敏中徙任江陵尹、荆南节度使,仍旧保留同平章事一职。”

    “此外,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魏谟充剑南西川节度事大使,兼成都尹,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

    尽管很想处理白敏中,但李忱也知道,白敏中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若是强行拔除,必然要损害朝廷利益。

    将他徙往荆南节度使,依旧保留其使相的身份,这已经算是自己对他的宽大处理了。

    “臣遵旨……”

    马公儒在心底松了一口气,随后作揖应下,将此事传往了南衙。

    不多时,南衙的令狐綯便知道了这件事,他为白敏中的下场松了一口气,同时依照宫中的旨意,命三省起草、检阅圣旨,由门下省发出。

    三月初,身处成都的白敏中得知了自己突然被调任的事情,他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还是猜出了些东西。

    正因如此,他急忙召见作为监军的杨复恭。

    “司空!”

    杨复恭急匆匆走入府衙,府衙内充满了收拾东西的家仆。

    不多时,他来到了内堂,见到了一身常服的白敏中。

    六十五岁的白敏中,此时虽然被徙任他处,可他却依旧精神,并不因为这件事而丧气。

    “子恪来了?”

    白敏中见到杨复恭,当即示意他入座。

    杨复恭连忙作揖,而后入座道:“司空,听说您被徙任荆南,这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白敏中摇了摇头,随后笑道:

    “大概是与刘继隆的贸易被朝廷知道了。”

    “定然是那群人检举的!”杨复恭咬牙切齿,而他所说的那群人,便是西川军中的北司将领。

    毕竟在他看来,刘继隆没有检举白敏中的嫌疑。

    白敏中虽然限制着迁入陇右的饥民,但一年下来起码还能有个几千人。

    现在换成魏谟,以魏谟那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刘继隆恐怕连几千饥民都难以获得。

    不止是他,就连白敏中也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们将这些事情归到了西川军中北司将领的身上。

    “好了,不必烦恼。”

    白敏中安抚着杨复恭,轻声笑道:“我在西川为官四年,为西川编练千二百精骑、五千马军、八千骡军,又修复西陲、北境多处关壁,西川防御,已然固若金汤。”

    “魏申之此人我了解,他为人刚正,必然不会与刘继隆苟且,但西川吏治不堪,州县官员恐怕早已被刘继隆收买。”

    “魏申之即便有心阻拦,却也阻挡不住。”

    “好在老夫留下了这些骡马精兵,若是日后刘继隆作乱,也能御敌于关壁以北,不至于被入寇境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