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0章 言清行浊  归义非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20章 言清行浊 (第2/3页)

收获处理,所以还是和以前一样,等到明年元宵后收取麻布。”

    “各户的女子,还是按照曾经的规矩,在家中制作麻布。”

    “各户的男子,除了被征调为民夫的,其余的还是继续开垦公田,在水工的带领下,检修维护各州县的水渠堰堤。”

    “在座的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吐蕃治理的时期,应该知道我们的百姓过的有多苦。”

    “百姓的负担很重,是他们养着我们。”

    “现在他们的日子刚刚好过一点,能不能继续好过下去,还得看我们各州县的官员和直白是如何带领他们走下去的。”

    “我还是那句话,我们治下的百姓,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我们很多官员的水平也不高,做事情很容易急躁。”

    “我们急躁,百姓也急躁,那就会有冲突,有矛盾。”

    “事情如果可以放缓,还是要放缓一点才好,不要因为年末的考成,为了成绩好看,就急急忙忙的带着百姓去干活,想着干出一个好成绩出来。”

    刘继隆说罢,正堂内的官员们纷纷作揖,表示受教。

    对此,刘继隆眉宇微皱,他不知道众人是否听进去了他说的话。

    他很清楚,陇右百姓的负担并不轻,除了五税一的田税外,女子还要种植麻,并将其织成麻布交给衙门。

    虽然衙门会按照每匹麻二斗粮的价格进行收购,但这个价格无疑是低于陇右境外市价的。

    男子则是按照每月五斗的工价,调去开垦公田或检修维护水利等等。

    正是凭靠着农民的剪刀差,陇右才能以二十四万百姓,养活近两万军吏。

    当然,负担是相对的,至少相比较朝廷与藩镇治下的百姓,陇右的百姓还是很“幸福”的。

    陇右基本没有免费徭役这一说,所有的活都是需要给粮食的,只是多寡问题罢了。

    虽然负担很重,基本全年无休,可每年到手的粮食却很可观。

    土地的产出加上徭役、织布所得,每户每年能到手二十八石粮食,加工过后能得到二十二石的成品粮,以及五六石的麸糠。

    基本能保证每人每天有一斤五六两的米麦,而那六七百斤麸糠,也能用来喂养挽马和耕牛,额外养一些家禽和猪羊等牲畜。

    对于陇右的百姓来说,吃肉很困难,每户五六口人,每个月能吃两斤肉都算富足了。

    正因如此,隔三差五就能吃肉的兵卒,无疑是陇右的香饽饽。

    但兵卒之所以能吃这么多肉,也离不开陇右百姓的支持。

    百姓养那么多牲畜家禽,消耗的肉,基本都进了兵卒的肚子里。

    对于都护府而言,兵卒的军饷开支并不大,日常养兵的开支比较大。

    两万文武官员、兵卒直白,每年消耗四万多只羊,鸡鸭鹅数以万只,黄牛肉猪各数百头。

    正因如此,陇右的牧群才迟迟没有突破二十万。

    刘继隆两世的身份告诉他,他应该对百姓好一点,即便达不到近现代的标准,也不能按照封建时代的标准。

    达不到近现代的标准,是因为生产力达不到,容易翻车。

    不能按照封建时代的标准,是因为封建时代的“爱民”标准实在太低了。

    哪怕是汉文帝、唐太宗这种以“爱民”著称的皇帝,实际也并未把百姓当人对待。

    刘继隆对自己的标准,是要远远高过他们的,而他正在朝这个目标靠近。

    陇右是一张白纸,可以供他写写画画。

    但随着时间推移,白纸也会出现问题,到时候再想修改就不容易了。

    望着正堂内的官员们,刘继隆沉吟片刻后看向陈瑛:“炒茶在关内道贩卖的情况如何?”

    “回节帅。”陈瑛眼见点到自己,他当即回答道:

    “我们这次只带了二百担炒茶来试水,却不想能以每担二贯钱的价钱卖出。”

    “以我陇右茶产,每岁向关内道贩茶能获利两万贯。”

    “不过关内道的马价回涨了些,如今已经达到挽马四贯,乘马九贯,军马十二贯,黄牛七贯。”

    “此外,关内道的饥民价格也涨了,加之会州动乱,我们在关内道的口马贸易恐怕就要落空了。”

    陈瑛的判断倒是很对,以官军的军纪,会州动乱结束后,人口必然骤减,到时候朝廷大概率会招抚关内道饥民前往会州。

    如此一来,关内道的饥民得到了安置,陇右再想招抚饥民就困难了。

    不过对此,刘继隆也早就在得知会州番乱的时候猜到了。

    “无碍,口马贸易做不了,茶叶和绸缎绢布等贸易还是能做的。”

    刘继隆安抚着他,同时看向曹茂:“口马贸易就看你这边了。”

    “节帅放心!”曹茂作揖道:

    “只要钱粮足够,剑南道和山南道的官员就能带来足够多的饥民。”

    “哪怕是节度使换人了,也不影响他们与我们贸易往来。”

    虽说裴休改革漕运和盐铁让朝廷赋税增加,但各州县官员依旧要向京兆起运钱粮。

    在维持州县运转的同时,还需要起运钱粮,这让许多州县官员,不得不加入到陇右的口马贸易中。

    由此可见,国库早已入不敷出。

    毕竟相比较历史上的情况,由于刘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