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6章 兵分两路  归义非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86章 兵分两路 (第1/3页)

    “唏律律!”

    大中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当高骈急匆匆退回上邽,并往长安、兴元府(汉中)、成都府送去急报的时候,刘继隆却已经在南下宕州的路上了。

    分兵给李骥后,刘继隆与尚铎罗、斛斯光二人率精骑八百,甲兵一千五百,民夫三千人,挽马骡车四千辆继续南下。

    从成州前往宕州,必须穿过上禄县南边的天险“寒峡”,然后在岔口前往宕州的良恭县才行。

    从盐井前往上禄这九十里路多为沟壑间的西汉水冲积平原,道路通畅且容易行走。

    刘继隆他们只花费了一天半的时间,便来到了上禄县外。

    上禄县位于山脉脚下的河谷冲积平原旁,城池周围可耕种的土地不算多,好在向北三十余里的路程都是宽阔的冲积平原,可以轻易开垦。

    只可惜当地与河陇地区的问题一样,水利设施都因为吐蕃人的保护不利而损毁、垮塌。

    好在有原本的水渠堰堤在,只要衙门出粮,百姓出力,修葺这些水利设施也不过几个月时间罢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继续率领大军向南方前进。

    随着他们不断南下,前方的道路逐渐狭窄,右侧的山脉也不断拔高。

    待他们走入寒峡之中,只觉得谷壑幽深,山岭重叠,群峰环绕,山路险峻。

    明明在上禄县时还阳光明媚,可随着他们走入寒峡,只见到云雾环绕,硖谷幽深。

    西汉水向南流淌,带着寒意逼人的秋风,滚滚而去。

    不足一丈宽的官道,右边贴着峭壁,左边则是十余丈的悬崖与激荡的西汉水。

    幽深的寒峡河谷,连阳光都透不进来,空气中的浓雾化作露水,让所有人满头生“白”。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

    马背上,刘继隆想到了此前在临州理政读书,练习书法时所看到的《寒峡帖》,不由将其诗句读出。

    “刺史,这是您做的诗句吗?”

    “好诗好诗……”

    身后的斛斯光忍不住询问,尚铎罗则是似懂非懂的附和“好诗”。

    刘继隆白了二人一眼,解释道:“这是近百年前,少陵野老杜甫经过此地时所作的《寒峡》,可不是我的诗。”

    安史之乱后,杜甫辞官南下,从秦州经过成州、又从成州前往成都。

    南下路途中,杜甫先后写了数十首纪行诗,《寒硖》便是其中最精彩的诗篇之一。

    前世的寒峡修有国道,七十余里路程,对于汽车而言,不过半小时的事情罢了,因此前世经过此地的刘继隆倒是不觉得这条峡谷有多么险阻。

    如今没了国道,只有一丈不到的险道,哪怕乘马也需要一日才能小心走出,他自然有了更多的感触。

    其实他对盛唐还是有着不少憧憬的,但大多都是想看看李、杜等名流。

    中晚唐的有名诗人不少,诸如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杜牧、李商隐都是他喜欢的诗人。

    刘继隆听陈瑛说过,杜牧在他们抵达长安时便已经去世了,他喜欢的那些中晚唐诗人,只剩下了一个大他二十岁的李商隐。

    不过因为卷入牛李党争中,李商隐并不受朝廷重用,蹉跎许久,如今在剑南道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担任参军。

    想到这里,刘继隆心思渐渐活络起来。

    李商隐虽然仕途不得志,但并非是才学不足所致,而且他名声不小。

    如今的陇西,虽说有刘继隆编纂的基本教材撑着场面,但教习无疑是奇缺的。

    若是自己能拉拢李商隐前来陇西任职,说不定能为陇西吸引一些不得志的读书人,为陇西的教育添砖添瓦。

    不过这么做也有问题,若是这些读书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掺杂私货,那很容易带偏那些不成熟的孩童。

    好在刘继隆没有犹豫太久就有了办法,那就是让这群人去教导自己麾下那些已经成熟的军吏和直白读书。

    这群人跟随自己从河西打到陇西,价值观和思想已经被自己固定,不论外界的那些读书人怎么对他们洗脑,他们都不容易倒向他们。

    只要他们学得知识,到时候自己再派他们教导孩童读书便可。

    想清楚后,刘继隆便将心思放在了赶路上,准备收复岷、宕、武三州后,派人去请李商隐来陇西为官。

    与此同时,高骈所派出的快马,却是将刘继隆挥师南下,攻占成州而被他截断退路的军情送往了长安。

    南衙北司的三相四贵,不多时便齐聚紫宸殿中。

    令狐綯、崔铉、裴休及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王宗实等七人刚刚看完高骈的急报,李忱便缓缓开口道:

    “刘继隆挥师南下,为朝廷收复了成州之地,然后路被高骈遣兵截断。”

    “高骈请表朝廷,由剑南道、山南西道出兵收复武州、宕州,诸位以为如何?”

    李忱给这件事情定了调,那就是刘继隆是为了朝廷收复的成州,也就是不想把事情搞大。

    不过高骈将刘继隆退路截断,这倒是拿捏刘继隆的好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