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4章 以壮声势  归义非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74章 以壮声势 (第1/3页)

    “河州近三万口,临州八千余口,渭州一万七千余口。”

    “若是算上五泉,差不多六万八千口,其中参军者三千六百人。”

    十月初,在长安准备调遣罪犯,安插间客进入陇西的时候,陇西三州的摸底也差不多结束了。

    摆在刘继隆面前的是民口六万五,军口三千六,除此之外,各州县仓、库和几次战胜的缴获也算了个清楚。

    坐在陇西县衙正堂的主位,刘继隆看着手中文册,继续说道:

    “这次收复渭州,我们俘获甲胄三千二百套,军马七百八十五匹,挽马近九千,黄牛一万二千余。”

    “除此之外,还有羊、驼、驴等七万四千余,以及二十七万余石粮食和三万石豆料,钱六千余贯,麸金四百余两,绢五百余匹,麻布近五千匹,石脂……”

    刘继隆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其中包括了他们攻下河州,收割河州的十二万石粮食。

    “这么多粮食和豆料牧群,我们这次还真是一战暴富啊。”

    张昶忍不住笑了起来,其余诸将也跟着笑了起来。

    对此,刘继隆虽然脸上挂着笑意,但依旧保持着平静道:

    “二十七万石粮食虽然多,但你们别忘了,我们多了三州五万多张嘴。”

    “我算了算,差不多可以吃到来年秋收,但我们此战牺牲、伤残的将士也不少。”

    刘继隆提起了牺牲、伤残的那些将士,张昶他们闻言连忙收起笑脸。

    “牺牲四百五十六名将士,伤残退役者二百五十七名,合计七百一十三名。”

    “五泉的兄弟,如今仅存二千一百八十七名……”

    随着刘继隆说出牺牲、伤残弟兄的数量,正堂内众人气氛萎靡。

    他们过往所熟悉的人,几乎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人牺牲、伤残退役。

    在这串数字面前,先前所有的缴获似乎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望着低迷的诸将,刘继隆深吸一口气道:

    “三州的土地丈量还没有来得及做,等三州土地丈量之后,牺牲、伤残的弟兄,其本人或烈属授抚恤田百亩,牛五头,粮五十石及麻布十匹。”

    “此战活下来的老营弟兄,授职田五十亩,牛两头,粮十石,钱三贯。”

    随着刘继隆说完,十八万亩土地及八千头牛被划分,除此之外还有近六万石粮食和六千多贯钱和七千多匹布。

    他在完成当初许下抚恤的同时,还额外赏赐了麻布和钱。

    “刺史,这些牺牲的弟兄,有两百多人是独身,他们的抚恤怎么办……”

    从渭源返回的陈靖崇沉声询问,而这涉及到了陇西军的构成。

    陇西军中,有近六成都是独身,没有父母兄弟和子嗣。

    他们战死后,所相应的抚恤也无人领取。

    对此,刘继隆也早已有了安排,他拿起一本文册道:

    “这是三州九城中没了父母的孤儿,有一千六百余名。”

    “我准备将这些娃娃过继到这二百六十四个弟兄的名下,让他们改姓认这些弟兄为父亲,统一在狄道生活。”

    “伤残的那些兄弟,日后也会集中到狄道,负责教导这些娃娃骑射、读书。”

    “这些娃娃成丁前,统一住在学堂里,由衙门养着他们。”

    “成丁后,由学堂的教习举荐他们前往合适的地方,亦或者担任直白,亦或者参军。”

    “若是他们不愿意,便发他们“父辈”的抚恤田给他们渡过下半辈子。”

    过继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常见的,虽说这些娃娃与牺牲的将士没有血缘关系,但只要认了祖宗就等于传宗接代了。

    刘继隆此举,那些活下来的将士也能接受,因此陈靖崇他们纷纷点头。

    “对了,兄弟们的骨灰都妥善安置好了吗?”

    刘继隆询问陈靖崇,陈靖崇连忙道:“李骥、斛斯光去安排了,按照您所绘的图纸,都葬在了狄道的国殇墓园里。”

    国殇墓园是李骥选址,刘继隆绘图而成的陵园。

    其主体建筑由神道、忠烈祠、烈士墓三处组成,同列布于沿东北至西南的主轴线上,松、杉、竹、柏、杜鹃、山茶映衬其间。

    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现实中陇西的实力,还不足以移植那么多树木,所以只能栽种树苗,等待它们长大。

    “日后牺牲在陇西的弟兄,统一安葬在狄道的国殇墓园,每年中元节,所有在狄道的官员、将士、学子都需要前往祭奠。”

    刘继隆拍案决定,众人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感觉到了自豪。

    过往朝代,从未有人为他们这群泥腿子出身的兵卒修建墓园,更别提固定祭奠这种事情了。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记载的死去,就好像这个人从来没有出现在世界上过。

    国殇墓园的出现,让那些最普通的兵卒,都似乎不再畏惧死亡了。

    至少他们死后,有人能到国殇墓园看到自己的墓碑,了解自己的生平,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

    “好了,抚恤的事情敲定,那就说说治理的事情吧。”

    刘继隆身子前倾,目光扫视众人说道:“马成担任河州刺史,陈靖崇为渭州刺史,张昶为临州刺史。”

    “此外,虽然陇南七州没有收复,但我也事前和你们说好了由谁担任刺史,毕竟我已经向朝廷请表了。”

    “尚铎罗为洮州刺史,李骥为岷州刺史,耿明为成州刺史,厝本为叠州刺史,斛斯光为松州刺史,”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