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59章 破败河州 (第2/3页)
法,尚铎罗听后忍不住询问道:“刺史,这些人都发军饷吗?”
“不发。”刘继隆解释道:“我的话,你们选一个人记下,要在五泉、抱罕和以后我们收复的其它地方执行,直到我改换制度为止。”
闻言,斛斯光连忙起身从刘继隆桌案上取过毛笔和空白的文册,担当起了记事员。
见他准备好了,刘继隆这才说道:“陇西的生产被旱情和战争所破坏,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恢复生产,所以要施行两套制度。”
“第一套是原本的军队制度,这群人照样的发饷,平日里的扫盲、训练都不能落下。”
“第二套就是我今天说的这套制度,我管它叫民兵制度。”
“虽然和军队的编制一样,但只有我们派来担任官员的将士们有军饷,伙长和老百姓是没有的。”
“我之所以要搞民兵制度,为的就是恢复生产。”
刘继隆解释了自己要搞民兵制度的原因,给斛斯光充足记录的时间后,他这才继续说道:
“你们都是当兵的,不用我说也清楚百姓和军队的区别。”
“军队下发任务,那是责任到人。”
“现在这套民兵制度,是责任到户。”
“军队的任务是扫盲、训练、作战。”
“民兵的任务就是耕种粮食、收割粮食、日常除草,以及挖掘水渠、修建水车、复耕土地等等。”
“实际上和徭役没有区别,但是我们不能干让百姓吃亏的事情。”
“现在是大旱,粮食紧张,所以要施行配给制,每个人都得干活。”
“等旱情过去,陇西的生产恢复到曾经,那我们就换回正常的制度。”
经过刘继隆这番解释,众人这才清楚了他所说的民兵制度是个什么制度。
不过在他解释过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尚铎罗举手提问,刘继隆颔首示意他开口。
“刺史,我们全军不过二千九百三十二人,着甲的弟兄也这些。”
“凤林关的那些敌军投降过后,我们应该可以扩招几百人,但总数也不过三千多。”
“按照您的说法,每五十户百姓就要留一个弟兄带领他们恢复生产,加上民兵各级武官,需要用的人就多了。”
“这一来一去,起码要从军中抽出三四百个识字的弟兄。”
“这识字的弟兄有多难培养,您比我们更清楚。”
“我们现在还要收复临州和渭州,尚延心这次逃跑是因为没有防备,可现在他跑去临州,自然就有了防备。”
“他们的兵力不低于四千,我们人数本来就少,还要抽调二三百人去带领百姓做事,这……”
尚铎罗没有继续说下去,可他的话却赢得了堂内众人的认可。
对此,刘继隆没有着急,而是沉默片刻后才继续说道:
“河州有铁矿、金矿和铜矿,铁矿可以打造甲胄,金矿和铜矿可以积蓄起来,等待日后和朝廷做生意再拿来用。”
“如果我们想着用三千多人去打仗,舍不得治理百姓,那我们的队伍也只有这点,壮大不起来。”
“只有把人撒出去,让百姓知道我们的目的,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支持。”
“只要有了百姓的支持,我们哪怕是打了败仗,也能很快卷土重来。”
刘继隆教育着众人,随后起身吩咐道:“郑处!”
“末将在!”郑处站了起来,而刘继隆也开口道:
“现在擢授你凤林县令兼凤林折冲府折冲都尉,留一个团的兵力给你治理、戍守凤林。”
“半个月后,我要看到你把凤林的人口、耕地文册交到抱罕去。”
“末将领命!”郑处作揖应下,刘继隆颔首道:“行了,都下去休息吧。”
在他的摆手下,众人纷纷起身,各自下去休息去了。
在众人休息的同时,亡命逃跑的尚延心,可谓艰难。
从凤林县往东谷逃亡临州这条路虽然是官道,可并不好走。
尚延心所部一千三百精骑及其五千余家眷,几乎都在马背、马车上渡过。
凤林县官仓的两万余石粮食被四千余辆挽马车拉拽,由精骑家眷所驱使前往临州。
尚延心坐在马车里,其身后几辆华贵的马车则是装着他这几年在河州所获的金银细软。
逃亡开始时,他心里无时无刻都在担忧刘继隆会追上来,尤其是在东谷峡口撞上陇西军的塘骑后,他更是吓得丢下了数百车粮食来堵塞东谷谷道。
不知道是不是那数百车粮食起了作用,总之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们身后仿佛没有了追兵。
东谷狭长,位于山脉之间,左右宽不过两丈,无法攀爬。
不仅不易通过,也不易设伏。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谷口列阵扎营,如此可当兵数倍。
“驾…驾…驾……”
七月二十四日午后,随着前方出现刺眼的亮光,驾车的马夫连忙抖动马缰。
一刻钟后,尚延心所率的逃亡队伍冲出光亮,前方豁然开朗。
“终于来到河谷了!”
打开车窗,望着宽阔的河谷,尚延心舒缓了一口气,随后厉声道:“让蔺茹真将率三百精骑在谷口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