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六章 真理问世  大唐天将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四十六章 真理问世 (第3/3页)

    兵部尚书封常清只看动静,就觉得这震天雷周围若有人,恐怕难以存活。

    一阵轻风吹来,将烟雾吹至众人身旁。

    一股刺鼻的硝烟味。

    众人不知硝烟为何,还猛吸一口,神情陶醉。

    当硝烟散尽,众人看到原本震天雷周围的木头人已经七歪八斜。

    显然是震天雷造成的伤害。

    “诸卿随朕一起近前。”

    李瑄向封常清、崔光远等官吏说道。

    随后,他迈步向震天雷爆炸的地方而去。

    “至尊小心……”

    秘书少监贾至向李瑄劝说道,他被这阵仗惊到,生怕再爆炸,伤到至尊的千金之躯。

    “震天雷这种原理,只有一响。不必担心!”

    李瑄笑了一声。

    震天雷已经四分五裂,不可能再爆炸,又不是哑炮。

    夏五丁也来到李瑄面前,请李瑄近观,众官吏这才放心。

    走近爆炸的位置后,他们发现周围到处都是碎铁片。

    最近的木头人被炸碎。

    三部之外的木头人身上裹着一层铁皮。

    细看之下,铁皮竟然镶嵌着铁片。

    这铁片明显是刚才爆炸的残余。

    众人舌挢不下,没想到震天雷有如此威力。

    先前这附近若有人,即便穿着盔甲,也必死无疑。

    “至尊,这震天雷的外壳为生铁制作,里面填充火药。其爆炸后的生铁碎片可以将铠甲片刺穿……”

    夏五丁向李瑄解释震天雷的威力。

    “不错,震天雷的威力出乎朕之预料。工坊匠人每人奖励精美的彩锻一匹。望尔等再接再厉,研制出威力更大的震天雷。”

    李瑄勉强满意,对工坊的匠人进行奖赏。

    “小人拜谢至尊……”

    夏五丁替工匠们领了这份恩典。

    “夏工,你觉得此震天雷该如何伤到敌人?”

    李瑄又向夏五丁询问道。

    “可用投石车将其投掷出去……”

    夏五丁想也不想地回答。

    这么大的东西,肯定无法扔出去,只能投石车投掷。

    “不失为一个办法。但局限性太大。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将来要驰骋天地。用巨大的投石车,去投掷震天雷,只是下策。”

    李瑄知道,许多事情,他要向工匠们提供思路,去引导工匠。

    尽可能地使工匠少走弯路,以奠定他的大局。

    “小人会与匠人们再想出好策略。”

    夏五丁一时间伤脑筋。

    “这是朕的想象,我会让铜匠配合火药工坊,你们试试可行性。”

    李瑄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沓纸,递给夏五丁。

    图纸上正是元代、明代时期的“大炮”。

    以铜制作的大炮,炮筒有碗口大小。

    还有关于炮弹的制造。

    虽然铜贵重,但铜更能适应简单的大炮。

    只要大炮问世,就可以在各种地形作战。

    “小人一定仔细研究至尊的真言。”

    夏五丁粗瞄一眼,并不太懂。但后面有文字解释。

    皇帝能“天人感应”,他对皇帝拿出的东西,奉为圭臬。

    又在工坊内参观其他火药用途后,李瑄和官吏们到达工坊的正堂。

    “诸位有什么意见吗?”

    入座后,李瑄向封常清、崔光远等官吏问道。

    “火药之威,若鬼神咆哮,叹为观止,我何尝不是坐井观天。”

    封常清直接此刻,都未消震惊。

    若非亲眼所见,他不敢相信人能拥有如此力量。

    “此物如此厉害,一定要加强管制,不能流落民间。”

    崔光远也说道。

    “火药不过初成。我们人类是富有智慧的,当时时刻刻去进步,所以朕创立智慧宫,一切皆有可能。你们可能觉得火药是用在军事上,用以杀伤敌人。实际上它会有许多用处。”

    李瑄向众官吏说道。

    许多东西,都会在军事上,实现发展。

    但李瑄不可能只是如此。

    现火药在战争中,不过是为大唐锦上添花而已。

    “朕曾说过,要将天堑变通途。大唐对南方的控制,远远不如北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路不通畅。以至于湘西、黔中、岭南等地,许多疆土,还是以蛮夷的土官控制。我们想要改土归流,彻底实现大一统。必须将路打通。总会有山地阻隔,一凿一凿,不知要多少年。巨量的火药,崩碎一块大石头,可能会减少一个月的施工进程。这才是大唐当今最需要的。”

    李瑄向众官吏解释火药诞生的意义。

    他带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来参观。

    除了军事上,还有道路的修建。

    这是大唐快速打通东西南北道路的捷径。

    “臣等一定遵从至尊的指示,将火药用于正道之上,使大唐繁荣昌盛。”

    封常清、崔光远等官吏连忙向李瑄一拜。

    封常清想得太多。

    崔光远则一时间没有想到用火药去修路。

    他们都很惭愧。

    “等各种火药的制作成熟,将会在各地开设火药工坊。兵部和工部,要随时跟进……”

    李瑄明白许多大臣没有基础,与他们说相当于对牛弹琴。

    他需要各部完成调度,他自己去抓技术上的事情。

    “臣遵旨!”

    封常清、崔光远等官吏领命。

    他们一定要深挖此功,不能让至尊失望。

    五相制度下,尚书是最容易拜相的。

    谁都想留名于乾元变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