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后记·正德(2)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后记·正德(2) (第2/3页)

大量昆仑奴被捕杀,昆仑洲乱成了一锅粥。

    与此同时,暗厄利亚(英国)在不断下水军舰后,开始尝试探索北洲东北部地区。

    他们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大明北大西洋舰队的无情阻止。

    正德六年七月初三,暗厄利亚皇家海军以十二艘蒸汽巡洋舰,五十艘木制护卫舰,海军六千二百人前往北洲。

    得知消息,大明北大西洋舰队在海上将其拦截。

    双方碰面后,暗厄利亚海军明面谈和,实际上派水兵下水,使用水雷袭击北大西洋舰队。

    爆炸发生后,明军三艘六千多吨巡洋舰的水密舱破损,舰队实弹还击。

    开战一个时辰,自持武力的暗厄利亚海军沉没大海,明军仅受创七艘巡洋舰和十二艘护卫舰,六十四人阵亡,二百余人负伤。

    这表面上看,北大西洋舰队似乎没有遭受什么重创。

    可实际上,随着暗厄利亚敢对北大西洋舰队出手,这就已经代表大明的威慑力开始下降了。

    九月,弗朗察(法国)、弗朗机(葡萄牙)等四国组成联合舰队,向北大西洋舰队发起袭击。

    四国舰队除了舰队总吨位和火炮数量远超北大西洋舰队,其余数据完全被北大西洋舰队碾压。

    联军尽管已经装备了铁甲巡洋舰,但军舰吨位普遍在两千吨左右,而北大西洋舰队则是以主力舰八千吨,其余五千吨左右的吨位。

    一百七十六艘的四国联合舰队在总吨位超过了北大西洋舰队,可北大西洋舰队的军舰数量仅有三十二艘。

    在这场海战中,北大西洋舰队往往一轮炮击能带走联军舰队数艘军舰,而联军舰队却需要集火大半個时辰才能击沉一艘北大西洋舰队的五千吨巡洋舰。

    双方交战三个时辰,北大西洋舰队以受创十六艘铁甲巡洋舰的结果,重创联军舰队二十四艘巡洋舰,五十六艘护卫舰。

    只是一支北大西洋舰队,就将四国联合舰队打得倒退十几年。

    这场海战让许多国家见识到了如今大明的实力,而负责这支舰队的指挥使汪直也得到了拔擢进入海军都督府的机会。

    在同一时间,戚景通父子三人经过大半年的练兵,也正式在十月发起反攻。

    然而在他们发起反攻的同时,波斯地区、碛北地区再度发生叛乱,当地妖人聚众叛乱,其中叛乱多以宗教为主,但很快被镇压。

    冬月,山南爆发叛乱,若开、榜噶喇地区也出现了希望复国的声音。

    原本他们并入大明,为的就是享受大明的种种便利,然而随着《新商税法》的发布,他们所需要面对的环境立马发生了改变,这令一些权贵迫切希望回到之前的状态。

    不过他们想是一回事,朱厚照是否同意又是另一回事。

    随着中原地区的官吏不断被裁汰,大明在一边花费钱粮的情况下,一边对贪官污吏抄家来获得了大笔钱粮。

    正德七年,随着新政在两京、山东、辽东、渤海、大宁、山西、河南等地逐渐落实,国库也随之充裕起来。

    是岁大明人口经查为二亿八千三百余万,耕地数量为二十二亿七千六百余万,财政收入为一亿七千八百余万,支出为一亿五千三百余万,结余二千五百万。

    有了这笔钱粮,大明的新政推行更为顺利,而东洲的宋襄之乱也迎来了转机。

    正德七年四月初六,泰宁城被明军收复,襄王朱厚烬自焚而死。

    在襄王朱厚烬死后,明军只剩下了南国余孽,以及南边的宋王朱佑极。

    在戚继光的率领下,明军海陆并进,很快收复了沿海的大部分城镇,朱佑极所部宋军尽管还有七万余,但似乎距离覆灭已经不远。

    如果事情能就此结束,那大明朝似乎很快就可以将心力放在新政推行上,将税制彻底改革成功。

    然而新政毕竟触及太多人利益,朱佑极也是因为看到了这点,才会选择叛乱。

    正德七年五月初六,南洲湘王朱佑榇、宣慰使张铨响应宋王朱佑极“奉天靖难”,发动叛乱,自称清君侧。

    作为昔年罪犯流放最多的一块地方,南洲对朝廷的许多政策并不感冒,可唯独新政他们强烈抵制。

    在成化、弘治年间,南洲昔年流放的罪犯们因为早早抵达南洲发家,所以在面对后来移民有着自己的优势。

    依靠这种优势,他们基本掌握了当地的吏治和社会财富。

    百姓们的意见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图的就是阻碍新政。

    《新商税法》高税收足够要了他们半条命,只要能阻止新政,支持有野心的人叛乱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

    哪怕知道叛乱不可能成功,他们也想要试一试,万一皇帝承受不住压力,那赢的就是他们了!

    可惜他们低估了朱厚照的抗压能力,更低估了朱厚照想要改革得决心。

    以当下的情况,唯有改革才能缓解矛盾,才能让官府掌握分配权。

    朱厚照遣辽国公肇州侯陈旻率两广十二卫及南洋、西洋、西海、南海四卫出征平叛。

    七月,陈旻率军登录南洲北部北海港,百姓喜迎王师,而湘王则是整军备战。

    由于军中兵卒本就不愿被裹挟作乱,所以在战场上,湘军不断败退,投降的兵卒络绎不绝。

    南洲不比东洲,东洲百姓民族成分复杂,而南洲十分纯粹,想要煽动当地百姓叛乱难度登天。

    南洲连战告捷,这极大威慑了一些试图作乱的人。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随着去年改革初步成功,拥有二千余万钱粮的朝廷足够有实力镇压所有。

    正因如此,江南的罢工运动才渐渐平息。

    这种时候,也就只有南洲的这群家伙睁不开眼了,不晓得外面的世界什么模样。

    不过南洲和东洲的叛乱,确实极大牵制了明军的本土势力,而这也让被孤立的日本选择了铤而走险……

    日本,对于这个国家,除了朱高煦保持高度紧张并不断控制外,其余几代君主便只有朱祁钺还算重视。

    正因如此,日本通过宗藩朝贡体系,从大明偷学获得了大量工业知识。

    从宣德年间开始,他们就摸着大明开始尝试工业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