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后记·正德(1)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后记·正德(1) (第3/3页)

的贱贼畜牲。”

    骂归骂,东洲局势危急,除了北边的许王朱厚燃以外,便只剩下了南边的项王朱载垕还在坚持死守,其余藩王基本战败逃亡昆仑洲和北洲。

    朱厚照令西海伯戚景通为平东大将军,戚继光担任平东将军,戚继美为平贼将军。

    授此父子三人率领海军北海、东海、东洋、大明四支舰队及渤海、辽东等处十二卫兵马驰援东洲,并节制北洲、昆仑洲兵马。

    冬月初五,南国余孽占领东洲庆怀府,南国复国,宋襄联军连战连捷。

    二十四日,河中富商乎拿·默罕默德聚众七千余人叛乱,为团长李成梁所平,李成梁得拔擢为葱岭卫指挥使。

    腊月初二,日军将领足利信长于大裂谷惨败朝鲜将领李贞,三万朝鲜军队被全歼,七万昆仑仆从军被俘后遭坑杀。

    是岁,日本口数达到四千万,其中三百余万生活在昆仑洲。

    朝鲜经过两轮惨败后,不得已让出了大量土地和人口,可日本并不满足,而是为了实现“大昆仑日本化”,不断与朝鲜交战并屠戮朝鲜军民。

    日军在昆仑洲制造的屠杀数不胜数,仅是正德五年腊月这一个月,便有大明旅人所记载的屠杀五十七次,死难者不低于五十万。

    消息传回大明,朱厚照下令减少对日粮食贸易数额。

    这一做法激起了日本的逆反心理,在足利义合看来,如今的大明朝已经是风雨飘零,而大明却依旧这般对待自己。

    不满足继续臣服大明的日本开始大量囤积粮食,这一时期日本百姓所承受的税率约为42%左右。

    正德六年正月初七,戚景通率领远征平叛军抵达西门港。

    由于没有军舰,朱佑极放弃了沿海城镇,并将大量城镇付之一炬。

    彼时东洲人口最多,主要以畜牧业和开矿冶金为主,而北洲百姓五百余万,却以务农开矿为主。

    饶是如此,想要以五百万人,六千多万亩耕地来维持九万远征大军和三十余万民夫所需粮草还是十分困难的。

    朱佑极和朱厚烬都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在东洲坚壁清野来维持作战。

    不仅如此,他们焚毁许多耕地来制造流民,以此让明军需要一边作战,一边赈灾。

    饶是如此,他们却还是不得不与明军进行了多场会战并节节败退。

    东山壑之战,戚继光率前锋军两万与朱厚烬四万兵马交战,不同于王直的志骄器短,戚继光稳扎稳打不断推进,以两万人击破朱厚烬四万兵马,自身伤亡不过二百余,却能做到斩首叛军三千余级。

    大军受创的朱厚烬退往泰宁府,戚继光率军追击,十二战连捷,斩首六千余,襄军被逼入泰宁城固守。

    待戚景通率大军抵达泰宁城,戚景通自领三万兵马包围泰宁城,令戚继光、戚继美各领兵三万驰援睢宁府,解许城之围。

    相比较朱厚烬,朱佑极显得更为老练,他依靠己方战略纵深,不断制造流民并撤军,同时贿赂南国余孽,使其不断袭扰明军后路。

    依靠这一手段,明军兵力被分散,而朱佑极秉持分散明军,己方在运动中进行重兵穿插的思维开始对分散的明军进行运动歼灭。

    面对这一手段,戚继美所部确实损失不少,毕竟明军需要驻守的地方太多,加上对东洲不熟悉,难免会被朱佑极穿插成功,吃点不少兵马。

    当然,之所以会被轻易穿插成功,主要还是各部配合不佳所致。

    戚继光和戚继美就任东北不足一年就被派遣作战,并没能很好的训练军队。

    加上明军大兵团作战已经是七十余年前的事情,所以多兵团配合作战更是无从谈起。

    戚景通上疏请求就地练兵,稳扎稳打的压缩叛军活动范围,最后将叛军包围歼灭。

    面对他的奏疏,朱厚照与王守仁、张璁等人都觉得没有问题,反倒是庙堂上那群夸夸其谈的官员认为戚景通父子是在养寇自重。

    面对这群官员的奏疏,朱厚照可谓是毫不留情。

    严嵩上奏戚景通养寇自重,被朱厚照骂:“年纪这般,竟不知羞耻,偏信胡说八道。”

    徐阶认为可以派遣监军监督作战,被朱厚照骂:“不懂兵事的老蛮子”

    面对一些勋臣想要抢功的奏疏,他甚至开大招扫射,骂勋臣们都是“志骄器短,不知羞耻,如同畜生之辈”。

    除此之外,还有“卑鄙”,“下贱”,“庸懦”,“糊涂”,“放屁”之类词汇,常以“组合拳”的形式随机出现。

    黔国公沐融为王真求情,结果朱厚照直接开骂:

    “王直辜负朕恩,是个庸劣无耻东西,你沐融也是个庸懦不体面的东西。”

    这一通骂,直接把沐融骂的气郁倒下,没几天就病卒了。

    然而朱厚照并没有就此停下,毕竟他在弘治朝的时候就已经很看不惯这群庸碌无为的家伙了。

    除了直接骂,朱厚照对臣子也是日常阴阳怪气、反讽、训诫、威胁,反正就是动辄教人做官、做人。

    经过他的一通谩骂,后来却是连上疏的人都日渐变少。

    似乎只要上疏,群臣就会得到朱厚照一顿劈头盖脸的谩骂,不仅在京察中被责罚,还得被朱厚照一顿精神侮辱。

    好在面对合理的奏疏,朱厚照也能心平气和的批阅,例如海瑞的许多奏疏就经常让朱厚照难堪,其中甚至有直言朱厚照言语粗鄙,身位人主不该如此,理应起到表率。

    面对海瑞的直言,朱厚照干脆回复:“朕本不愿做皇帝,奈何乃天授,便只能尽了心力。”

    “尔奏中政见甚好,无虚言,皆乃利国利民奏言,简在朕心。”

    “若百官与你这般,朕何故骂人?”

    “尔当照顾好自己,方能为朕与大明朝尽忠尽责。”

    可以说相比较起来,即便海瑞对朱厚照贴脸开大,朱厚照也不会生气,反而会拍手叫好,让官员们学习。

    其余类似王守仁、张璁等人奏疏就更不用多说。

    他心里只有明镜一面,瞧得清楚谁是忠奸,谁可大用……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