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0章 以博直名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40章 以博直名 (第2/3页)

高煦都让亦失哈记了下来,让他告诉当地张成山将这种事情纠正过来。

    除此之外,随着工作岗位缺乏,化肥还是太贵,以及各种各样的问题先后被提出。

    由于时间紧促,朱高煦不能记下所有,所以让亦失哈将这些记下,准备晚上行宴结束再处理。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空气中开始弥漫肉香味,朱高煦也将所有退役、伤残的兵卒和工人、农民接见完毕。

    他整理了所有问题后,便对众人开口道:“行宴也要开始了,大家先回城里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吧!”

    “陛下,您明日要走吗?”

    “陛下您什么时候走啊?”

    “陛下,您走了还会再回来吗?”

    “陛下……”

    问题一個个的接踵而至,朱高煦笑着摆手道:“我暂时还不走,你们如果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来以前的王府找我,我已经告诉了他们,让他们不能拦任何上访的百姓。”

    朱高煦这番话让众人缓了一口气,最终恋恋不舍朝着军营外走去。

    在他们离开后,朱高煦这才带着众人乘车往吉林城赶去。

    之所以乘车,也是因为怕引起骚乱。

    半个时辰转瞬而逝,返回王府后,朱高煦趁着还有一点时间,带着李失等人将王府逛了一圈。

    他对这里的记忆很深,因为对于他来说,这是他来到这一世界后,第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

    闲逛半个时辰,当胡季前来禀告行宴即将开始时,他这才带着李失等人前往了承运殿。

    承运殿的广场上摆了两百多桌行宴,有近两千人坐在位置上。

    朱高煦没有下去吃,而是在承运殿门前的平台摆了五桌。

    当他来到这里时,率先见到的是一道熟悉的身影。

    “草民王回,携犬子参见陛下,陛下千秋万岁……”

    穿着宽袍大袖的王回带着两名青年,分别是他的长子王彧、次子王鹜。

    随着王回出现,现场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

    王回的身份特殊,他返回吉林后,勋臣权贵们虽然购买他的字画与字帖,但私下根本不敢与王回见面。

    如今王回出现,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皇帝,毕竟没有皇帝的准许,王回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里。

    “你那幼子呢?”

    朱高煦开口询问,这让四周人知道了皇帝一直在关心王回的情况。

    王回的幼子不过两岁,如果不特别关心,根本就不知道他有一个幼子。

    “幼子尚幼,正是吵闹的年纪,恐叨扰了陛下,故此将其安置在家中了。”

    王回毕恭毕敬的回礼作揖,朱高煦闻言颔首:“你坐主位,俩小子坐旁边那桌吧。”

    “草民领谕谢恩……”王回作揖回礼,而后吩咐长子与次子坐在旁边一桌。

    期间,朱高煦关注着王回的两个儿子,见他们举止从容不乱,并不因为第一次见皇帝而慌乱,瞬间高看了王回几分。

    “俩小子可毕业科举了?”

    入座后,朱高煦询问王回,王回也回答道:“分别为中学第三级与第四级,距离毕业分别有一年和两年。”

    “草民准备等他们长大些,再让他们参加科举。”

    见王回如此回应,朱高煦颔首将目光放在桌上。

    东北所产的大米和黑麦面,以及各类猪牛羊肉与飞禽肉食摆在桌上,素菜也是以新作物中的蔬菜为主。

    “东北的大米和黑麦面很香,我在宫里吃过,很好吃。”

    “你们久居吉林,每日都能吃到,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呢?”

    朱高煦点评着,随后继续说道:

    “天朝百姓能吃饱饭,也就是这十几年的时间。”

    “若是百余年前能做到如此,那君王也应该满意了,但本朝与历朝历代不同,本朝的疆域囊括属国,所以在本朝治下,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和百姓没能吃饱饭。”

    “朝廷还得继续努力,争取让天下所有的大明百姓吃饱饭。”

    朱高煦口中天下,显然是在指整个宗藩体系,而这个体系中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亿。

    想在这个时代让三亿人吃饱饭,这无疑十分困难,但朱高煦之所以会说,是因为在这桌上的还有得知自己北巡,特意从朝鲜跑来献媚的一名朝鲜官员。

    他将目光投向那名朝鲜官员:“朕每年准许山东和辽东运输粮食前往朝鲜,现在朝鲜的百姓能吃饱饭吗?”

    那官员闻言,当即献媚道:“陛下隆恩,朝鲜之民虽然还不能如中原百姓吃得这般丰盛,但比起其它国家也能勉强吃饱了。”

    “这样最好。”朱高煦满意点头,并不会觉得朝鲜吃饱对大明朝是坏处。

    现在的大明,已经开始从方方面面影响朝鲜。

    一旦影响到某种程度,加上生产力得到解放,朝鲜土地可以利用时,大明朝就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朝鲜,而朝鲜百姓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套手段,朱高煦对各个属国都在使用。

    文化认可远比军事威慑更管用,但是能保持文化认可,又能保持军事威慑,这组合拳才是最完美的。

    朱高煦不再说话,而是与众人推杯换盏,将话题从政务转为李失、李赤、李察等人平日的生活趣事。

    从天空俯视,整个吉林城的街道都摆满了桌椅,宛若一条条街道,坐满了人。

    尽管吉林城的百姓不缺牛羊肉食,但这样举城同庆的行宴,确确实实很多年未曾有过了。

    十万百姓与君同乐,种下了吉林与天家深厚的情谊。

    一个时辰过去,眼看众人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朱高煦擦了擦嘴,用泡茶清了清嘴巴里的味道后,这才继续开口。

    “我要和你们说一件事。”他一开口,众人纷纷放下筷子看向他。

    “这三十年来,整个天下的变化很大,但未来三十年,朝廷的变化还会更大。”

    “这次北上我见到了东北百姓的日子如何,这是令我最满意的。”

    “东北虽然富裕了,但许多地方还很贫穷。”

    “辽东铁路现在已经竣工,我还准备修建一条从松原前往肇州,抵达安东的铁路。”

    “这条铁路后,东北基本上就不缺铁路了,所以日后的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