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8章 衣锦还乡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38章 衣锦还乡 (第2/3页)

只能不断试错。

    “切记,我大明朝什么钱粮都可以停,唯独太学的钱粮不能停。”

    朱高煦为众人描述未来时,不免提醒了一句朱祁钺。

    毕竟在他看来,十一岁的朱祁钺如果足够长寿,那说不定能带着大明步入第二次工业革命。

    “嗯!俺记住了!”

    朱祁钺郑重点头,心里则是早就被自家爷爷所描述的未来而震惊。

    其实朱棣带他去过太学,他也见到过许多课题模型,例如飞机、铁甲舰、坦克、大炮、速射机枪、连发步枪、汽车等等模型。

    可是看是一回事,真实被人描述是另一回事。

    他们只知道这些东西的作用,却不知道如何运用。

    其它暂且不提,单是朱高煦所描绘的大明海军蓝图,就足够他震撼多年。

    “一百年后的大明,在海上必须要有十二支海上舰队,不得少于二十四万服役兵卒,三百艘主力战舰和一千五百艘补给舰。”

    “再往后就必须往高精端不断深入,这些东西我会在日后编撰一本文册传给你和你父亲,让你们知道未来应该怎么走。”

    朱高煦脑中还有许多关于未来的构想,而这些都是前世他所了解到的。

    有这些东西,日后的大明能少走很多弯路。

    即便日后大明被取代了,继承大明的国家也能沿着这条路继续向前走。

    当然,如果他们不愿意走自己所规划的这条路,那自己也无能为力了,毕竟他也不可能从棺椁里跳出来指着儿孙破口大骂。

    “那个坦克,俺尤为好奇,爷爷伱也一并说说,说不定日后俺能用到。”

    朱祁钺目光大盛,朱高煦闻言却突然没了声音。

    过了半响,朱高煦这才开口道:“与你说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你得答应爷爷,你日后不能当了皇帝带兵打仗。”

    “为什么?”朱祁钺一脸疑惑,朱高煦却支支吾吾道:

    “你这小子也没打过仗,不知道打仗需要何种本事,万一日后丢人,那说出去不太好听。”

    朱高煦这般说着,朱祁钺却爽快点头道:“当然,皇帝当运筹于庙堂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治军攻城掠地,这些事情是将领该做的事情,俺自然不会插手。”

    朱祁钺说的头头是道,心里却在想到时候指不定爷爷都走了,自己打不打还不是自己说的算。

    “嗯,你能这么想最好。”

    朱高煦满意点头,然后才告诉了朱祁钺日后应该如何打仗。

    当然,他教导的是皇帝应该怎么打仗,如何选将,如何用人,如何保障军队后勤,如何让军队士气高涨,不断能打胜仗。

    他所说的这些,朱祁钺都听了进去,转念又寻思从自己太爷爷那边套来将领打仗的本事。

    在朱高煦对未来的畅想描述下,时间也一点点的过去,直到天色都黑了下来,众人才悻然返回各自的车厢休息。

    饶是十分疲惫,朱祁钺却依旧神采奕奕,眼里散发着精光。

    当然这一切朱高煦无从得知,他只觉得大孙子还是听自己话的。

    休息一夜,次日清晨火车便拉拽着他们抵达了长春。

    到了这里,朱高煦本想邀请朱棣他们一起去吉林城。

    只可惜朱棣的心思不在那边,他更想要去漠北看看自己打下的疆域如何。

    爷孙三人在这里分开,朱高煦带着胡季和亦失哈前往了吉林,朱棣带着朱祁钺、郑和前往了漠北。

    至于夏原吉,他在得知这爷孙三人分开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跟随朱棣北上,自始至终都没看过朱高煦一眼,弄得他很是郁闷。

    饶是朱祁钺叫骂他老蛮子,夏原吉也执拗着要跟上。

    最后在朱高煦的目光下,他们几人乘坐火车继续向漠北出发,而朱高煦则并不打算直接乘坐火车前往吉林,而是准备乘车从长春往吉林去看看。

    人言衣锦还乡,而朱高煦却十分低调。

    除了百余名锦衣卫隐藏在四周,他身边仅有二十个装备俱全的兵卒与胡季、亦失哈进行护卫。

    走出长春火车站,一辆马车早已被安排好了。

    朱高煦坐上马车,却并不着急离去,而是坐在车上,看着那些进进出出火车站的人群。

    他们之中有穿着绢布的普通百姓,也有穿着绸缎的商贾,还有回家省亲的兵卒、吏员。

    由于朱高煦的不限制,加上海外金银流入和地方耕地开发,洪熙年间的繁华远不是永乐、洪武年间能比拟的。

    即便是务农的农户,也能在农闲时穿上靴子前往城内闲逛,朱高煦就见到了不少。

    “日子好起来了……”

    朱高煦感叹一声,亦失哈也点头道:“三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掩埋的废墟,不曾想才三十余年时间,这里都有这么多人了,还穿得那么富贵。”

    “这也是托了陛下的洪福。”胡季跟着附和,尽管三十几年前他年间还很小,可正因为年纪小,他才知道当时的生活如何不易。

    “在臣记忆中,即便臣父当时已经以千户官的身份跟随陛下征战,但臣家中每日也不过一顿肉罢了。”

    “直到太上皇登基称帝,臣被接往南京后,那日子才渐渐好了起来。”

    “现如今有了化肥和新作物,这关外农户几乎家家圈养家禽与牲畜,更有甚者兼职放牧。”

    “以前是朝廷一船船粮食和牲畜往关外运,现在是一车车粮食和牲畜往关内运。”

    “不过三十余年,二者关系却已经颠倒如此,不敢想几十年后又会如何。”

    胡季感叹着,朱高煦却并不对几十年后的东北地区乐观。

    说到底,整个大明时期的天气都是在往冷在走,唯一的气温反弹就是在正德到万历二十年这段时间。

    正因如此,这段时间的草原才能孕育出达延汗、俺达汗这样的雄主。

    万历二十年后,世界气温开始回落,越来越冷,草原上能叫得出名字的雄主也渐渐没了。

    相比较部众四十万的俺达汗,林丹汗那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