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4章 岁月催人老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34章 岁月催人老 (第3/3页)

 朱允熥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没能阻碍朱高煦前进的脚步。

    他忍不住看向朱高煦的背影,那背影虽不如年轻时,却依旧雄壮,宛若自家爷爷在世时。

    在他的注视下,朱高煦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他的目光中,而他的目光也一瞬间暗淡下来。

    相比较他,其余人则是纷纷露出了笑脸。

    尽管朱高煦禁止瓯宁王府的宗室走出王府,但永乐年间的《邸报》,以及当今天下的《大明报》,甚至是各地报纸都会备份送来王府内。

    除此之外,王府内也有渤海调来的教习,教导的也是官学的小学、中学课本知识。

    朱高煦极为自信,他从不担心朱标的后代会拥有威胁自己的实力。

    为了不让他们如历史上的朱文圭、吴庶人那般连牛羊都不认识,朱高煦保持着他们对外界的单方面了解,所以他们心中积攒了许许多多的好奇的东西。

    大海、沙漠、戈壁、火车、黄包车、马车……

    那些他们从报纸上了解到的东西,一直是他们所好奇和向往的东西。

    除此之外,他们也能从报纸上了解到朱高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在他们看来,这位当今的洪熙皇帝既然开口答应会在几年后放他们自由,那便一定会做到。

    他们在王府内虽有勾心斗角,却不如庙堂阴暗,所以并没有多想。

    相比较他们,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三人就心情沉重许多了。

    他们并不觉得朱高煦会释放他们,毕竟当初朱允炆可是奔着要他命去的。

    能留他们性命,便已经是朱高煦宽宏大量了。

    至于自由,那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他们怎么想朱高煦不知道,但朱高煦确实没想关他们太久。

    燕府的人除了张辅、朱能、孟瑛等人外,其余人早已退出一线,渤海这边也大差不多。

    几年后将他们释放,这并不会影响什么。

    思绪落下,朱高煦也带着亦失哈向着紫金山下走去。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山脚下的凉亭坐下休息,四周则是被吉林、燕山等卫兵马检查许多遍,十分安全。

    当然,安全只是一时的,随着热武器不断地开发,终有一天他的子孙会被困宫城之中。

    只是在民智开启后,百姓会如何对待他的后代,这点朱高煦却并不会去想。

    如果大明按照他规定的路线去走,那再怎么走也不至于把他的后代赶尽杀绝,除非所有海外藩王都被推翻。

    “陛下,太上他们下来了。”

    朱高煦还在想着未来的事情,却听到亦失哈一声提醒,他便起身看向了孝陵的台阶。

    见朱棣他们下来,朱高煦走出凉亭来到马车旁边。

    虽然他也五十一岁,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老迈,但他的身体和相貌却像四十出头的人,他也没把自己当五十多岁的人对待。

    护着朱棣他们上了马车后,他这才跟着走上马车。

    这次南下的太监只有亦失哈和郑和,王彦则是在大明宫待着。

    宽大的马车内仅有爷孙三人,朱棣看着朱高煦询问道:“看过了?”

    “看过了,日子都不错,人丁女眷起码二百人。”朱高煦笑着摇了摇头。

    朱棣闻言松了一口气,颔首道:“这样就好。”

    他话音落下,便不再说什么,只是安静坐着发呆。

    朱高煦看着朱棣,心里十分惋惜。

    其实朱棣也没想过让自家好大哥绝嗣,不过朱标这一脉被朱祁镇放出后,还是在万历年间渐渐销声匿迹。

    销声匿迹的原因很简单,主要便是地方官员不敢参与这一脉的事情,导致这一脉生活的十分困苦,最后甚至被传出了绝嗣的消息。

    历史上朱标这一脉是否是在万历年间绝嗣了,这点朱高煦并不知道,他只知道这一世朱标这一脉不可能绝嗣。

    不仅是为了自家父亲不被黑,也是为了自己。

    “在紫禁城住几日吗?”

    朱高煦特意询问朱棣,朱棣闻言恍惚几下后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啊?”

    “要在南京住些日子吗?”朱高煦并没有不耐烦,而是继续询问。

    “住几日吧,也别住太久。”朱棣点了点头。

    现在的他因为年纪上来,记性已经不如曾经,身体机能更是如此。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只准许他前往有火车通车的地方,因为乘坐火车相较于马车来说,对身体的损害最小。

    颠簸的马车,足够把朱棣这身老骨头颠散架了。

    “去紫禁城吧。”

    朱高煦对车外的亦失哈等人吩咐,亦失哈闻言颔首。

    不多时,两卫骑兵便拱卫着马车向着紫禁城驶去。

    马车还没抵达紫禁城,忽然在南京闹市区停了下来。

    敲门声传出,随后郑和打开了门并作揖道:

    “陛下,北京有急报……”

    朱高煦闻言果断接过打开,随后眉头紧皱。

    “怎么了?”朱棣询问一声,朱高煦则是叹气道:

    “夏原吉年纪大了,前几日患了风寒,御医让他安心养病,他也上奏请求致仕。”

    “你准备怎么做?”朱棣询问。

    “让他在北京安心养病,养好病后再风光送他还乡吧。”

    朱高煦叹了一声气,随后对郑和吩咐道:

    “按照我的意思回文,另外派人去长沙府湘阴县,择一地重新为夏原吉修建一座安养的宅邸。”

    “是!”郑和作揖应下,见朱高煦没有多余的吩咐便退出了马车。

    在他离去后,朱棣这才唏嘘道:“夏原吉也要致仕了,唉……致仕也好,他走了也就没人拦我出巡了。”

    朱棣话里虽然在庆幸,但语气却止不住的有些落寞。

    “漠北虽然安全,但避免有东迁的胡虏侵扰,我还是派张辅和孟瑛率燕山卫骑兵护卫您吧。”

    朱高煦交代着,朱棣这次也没反对,只是点了点头不说话,似乎还沉浸在夏原吉致仕的事情上。

    不多时,队伍继续向着南京的紫禁城前进,四周百姓则是并不知道这是天子的队伍,只当是哪个皇亲国戚前来南京。

    在队伍离去后,街上又继续热闹了起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