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80章 狼子野心 (第3/3页)
大明的铁路要修抵鞑靼部的驻牧地,阿力台是否会轻松让行。
脱欢能压住脾气与仇恨,这是马哈木最为满意的一点,毕竟就连他都做不到彻底放下仇恨。
对于姚广孝的离世,朱高煦除了暗叹可惜外,似乎没有什么其它感受。
如果瓦剌和鞑靼联手,那他们最少能拉出十万骑兵。
他双手渐渐失去了力气,最后只能看着姚广孝盘坐含笑,佝偻着缓缓向前倒来。
不多时,消息被人传回了宫里,正在批阅奏疏的朱高煦也朱笔一顿。
在信中,阿鲁台告诉阿力台,明军的东北铁路一旦完工,那他们能投入漠北的物资将会成倍数增长,投入的兵马也是同理,让他早做准备。
当时阿力台没有听,因为他根本不相信世界上会出现不用马也能跑的车子,更别提这个车子还能拉数百头牛羊了。
“不仅是我,就连太平、把秃孛罗也不会答应。”
“正因为有了这个东西,他们才准备从恼温江的上游修建可供车子行走的道路,阔滦海子只是开始,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要修建抵达忽兰忽失温,乃至曾经的和林。”
在牧民的引荐下,他们成功穿过丘陵,来到了盆兰州林地之中。
如今大明只修建其中的六百六十里,尽管技术不如后世的俄国人,但这六百多里铁路也不会消耗太多时间。
亦失哈询问朱高煦,朱高煦闻言略微思虑,想了想后颔首道:“把消息告诉太上皇,告诉他北征最多五年后开始,让他养好身体。”
“你先下去吧,我们要商量一下。”
“他们调遣我帮助征讨瓦剌可以,但想要入主漠北,我自然不会答应。”
“至于瞻壑,我确实不放心把他留在海喇儿城,但海喇儿城是他自己选择的戍边地,他既然决定去了,就老实在那里戍满一年的边。”
“你的话是真的?”
朱高煦尽管这么说,但如果海喇儿真的爆发战事,那他肯定会增派援兵和西厂人手来保护朱瞻壑。
在他的解释下,随阿力台前来的数百骑兵中只有几十名鞑靼贵族脸色难看,但大部分的普通兵卒却难掩喜色。
“你这十余万普通部众可以放牧,也可以帮朝廷修铁路,工价每人二十文。”
马哈木示意使者退下,使者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急,所以行礼之后离开了大帐。
大帐之中,马哈木的面孔显得苍老许多,他身旁的脱欢也高大了,并蓄起了山羊胡。
“漠北的消息传递太慢,估计过两个月我们就能收到一些消息。”
在他走后,马哈木扫视了一眼贵族们,最后将目光放到了自己儿子脱欢的身上:
可如果他两条都不能接受,那恐怕北征的目标就会从讨伐马哈木变成讨伐阿力台。
“燕然城的百姓不用再担心白灾的问题,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安居乐业的生活并交税。”
在队伍之中,十余名身穿常服的文官正在马背上走走停停,时不时取出类似洛阳铲的玩意在地表打洞。
即便来到六月,当地的气温也略微有些寒意。
要知道,一旦大明把铁路修抵阔滦海子,那大明对阿力台就不是羁縻了,而是实际控制了。
“我们自然愿意……”
很快,有牧民上前询问明军的动向,也不担心明军会对他们动手,毕竟他们之间已经和平相处十余年了。
“既然是这样,那我便派人在此地勘察适合修建铁路的路线了。”
队伍里,朱瞻壑时不时看着那群文官,心里却略有骇然。
兴许是为了让三年后的北征难度变得轻松些,四月中旬朱高煦下旨令工部开始分段式考察从鹤城卫修往阔滦海子(呼伦湖)北部鞑靼驻牧地的路况,为修建铁路做准备。
不多时,他们在明军队伍阵前勒马,为首之人是五十多岁的阿力台。
如果不是考虑到盆兰州确实不是人待的地方,他甚至会考虑杀了这家伙。
想到这些,阿力台开始安排使者前往太平、把秃孛罗,马哈木等部,将明军准备入主大明的消息传给了他们。
使者将自己的话说完,马哈木却道:“我凭什么相信你们,要知道你们在去年还是汉人的猎犬。”
尽管阿力台十分仇视瓦剌,可面对漠北被汉人入主,他还是放下了脸面,试图团结太平和把秃孛罗等人。
部众的态度变化被阿力台看在眼里,实际上早在两年前,他的弟弟阿鲁台就写信给了他,让他注意明军的动向。
“如果不是忌惮他的三千骑兵,我刚才早就动手将他杀了!”
如果不能接受,那他们的驻牧地则是必须要西迁前往忽兰忽失温一带,将阔滦海子附近三百里草场交给大明朝。
先前几次鞑靼部骑兵都充当明军征讨瓦剌的马前卒,对明军的实力早就知根知底。
远处,燕然城中奔走出数百骑兵朝着明军疾驰而来。
况且对于明军,蒙古人依旧是畏惧为主,仇恨反倒是次之。
五年全线竣工,这是朱高煦定下的时间,这比后世俄国人修建这一段时要多了近三年时间。
整段路程约一千二百里,其中有三百里位于哈剌温山脉北部,但好在沿途都有河谷平原,加上海拔和落差不大,故此这条铁路的修建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这段铁路仅有二百余里,又是平原,最多一年半就能修建好。”
“不过兵马的亲眷要归之后派遣的流官管辖,燕然城也会改为燕然都司治下燕然县。”
尽管那时朱棣可能已经看不到,但在修抵之前,朱棣肯定能进行第三次北征,而这条贯穿漠北的铁路也将会用来纪念他北征的战果。
话音落下,姚广孝勉强抬头看向朱棣:“陛下,贫僧先下去为您筹谋,且不用悲伤。”
海喇儿城的一万明军骑兵足够覆灭眼下的鞑靼部,所以对于普通蒙古人来说,他们并不愿意和明军为敌,毕竟他们也没有什么利益被侵犯。
尽管姚广孝说自己若是有吩咐,他便一定会完成,可事实上这也表示了他并不归心,不会为自己主动的出谋划策。
眼见脱欢都这么说,马哈木也扫视了一番其余贵族们。
“先返回漠北,击败明军后,我们再和太平、把秃孛罗、阿力台算账!”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