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6章 洪熙三年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76章 洪熙三年 (第2/3页)



    经过更迭,现在的最新版蒸汽火车可以运载近三百吨的货物,亦或者运载五百人保持七十里的时辰速,如果卸下货箱,只是以机车头行驶,速度可以达到每个时辰一百四十里。

    “不足四千。”刘勉的回答让亦失哈都不免看向了他。

    四十岁的蒋贵乘坐宝船抵达西门港,而他所带来的军队显然超过了原本的东洲卫规模。

    “此外,再从交趾海阳港修建一条通往交趾、宣光进入云南临安、抵达昆明的铁路。”

    一箱箱金银铜锭被人们搬入其中,作为东洲宣慰使的王任也难得出现在了这里。

    因此,原本的西南铁路现在成为了四川铁路。

    仅银行的那些储蓄,对大明这么大个国家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更别提还无法全部调动了。

    面对赵淳的话,朱高煦沉默许久,显然十分失望。

    有的箱子不大,却十分沉重,将其打开,里面赫然陈列着一根根粗制的金条。

    兵卒露出贪婪的目光,但很快压下了这份心思,下车示意马车通过。

    “老爷,已经算好了,一共是十五万四千三百二十四两五分黄金,其余还有三十多万两白银。”

    “昔年太祖高皇帝制定的许多政策都很有见地,唯武官世袭略有不妥。”

    他没想到,镇守东洲这么几年,他居然就能直接拔擢进入海军都督府,成为在京为数不多的正二品武官。

    六月,时至酷暑,朱高煦接到了山东旱情的奏疏。

    这一看,他也忍不住老脸通红:“陛下,此事实乃臣之罪。”

    “锦衣卫隶属上直,可负责的却是国朝内部的情报。”

    “山东旱情,百姓拾草实而食,这件事情为何为人无人上奏?”

    他的任期已到,朝廷派遣的新任指挥使及官兵也估计很快就会来换防他们。

    “都是好事。”朱高煦闻言颔首:“这点只是开始,日后银行的储蓄会越来越多,但是否需要动用,亦或者动用多少都得拿捏住方寸。”

    王任跪下接旨,双手小心翼翼的接过圣旨,对自己能升官发财而激动不已。

    相比较下,街道上的男人大部分身高体长,身上有一种无须描述就能感受到的高傲感。

    随着朱高煦开口,两名臣工入座殿中,持着笏板等待朱高煦开口。

    “还有事吗?”朱高煦简单询问,郭资不再发言。

    朱高煦懒得和这群老蛮子扯皮,所以得立马把事情查清楚给出结果。

    蒋贵的话将王任拉回了现实,王任闻言连连笑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虽说是小范围,但这种现象也不能置之不理,当地县官今年的评级为丙,另外下令让他速速开仓赈灾,亦或者以工代赈。”

    黄福的语气凝重:“从海阳至梨花马驿的这八百里路能修建,但剩下的五百里路则是难如登天……”

    他能被委任东洲宣慰使这样的重任是他没能想到的,不过既然机会摆在眼前,他也自然不会拒绝。

    时间流转,很快便跨入了夏季,而一些不太好的消息也摆到了朱高煦的案头。

    说难听些,武官中饱私囊很正常,只要不触碰兵卒的军饷,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人想着去告发的。

    王任的府上很忙碌,近百名土人婢女和十余名吏员都在忙着搬运东西,而这些是王任这些年敛下的财富。

    事实也诚如他所想,夏季过后去,随着秋雨到来,山东旱情得以缓解,地方赈灾也保障了灾民不至于流离失所。

    “不过有一说一,对于这几条铁路,我还是比较担心有些地方难度太大,我们无法通车。”

    “既然如此,臣等告退……”

    “随后,从开封修建一条经过南阳、襄阳,抵达汉阳的铁路。”

    三十二辆马车陆陆续续进入城内,随后朝着一处守卫森严的街巷驶去。

    工部、户部各自带来了消息,而消息则是有郭资与黄福传达武英殿。

    “王都督佥事,请配合下官这几日接手各地矿区。”

    尽管他不认为这次山东的旱情有自己所见的那场旱情严重,但有人隐匿不报就是蒙骗。

    刘勉小声询问,朱高煦略微思考便给出答案:“精简过后可以再招募,但数量不能超过两万。”

    望着装满金银的仓库,虽然这里面的面积不过三分地,但如果想要将其装满,也最起码需要价值数千万贯的金银铜锭才行。

    “至于国债的利息虽然不低,但相较于朝廷在海外的金银收入来说不算什么。”

    王任侧过身子,几名兵卒扛着十几个箱子摆到了蒋贵面前。

    如此一来,每日的工作量也从八个时辰降低到了七个时辰左右,故此他才能常常出没大明宫和太学。

    朱高煦早就想裁汰锦衣卫了,明明人数是西厂的四倍,可情报收集却不如西厂完善。

    他去视察了冶金院和建筑院,水泥的强度较之前有了增加,但依旧达不到浇筑高架桥的标准。

    这么算来,再过两年,大明人口数量就能破亿,此实乃汉家一统之鼎盛。

    兴许是年纪上来了,自觉精力不足的朱高煦也开始渐渐下放府衙一级的奏疏给了六部和司礼监处理,自己只需要查阅修改就行。

    留下一句话,朱高煦便带着杨展和亦失哈继续探索起了太学之中其它研究院。

    “能!”掌事点了点头,王任闻言颔首道:“既然这样,那你好生操办。”

    朱高煦一开口,亦失哈便派人召来了胡纶与另一名色目人。

    “这是过去几年东洲宣慰司的文册和账目,请您阅览。”

    四川境内将从北边的江油县修建一条经过成都、眉州抵达叙州的铁路,如此一来,四川北部的物资就能运抵长江旁,其他各省物资也能通过长江运抵四川北部。

    这段铁路不过八百里,耗银三百四十余万两,三年工期,难度并不算高,毕竟经过的地方都是成都平原的范围。

    “这笔钱可以放心的用来修建铁路,但发行必须有度,利息不能超过朝廷所承受的范围。”

    蒋贵颔首,也不准备现场就查。

    “臣沐阳伯胡纶(指挥使刘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在旭日下,一辆辆马车进入了这座耗费大量水泥修建的城池,街道上的女人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