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7章 阖家团圆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57章 阖家团圆 (第2/3页)

来看,他无疑是一个马术精湛的高手。

    “老大,我说你在这下车干嘛?”

    身后传来叫嚷声,三十三岁的朱高燧留着短须,一脸不耐烦的走来。

    他的身子倒算匀称,不似朱高炽那么夸张。

    “这车坐久了,屁股都快成八瓣了,停下了走走,顺带看看这北京的变化不也挺好的?”

    “你自己想想,上次回来都是十八九年前的事情了。”

    朱高炽还在念旧,朱高燧却摆摆手:“赶紧走动走动,屁股舒服了就继续赶路。”

    说完这些,朱高燧便回到了自己的马车上,至于朱高炽则是瞧着他背影摇头道:

    “你看看你三叔,全被你爷爷宠成这样的。”

    他指着老三教育朱瞻基,朱瞻基却望着北京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他也不知道怎么了,瞧着北京城,总感觉不对劲。

    “行了,不走了,上马车进去吧,我倒是要瞧瞧这北京的变化是个什么样。”

    朱高炽一边说,一边艰难走上马车,目光还在大明门外四处张望。

    只可惜由于这里是军演的广场,平日里除了官员会通行这里,其他时候这里基本没有百姓来往。

    不多时,队伍开始了前进,并在大明门接受了检查。

    一千背负燧发枪的军队在这里驻扎,朱瞻基瞧着他们肩头的燧发枪,不免露出羡慕的目光。

    渤海与辽东生产的燧发枪都有编号,丢失一支枪,最少要撸掉三个正五品武官,因此这样的好东西,自然不可能被藩王护卫军所掌握。

    “若是有五千燧发枪骑兵,恐怕能全歼上万胡骑。”

    朱瞻基羡慕说着,朱高炽则是示意他小点声:“小声些,这里不比王府。”

    “嗯……”朱瞻基点了点头,而他们的队伍也进入了高大宽阔的甬道中,并在之后缓缓通过。

    霎时间,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宽阔七十丈的大明街,街道两侧矗立许多三层商铺,来来往往的人流一眼看去不下数千人,但在这大明街上却略显空旷。

    “这街道这么宽,都够军演了。”

    朱高炽咋舌,心疼的看着地上的那些青砖。

    相较于朱高炽,护卫军的其余人则是被这宽阔的大道给震撼到了。

    虽然南京的街道也算宽阔,但与北京相比就有些小家子气了。

    现在的护卫军,仿佛从大山走出的孩子,第一次看到辽阔平原的感受。

    “诶,那些是什么东西?”

    朱高炽看到了一些奇怪的车,不由得好奇发问。

    在马车一旁,早早出城二十里迎接他们的礼部主事则是笑着介绍道:

    “那是黄包车,人拉着跑,刚刚出来不久,京城就有人开始买车拉人了,价格比马车便宜,坐一趟根据距离,两文到十几文不等。”

    “有点意思啊……”朱高炽兴致勃勃的看着那些拉着黄包车的车夫,随后又扫视了经过的那些店铺与街道。

    由于距离比较远,他甚至拿出了望远镜打量,发现这些沿街店铺多以山东、南京的小吃饭菜为主。

    “这北京城,如今有多少人了?”

    朱高炽询问,礼部主事也回答:“常住的约五十四万,还有来往的数万行商,反正在六十万左右。”

    “南边的外城,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要开始修建了,到时候京城可以容纳一百五十万人。”

    礼部主事的话让众人咋舌,要知道云南改土归流已经一年半了,但当下被查出的人口也不过才一百二十余万。

    按照礼部主事的说法,近六十万人口都挤在北京城,几乎是半个云南的纸面人口了。

    “这么大的城池,每日消耗的粮食和牲畜家禽恐怕不少吧?”

    朱高炽比较担心民生的问题,礼部主事来前也做好了准备,因此解释道:

    “以《大兴县记》与《宛平县记》记载来说,每日进出城门的牲畜不少于万头,家禽不少于三万只。”

    “除此之外,类似米麦都是通过运河,往直隶南边各府输运通州,再由朝廷从通州调遣在京城贩卖,其白米每斤三文,粳米每斤七文。”

    “至于瓜果蔬菜等物则是看应季,总之每日输入不下百万斤。”

    礼部主事对此颇为自得,朱高炽闻言则道:“这北京消耗这么多,直隶各地的物价岂不是会跟涨?”

    “肉食蔬菜自然会跟涨,但粮食不会涨,因为粮食都由朝廷调控。”礼部主事解释道:

    “更何况,辽东、山东都会走海运和运河输送粮食,每年直隶以外的输入漕粮为三百万石,其中一百万供边军,其次存入通州。”

    “此外,待铁路修建好了,渤海和江淮的粮食也能输入通州,以火车之速度,日行五百里亦不为过。”

    “届时莫说粮食,就连瓜果蔬菜都是昨日取之江淮,今日食于北京也……”

    虽然火车还没开始运行,但关于火车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从江南到辽东,各地百姓都在讨论这件事,而之所以传播的那么快,主要就是铁路的修建。

    朱高炽在云南比较偏远,并不相信火车的事情,因此见礼部主事那么说,他便询问道:“那火车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礼部主事点头道。

    “你见过?”朱高炽再问,礼部主事摇摇头:

    “我等虽然没见过,但六部尚书都前往太学见过。”

    “喔……”听到六部尚书见过,朱高炽便信了大半,可没见到实物,他总觉得日行五百里的说法有些夸张。

    真的能日行五百里,岂不是说日后他只需要十日就能从昆明抵达北京?

    这可能吗?

    朱高炽满脑疑惑,最后干脆不再想,专心看起了北京的情况。

    很快,他们便抵达了宫城的西华门,而这一路走来,朱高炽也不得不佩服老二理政能力。

    北京被他经营的十分繁华,百姓各有工作,街道上也有兵马司的兵员和上直兵马巡视,鲜有人敢于犯禁。

    一路上,他也与礼部主事聊了许多。

    北京有小学七十二所,中学二所,可供十万学子就学,而这解决了全京百姓的教育问题。

    至于下水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等等也是规划的井井有条。

    身穿蓝褂的清洁工到处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