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0章 环球航行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40章 环球航行 (第1/3页)

    “这是日后蒸汽机船和蒸汽机车的模型,您看看就是这样……”

    站在太学的课题所内,朱棣与朱瞻壑兴致勃勃的打量着一个空旷的屋子。

    屋子内有课题模型,也有课题内容,它的面积并不大,但却存放着大小上百种课题。

    这些课题从农业到工业,几乎涵盖了朱棣他们所想象到的所有方面。

    从简单的土化肥到尿素、再到磷肥和钾肥,仅仅是关于农业的一连串课题,一旦步步攻克,很有可能会让大明粮食亩产增长三成以上。

    以大明当下的环境和土地情况,在耕地面积不增长的前提下,六亿五千余万亩耕地最多能养活一亿三千万人左右。

    如果粮食亩产增加三成,那当下的耕地能多养活四千万人。

    这还只是当下的耕地情况,如果以清朝关内和民国时期东北、交趾的耕地情况相加,那大明在这个低温期可以开垦的耕地不会低于二十亿亩,能养活四亿人口,而增长三成就是能多养活一亿多人。

    粮食是大明的根本,也是大明日后控制大部分藩属国最好的手段。

    “这个拖拉机,真能像你说的,一年能开垦几十亩荒地?”

    站在模型面前,朱棣拿起了一台拖拉机的模型,而这台模型的造型与后世二战时期的大部分拖拉机相似。

    虽然朱高煦可以走蒸汽机拖拉机的路子,但他并没有见过蒸汽拖拉机,而且蒸汽动力需要燃料和水,对农民来说十分不方便。

    因此,他没有留下蒸汽拖拉机的课题,而是直接留下了内燃机和内燃拖拉机的课题。

    “如果能弄出来,那肯定能开垦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荒地,不过以朝廷的技术,现在还达不到标准。”

    朱高煦没有妄自尊大,内燃机的许多技术标准都不是现如今大明可以达到的,他们连最基本的蒸汽机热效率都没能弄明白,让他们去研究内燃机,就好像让后世研究空天航母一样。

    虽然时代不同,但科技受限的基础材料、理论知识都大致相同。

    内燃机所需要的钢铁质量大明可以达到,但达到不代表可以批量生产。

    明军的火炮之所以没有专门开设弹道学,选择让炮兵自己摸索,还不就是因为火炮标准不一致,每门火炮都有细微的不一样,每门火炮的弹道也会随之不一样。

    火炮如此,更别说火枪和内燃机了。

    “这些许多课题与模型,都是为了几十上百年后准备的,现在我们只要能利用好蒸汽机,就能让大明国力达到古今巅峰了。”

    朱高煦将朱棣手中的拖拉机模型放在桌上,随后带着朱棣走走看看。

    其实课题所内的大部分课题,都只是朱高煦个人“异想天开”大概形容,亦或者弄出相应外貌的模型罢了。

    对于这個时代的学子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学习了小学和中学十年教育课程,但飞机、火车、轮船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无疑都是天方夜谭。

    如果不是蒸汽火车研究成功,估计他们会对自己所学陷入深深怀疑。

    蒸汽火车的成功是重要的一步,他确立了太学研究院的自信心,也让朱棣、朱高煦、朱瞻壑他们这三代当下和未来的君王看到了科学的无尽可能。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火车的作用可以是军事,也可以是民生,甚至可以是用于皇帝出巡、游玩所用,它的优点放在那里,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

    尤其是对于朱瞻壑这种从出生到如今,几乎没有离开过应天府的人来说,它的吸引力无疑是致命的。

    父子爷孙三人在太学闲逛了一个时辰,最后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里。

    蒸汽机的出现,已经让朱棣意识到了日后的战争恐怕会彻底改变。

    当下战争的手段,朱棣已经看见过了,火车可以取代曾经上千里的漫长补给人力,有了它,明军甚至可以征服贫瘠的西域,可以随时从中原抽调十数万兵马前往四方平定叛乱。

    蒸汽轮船更不用多说,它能大大缩短船只的航行时间,帮助大明统治南洋。

    另外,朱棣还看到了战车,虽然朱高煦说那不太可能在他们父子俩生前研究出来,可朱棣很清楚,内燃机战车和坦克,无非就是当下战车的升级版。

    现在的战车可以用来防御火炮,需要人力推动,兵卒躲在后面。

    那等到日后战车可以自己动起来,那兵卒一样可以躲在后面,用战车来抵挡炮弹。

    想到这些,坐在大辂之内的朱棣不免感叹:“有了这些东西,日后的儿孙肯定能超越你我。”

    朱棣说的是他和朱高煦,朱高煦听后笑了笑,没有反驳。

    朱瞻壑倒是鬼灵精怪的,似乎第一次因为自己的年纪而窃喜。

    刚才在课题所里他已经听自家父亲说了,课题所内许多东西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上百年自己等不到,可几十年却没问题。

    他在中学生物课上早就学习过人类寿命和基因的简篇,如果书上写的是真的,那只要自己没有什么疾病,说不定就能活到皇祖的年纪。

    七十一岁,这对于谁来说都是高寿了。

    即便自己活不到七十一,活到六十几,也能见证大明日后日新月异的变迁。

    想到这里,朱瞻壑都已经遐想到日后自己乘坐轮船火车前往天南地北巡游的画面了。

    爷爷和父亲还在,自己还得装孙子装儿子,等他们走了,自己就是最大。

    朱瞻壑在心底窃喜,十二岁的他还不知道生离死别有多么难受,也不知道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

    对于皇位,他只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只看到了权力,没看到责任。

    相较于他,朱棣和朱高煦则是关注大辂之外的情况。

    由于江宁、上元中学的开办,太学已经停止招募小学毕业学子,因此虽然太学外城还有数万学子,可他们或许就是太学最后几批学子。

    等他们毕业之后,太学才会不分内外城,成为一个专心研究的地方。

    “他们毕业后就是中学的教习对吧,现在数量有多少?”

    朱棣询问朱高煦,朱高煦也看着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