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1章 北征告终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31章 北征告终 (第2/3页)

 “荒唐!”朱能习惯性为朱棣唱红脸:“你们与我们交战,伤我兵卒数千人,现在说投降就投降?”

    “诶……”朱棣开口示意朱能稍安勿躁,同时对帐内将领道:

    “瓦剌不识文化,我们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话音落下,朱棣对洪果尔开口道:“马哈木所献的牧群我收下了,只要伱们好好为朝廷戍守漠西,那朕还是可以宽恕你们的,现在你们可以下去歇息了。”

    “多谢皇帝陛下,天恩浩荡!”洪果尔没想到朱棣那么好说话,当即对朱棣五拜三叩,磕了三个响头。

    等他磕头结束,朱棣这才开口道:“这一战我们也死伤不少,尤其是马匹。”

    “这瓦剌就暂时安抚安抚,等什么时候有时间了,或者他们又开始闹事情,到时候我亲自领兵前来平定。”

    朱棣并不想继续打下去,他此战的目的已经达到,色楞格河之战经过清点,瓦剌阵亡两万六百七十二人,被俘三千二百四十人,俘获甲胄两万四千余套,马匹一万余五十六匹。

    战果自然辉煌,但折损也不算小。

    明军阵亡一千六百二十七人,重伤或残疾退役者三千零一十六人,折损战马五千九百四十二匹,乘马挽马近七千匹。

    其中乘马和挽马的折损主要是在北征途中,毕竟长时间拉拽火炮奔走,这对于马的体质要求也很高,一不小心就会累死。

    虽说这一战的俘获和马哈木的贡马之举没办法回本,但这次他们给瓦剌造成的伤害,起码需要一代人才能愈合。

    不敢说打出二十年太平,但太平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这期间朱棣也不敢绝对的说就不需要关注漠北,最起码还是得保持日常的明军巡边才行。

    几千人的巡边,不会太折腾,也能保持一定威慑力。

    按照老二的手段,估计十年后的大宁、渤海地区耕地会呈几倍的增长,届时再从海喇儿出兵就更轻松了。

    “十年……不知道俺能不能活到十年后……”

    朱棣有些惆怅,同时不免扫视一眼诸将,眼底有几分不舍。

    深呼吸后,他重振道:“好了,把此战结果报回南京,大军凯旋而归!”

    “是!”

    帐内诸将纷纷应下,唯有阿力台、阿鲁台、本雅失里三人跟吃了屎一样难受,但还是得陪着笑脸。

    从忽兰忽失温派塘骑加急将消息送往南边,这一过程并不容易。

    从六月二十四日朱棣下令,到朱高煦接到北征塘报结果,整個过程整整耗费了二十五天。

    如果不是朱高煦在海喇儿、镇虏卫、鹤城卫、肇州城、长春城、沈阳城这一条路线上修建了驿道和驿站,那兴许耗费的时间还会更多。

    “歼敌近两万四,这份战果,足够瓦剌休养十余年了,也难怪老头子会派八百里加急。”

    七月十九日,春和殿内……

    瞧着手中的塘报,朱高煦脸上露出笑意,他确实没能想到朱棣的战果会如此之大,不过仔细想来,主要还是更换了燧发枪,装备了马枪的缘故。

    这两种新升级武器打了马哈木一个措手不及,也是交战之中重创瓦剌骑兵最多的武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棣熟知漠北气候,孟章、李失等人敢于下马步战的缘故。

    整个战事并不复杂,只是在补给上困难了一些。

    “如果有火车就好了……”

    朱高煦感叹一句,心想着有火车的话,大明也就可以实控漠北地区了。

    “殿下,北征大捷,嘉奖是等陛下返回南京,还是由您定夺?”

    站在春和殿内,户部尚书郭资刻意的开口,显然是看出了大势。

    不过他所看到的大势,不过是朱高煦想让他看到的,而非朱高煦想要的。

    让朱棣解决漠北瓦剌和鞑靼,这只是他所想要结果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江南全面推行新政,而这个难度可比打瓦剌鞑靼要困难多了。

    “江东六府新政推行如何?”

    朱高煦特意只召见郭资,为的也只有这件事了。

    “回殿下……”郭资对于朱高煦想听什么,心知肚明,因此没有片刻耽误便汇报道:

    “新政推行时间已经有一年半了,现如今六府合计有口数九百九十二万六千四百一十七,有田三千六百二十七万四……”

    郭资所汇报的数据,倒是让朱高煦有几分诧异。

    六府在洪武十四年的人口在六百万左右,如今三十年过去,他本以为以这个时代的夭折率,顶多就是九百万,却不想曾想已经接近千万。

    这是什么概念,大明明面上八分之一的人口都聚集在这不到大明百分之一面积的地方生活。

    当然,这样的人口稠密,也进而让当地的城市化达到新高。

    按照前些日子朱高煦所看的县城人口二百九十八万余人来计算,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25%,比自己预估的还要高出几个点。

    如果按照城镇化来算的话,基本可以达到40%左右,但这个时代的集镇与农村没有太大区别,没有太多手工业产出。

    这样的人口情况,商业很难不发达。

    “这三千六百多万亩耕地中,桑田占据多少?”

    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也沉声回应道:“从永乐二年开始逐年增加,如今有约七百万亩桑田。”

    “嗯,我知道了。”朱高煦微微颌首,他倒是没想到改稻为桑在江南地区已经提前开始。

    这一进程一旦开始,那就得把握度量,不然很有可能会导致许多中下层百姓破产。

    “南调的吏员到京城了没有?”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也颔首道:“四万吏员,三万教习都已经在京城聚集。”

    “下半年向全直隶推行新政。”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开口,郭资也毕恭毕敬应下。

    拿下江东六府,几乎就拿下了一半的南直隶。

    现在对南直隶推行新政,阻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当然,江东六府阻碍力度那么小是朱高煦没想到的,他原本还以为最少要死几千人才能推行新政,却不想从一开始的三十几人到现在,合计也不过才死了几百人罢了。

    算上被株连的富户亲眷,牵扯之人也不过六千余人,比他预计的小了很多,看样子江南的这群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