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2章 狗咬狗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12章 狗咬狗 (第1/3页)

    “滚开滚开!”

    窸窸窣窣……

    在王仁等人在东洲帮助玉家人传播大明名声时,此刻的日本却乱成了一锅粥。

    先是足利义持在京都血腥清洗了亲明派的贵族,不等日本各国守护做出反应。

    大明讨伐足利义持的檄文便传到日本,得到消息后,足利义持立马掐断了京畿之地对佐渡、隐歧的补给,并严禁全日本与佐渡、隐歧的大明市舶司进行贸易。

    他的命令下达后,整个日本的局势瞬间便乱了起来。

    本就不满足利义持的京极、上杉等家族趁着这个机会响应了大明的檄文,上杉家率本族及姻戚,动员千叶、岩松、武田、陆奥、常陆、信浓、上野、相模、武藏、下野、伊豆等地在乡武士向镰仓进军。

    同时,京极家则是和关西许多遭受利益损害的守护联合,向着北方进军。

    面对南北夹击的局面,足利义持决定集结军队,先解决北边的上杉家,再南下横扫关西。

    他的想法很好,但现实却十分残酷。

    除了今川范政、上杉房方、山名时熙几人响应他,为他带来了近两万的军队,其它各国守护都在为足利义持掐断明日贸易而不满,故此没有派出军队支援。

    算上幕府的军队,足利义持手中可用的军队也不过七万人,并且其中四万还要留守,真正可以调动的只有三万人。

    然而,幕府之所以能养起这么多军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隐歧市舶司上交的税收。

    如今明日贸易掐断,如果不能尽快结束战事,幕府便连军饷都支付不起了。

    这样的环境下,足利义持无疑是很着急的。

    整个京畿之地的军队被调动,足利义持命令各地军队固守,自己带着三万足轻向北方进军。

    “将军,上杉的叛乱正在从越前南下,斯波家的那群家伙根本没有阻拦他们。”

    敦贺之地,此刻的这里驻扎着足利义持的三万军队,站在帐篷之中,穿着甲胄的足利义持听着今川范政的禀告,脸色止不住的难看起来。

    “北边的道路我记得崎岖难走,他们是怎么想着走这条路的。”

    足利义持质问今川范政,今川范政闻言低下头:“佐渡的明军与北部的各城都有贸易,很早开始就出钱帮助当地修建道路,凭借这条道路,上杉家才能从北边调兵迅速进入越前之地。”

    “混账!”足利义持闻言痛骂,他早就知道大明来日本贸易不怀好意,如果不是他的父亲阻碍,他是绝对不会给大明插手日本国内局势机会的。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必须在明军护送义嗣那個家伙抵达前,将上杉和关西的叛乱镇压,然后才能集中精力去和明军交战。

    想到这里,他开始布置起了针对上杉家军队的手段。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大乱的消息也经过西厂驻日百户所的传递,在八月中旬送抵了南京城。

    “动乱的范围比我预估的还要大……”

    一处茶楼内,坐在二楼单间的朱高煦扫视着信纸上的内容,随后将它点燃丢到了石盆内。

    坐在朱高煦面前的是亦失哈和夏原吉,见朱高煦看完信纸,亦失哈便好奇询问:“殿下为何不趁这个时候占据日本?”

    “没有必要,而且朝廷也没有精力。”朱高煦摇摇头,夏原吉也点头道:

    “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对西南土司改土归流,巩固好在吕宋和旧港、交趾的统治。”

    “虽然这么说……”亦失哈迟疑道:“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索要些好处。”

    “仅仅一个陆奥的官场,未免太小了些。”

    “贪多嚼不烂,一个官场就足够了。”朱高煦摇摇头,并动筷继续对饭桌上的饭菜吃了起来。

    见他这么说,亦失哈便也不再说什么了,倒是夏原吉开口道:

    “这次郑和带回的金银香料,我与郭资去看了看,质地都很好,就是数量太多,起码三年才能消耗。”

    “新政如果要在江南推行,国库里的存项也顶多支撑三年半。”

    “足够了。”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我并不打算对江南全境动手,而是先从江东六府开始着手。”

    “当下的苏松二府早在前年便已经开始新政,他们的反应并不算太大,我估计其它四府也闹不起来。”

    “在军队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他的话落下,夏原吉颔首便是赞同,随后便继续道:“贵州的改土归流进入尾声,四川和湖广都得到了不少人口。”

    “蹇义的奏疏里也说了,四川复垦速度很快,迁徙进入四川的贵州土民,如今大多都已经开垦了二三亩耕地,只要朝廷继续支持两年,四川耕地便可突破三千万亩。”

    “让他放开手脚干,不过耕地突破,税粮也是跟着上涨的。”朱高煦颔首回应,紧接着询问亦失哈:“沐春他们什么时候抵达南京?”

    “大概八月二十四日抵达。”

    “嗯。”朱高煦应下,转头看向夏原吉:“明岁北征结束后,我准备在推行江南新政的同时,着手对广西改土归流。”

    “这次的改土归流,我估计会比贵州快不少,但这次要走海路,期间的损耗你和郭资商量好,不要被人鱼目混珠。”

    “是……”夏原吉作揖应下,朱高煦见状也站了起来,带着他们走出了单间。

    在走出单间时,映入眼帘的是人声鼎沸的热闹。

    占地不到半亩的二层茶楼座无虚席,朱高煦他们走下了楼梯,走出了茶楼。

    当他们来到街上时,这里的一草一木让朱高煦感到熟悉又陌生。

    大树营镇,这是朱高煦来到大明朝时,常与王瑄、杨展闲逛的集镇。

    当初的这里还只是夯土路,虽然有些民生建设的草棚,人口也十分拥挤,但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个镇子罢了。

    十七年时间过去,这里的发展比朱高煦想象的还要快。

    曾经的夯土路成了混凝土铲平的水泥路,道路两旁的屋舍被统一推倒重建,白墙青瓦的门铺院子林立两排,来往行人也不是粗布麻衣,而是绢布绸缎。

    远处,当年朱高煦他们休息的草棚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混凝土修建的长廊,不仅能遮风避雨,还不用担心风一大便垮塌。

    “水泥的产量怎么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