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0章 喜上加喜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10章 喜上加喜 (第2/3页)

手段。

    当他的啜泣声响起,半响不说话的朱高煦也转身对金台之上的朱棣作揖道:

    “陛下,人无信而不立,国亦是如此。”

    “我大明宗藩自东洋往西小西洋而去,若是对于家门的日本内乱都坐视不理,那又如何让万里之外的各藩国信服朝廷呢?”

    朱高煦一开口,先前跟随解缙等人开口的郭资、宋礼等人面面相觑,缓缓退回了队伍之中。

    眼见他们退走,其它人也尽数退走,唯有解缙还高傲的像只大鹅般站在队伍前方。

    朱棣瞥了一眼他,内心摇摇头后才开口道:“太子言之有理,日本为我藩臣,且足利义满对大明恭敬,与我宛若父子亲昵,如今他去世不过三载,其国内便爆发内乱。”

    “若是不能履行与他生前之约,我亦心中难安。”

    “平江侯陈瑄、平越伯杨文、左都督徐增寿……”朱棣缓缓念出三个名字,武官队伍之中也缓缓走出了三名武官。

    平江侯陈瑄在下西洋前常常出没庙堂,众人对他十分相熟。

    倒是平越伯杨文,作为淮西的军二代,他的年纪并不年轻,如今已经有六十岁。

    由于靖难之役中被朱允炆担心和朱高煦有勾结,因此派他前往广西围剿盗匪,寸功未立,靖难之后大封功臣也没他的身影。

    其实杨文自己都稀里糊涂的,毕竟他跟朱高煦就一个举荐的关系,两人在洪武、建文两朝压根没见过面,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的就被划为了东宫一派的将领。

    眼看着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都得了伯爵、侯爵,杨文心里别说有多难受了。

    好在朱高煦没忘记他,调他前往西南参加了对贵州改土归流的战事,这才累功得到了一个平越伯的爵位。

    至于被朱棣最末召唤的徐增寿便不用多说,这些年朱棣南征北讨一直带着他,说到底就是念着徐增寿在靖难之中的帮助,以及对亡妻徐皇后思念。

    以徐增寿的功绩,虽然不太出众,但封个侯爵还是轻而易举的。

    不过朱棣显然觉得侯爵太低,因此准备让徐增寿累功一口气拿个公爵。

    这次对日本用兵,朱棣明知徐增寿不善海战,却依旧将他唤了出来,不出意外也是让他去混军功。

    “调东海、东洋、鲸海三卫兵马,以平江侯陈瑄为平倭总兵,平越伯杨文、左都督徐增寿为左右将军,卫指挥使郑军为先锋官,调兵三卫,不日护送日本国世子返日,平定不臣。”

    “臣领旨!”

    当出兵日本的话从朱棣口中说出,群臣便知道今年又多了一笔大开销。

    不过当下的庙堂基本是朱棣这对父子的一言堂,群臣即便想反对也没用,因此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件差事。

    足利义嗣和足利满隆更是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进行的那么顺利,连忙跪下五拜三叩,最后才在朱棣的安抚中起身。

    “退朝……”

    伴随着鸿胪寺卿的唱礼响起,朱棣和朱高煦也起身前往了西角门楼的后方休息处,群臣山呼万岁的回礼,最后先后退出西角门楼内。

    “日本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我便不插手了。”

    来到后殿,朱棣坐下喝了一口茶润润喉,朱高煦则是躬身作揖:“父亲放心便是。”

    “山西、北直隶和河南的新政推行如何了?”比起国外的事情,朱棣更在意国内。

    “基本已经结束,三省人口合计一千二百三十六万,耕地没有太大变化。”

    “三地开办一千八百余所官学,入学五十六万四千三百余人,大部分教习都是从山东和辽东调过去的。”

    “不出意外,年末山东和辽东、渤海的学子毕业后,大概会剩出五万多名教习,因此儿臣准备先将苏松二府的新政扩大到江东六府。”

    江东六府分别是苏州、松江、镇江、应天、常州、扬州,这六府在洪武年间便占据天下二成赋税,人口则是难以统计。

    不过按照洪武十四年的《黄册》情况来看,六府人口几乎占据南直隶大半。

    在六府推行新政,单论人口和耕地数量,并不比一个省的难度差。

    只要六府新政推行成功,那想要对南直隶推行新政就容易多了。

    “六府之地,起码需要调入五万教习,三万吏员才足够。”

    朱高煦对朱棣说出自己的预估,同时也说道:“以新政各地统计的人口来看,江东六府的人口,如今恐怕不会低于八百万。”

    他口中说出了一个恐怖的数量,要知道如今大明才八千多万人口。

    江东六府的面积,还不足大明的百分之一,却占据了十分之一的人口,足可见当地人口稠密程度。

    就这还是大明开国不过四十多年的情况,要是放到万历年间则是更恐怖,六府之地人口基本保持在两千万左右,人口达到全国八分之一的程度。

    当然,当地的耕地面积也是十分恐怖的,达到了四千余万亩。

    如果按照十税一的新政税收方式,这四千余万亩耕地,起码能收上来七八百万石,但当下它们只是缴纳了四百多万石便叫苦不迭了。

    其中原因和山东、山西各地一样,主要就是被胥吏盘剥了一遍,所以才会觉得高。

    不同的是,在天子脚下,胥吏不敢盘剥的过于明目张胆,所以这六府才能交上来那么多税粮。

    如果将江东六府的胥吏更换为新政的吏员,那百姓的负担会减轻,朝廷的国库会增加,这才是朱高煦想要获得的双赢局面。

    “新政的事情,你自己盯着点,庙堂之上他们是不敢反对你,但若是煽动百姓,这事情也不太好收场。”

    朱棣指点着朱高煦,他很清楚江东百姓对于赋税问题攻劾依旧,几乎从洪武开国到如今,百姓们一直在喊着江东赋税过重的口号。

    这其中,主要还是胥吏盘剥了一道,因此当地的胥吏团结起来,也是能拉出不小势力的。

    不过比较朱棣的担心,朱高煦显得霸道许多:“爹,您这想法该变变了。”

    “嗯?”朱棣愣了愣,朱高煦也开口道:

    “当下我们手中别的不多,单说丈量田亩,计算税粮的人可以说每年数以十万计,我们也早就不用像爷爷那样委曲求全了。”

    “儿臣这次对江东六府执行新政,为的可不是单纯的梳理好赋税和减轻百姓压力,而是为了充盈国库。”

    此时此刻,若是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