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0章 大明孝子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90章 大明孝子 (第2/3页)

    权近甚至怀疑,一旦明军撤退,猛哥帖木儿便会趁着朝鲜国内疲敝,趁机率领部众南下劫掠朝鲜。

    “都听到了吧?”

    李芳远瞧不上猛哥帖木儿,此时正好借着权近的话对那群口口声声要自己与大明为敌,甚至攻掠辽东的儒生开口。

    “咸镜道非我国故土,乃天朝之土地也,今天朝入当地安抚胡虏,乃我国之幸事也。”

    李芳远借机表明自己对大明的态度,并对跪着的官员们严厉道:“从今往后,但凡有挑拨朝鲜与天朝关系者,流放威化岛。”

    “殿下……”

    群臣闻言有的带着哭腔乞请,有的则是如权近一般高唱殿下英明。

    “传我的军令,让咸镜道各城兵马撤回平安道和江原道,不得有误。”

    “臣遵命……”

    诸多武官松了口气,他们可都见识过大明大阅兵的威势,对于文臣们口中说的“拿下辽东”,他们嗤之以鼻的同时也胆战心惊。

    以朝鲜的实力,别说前往辽东了,就是跨越鸭绿江能否成功都成问题,毕竟定辽府在鸭绿江常驻一支水师,而朝鲜水师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

    “左政丞河仑即日出使天朝,将猛哥帖木儿的话带往南京,告诉陛下与东宫殿下,此虏贼心不死,若天朝需要,朝廷可以作为臣属帮助出兵平叛。”

    “另外,日本既然发生变故,刚好趁这个机会询问朝廷对日本市舶贸易的态度。”

    对于李芳远来说,咸镜道的土地注定是拿不回来了,可对于日本的贸易他却还想咬下一块。

    朝鲜并不盛产金银,虽然也有金银矿,但数量很少,产量很低。

    因此,对于朝鲜来说,与它隔海相望的日本无疑是其国最大的白银铜钱输入国。

    此前大明直接在隐歧诸岛开设市舶司,这让朝鲜失去了原本二道贩子的身份。

    如果大明这次能退出日本市场,由朝鲜接手的话,那朝鲜民间已经冒头的钱荒问题,无疑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伴随着这样的心思落下,昌德宫内的朝会也宣布结束。

    在朝会结束后,文武官员各自奔走,与此同时的东海府海阳城附近也热火朝天。

    在这個滨海之地,万余身穿粗布,外披兽皮衣的女真人正在扩宽围墙,将围墙不断加厚。

    尽管入冬的东海府土地坚硬,但在那接近千人的甲士监督下,许多女真人敢怒不敢言,纷纷低着头干活。

    夯土与石砌的城墙高两丈,厚近两丈,周长二里。

    在众多女真人看来,这样的城墙十分坚固,他们想象不到有什么攻城器械能将其摧毁。

    然而在他们劳作的后方,城池之中垒石小院前,一名年近四十,辫发垂肩的矮壮男人正在扫视整个城池。

    他所处的小院是城池最高处,整座城池依托山势修建,易守难攻。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些不放心。

    尽管他们没有参加过南京阅兵,也不知道弗达哈、阿哈出他们为什么那么老老实实的归顺大明,但在他看来,大明如果想一点好处都不付出,就想从自己手中夺走上万部众,那他将用实力告诉大明,自己也并不好惹。

    瞧着他执拗的模样,在他身后一个年过半百的妇女从身后院子走了出来:“孩子,你如果不接旨,那等朝廷的军队到来,你将会被他们扭送南京的。”

    “母亲你不用劝我,现在的我已经不是曾经只有一千多人的小头目了。”

    面对自家母亲的规劝,猛哥帖木儿执拗的认为需要让大明见识到他的实力,这样才会重视自己。

    “我听说北边不服从朝廷的各部都已经被荡平,你现在虽然强大,但还能比当年的西阳哈强大吗?”

    西阳哈无疑是明初女真诸部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但即便是这样的人物,也逃不过被大明正法的下场。

    也吾巨并不认为自家儿子比当年的西阳哈强大,毕竟西阳哈的背后还有兀良哈,而自家儿子的背后原本就是大明。

    现在发展起来了,觉得大明已经没用了,这显然不合道理。

    “母亲,你看好吧,看看我是怎么击退那个姓陈的将军。”

    猛哥帖木儿依旧保持自信,也吾巨见状只能叹气返回了院子内,而猛哥帖木儿依旧在看不断加固的城池。

    此后数日,陈昶不断在砍伐树木,修建官道,猛哥帖木儿则是在加固城防,将当初从明军那里获得的铁料冶炼为粗糙的甲胄。

    至于朝鲜,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猛哥帖木儿有反心的消息被使臣河仑带往了登州城。

    登州知府得知消息,当即安排海船护送河仑南下。

    待河仑抵达南京的时候,已经是冬月的尾巴了。

    在平均气温比后世寒冷一度的这个时代,冬季的飞雪无疑要比后世提前半个月乃至一个月。

    因此,当河仑得到接见并走入皇宫的时候,整个紫禁城已经成了红墙白雪的世界。

    太监们正在清扫积雪,见到远处的河仑时,他们会露出怨恨的目光。

    之所以会露出这样的目光,主要是因为他们大部分人的身份都是被阉割送入宫中的高丽人。

    除了太监,朝鲜的秀女也是一绝。

    在南京紫禁城中,大概生活着六千余名太监,两千余名宫女。

    这其中,朝鲜的宫女太监便占据大半,这次河仑前来大明,更是又带来了一百名精挑细选的朝鲜宫女,准备分成两份送给内廷和东宫。

    “殿下,朝鲜使臣河仑已经到了。”

    春和殿内,在朱高煦批阅奏疏的同时,殿外响起了班值太监的声音。

    朱高煦闻言,头也不抬的开口:“宣!”

    对他而言,东海府猛哥帖木儿叛乱这种事情不过是小事,甚至朝鲜的国策也是小事。

    当下的他,主要注意力正放在山河四省的新政上。

    山西、北直隶、河南三地已经开始推行行政,在五万胥吏和五万教习的加入下,三地的许多风气开始得到约束,各地土地开始进行丈量,官学开始建设并准许报名。

    除此之外,此前一些年久失修的工程也得到上报,将隐患杜绝在摇篮中。

    推行新政在朱高煦看来就是在花钱,而事实也是如此。

    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