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5章 改封诸藩  靖难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95章 改封诸藩 (第2/3页)

    “封地改封一事,也是为了朝廷能更好的治理天下,小子可以承诺,改封之地绝不是什么贫瘠之地。”

    说罢,朱高煦开始改封的事情。

    在开始前,他便承诺了“秦晋周楚蜀庆”等六王的封地不会动,其次是兰州的肃王封地也不会动。

    此外,宁王改封南阳,唐王改封襄阳,伊王改封汉中,鲁王改封嘉定,韩王改封重庆,辽王改封叙州,岷王改封临安,谷王改封曲靖,汉王就藩昆明。

    除此之外,赵王就藩长沙,靖江王就藩桂林,安王就藩常德,齐王就藩广州,沈王就藩衡州,代王就藩思恩,郢王就藩郴州。

    如此一来,二十三王的封地就被朱高煦给定下了。

    其中代王和谷王、岷王三王和汉王朱高炽一起被册封到了偏远的云南和广西。

    代王和谷王是因为建文的事情,岷王是因为他毫无背景,而汉王朱高炽则是为了躲太平。

    他们四人心知肚明,正欲哭诉,朱高煦却不等他们开口便说道:

    “日后藩王的俸禄也做出调整,除了布匹绸缎和香料依旧,庄田则是各自由两千亩到五千亩不等,茶引和盐引废除,俸禄设为亲王一万五千贯,靖江郡王等同亲王,其余郡王、公主则是三千贯,郡主一千五百贯。”

    “各王府郡王郡主以下的将军与中尉、县主、郡君、乡君由各王府分发俸禄。”

    朱高煦的豪气令诸藩张大了嘴巴,原本想要反驳的想法也收回了肚子里。

    按照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更定的宗室俸禄来算,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

    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自后为永制。

    这其中,亲王的俸禄和盐引如果折色,顶多价值五千贯,郡王一千贯,公主驸马一共一千贯,郡主四百贯。

    现在朱高煦一开口,宗室的俸禄基本都翻了三倍。

    可以说,这对于诸藩的富贵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唯一的问题就是藩王们需要自己承担自己后世子孙的俸禄。

    不过手握一万五千贯的俸禄,加上郡王还有三千贯,若是生下的郡王足够多,那再怎么算也是赚的。

    想到这里,诸藩们也不开口了,朱棣见状则是气得差点把胡子拔下几根。

    他没想到自家老二出手那么大方,这一开口起码让朝廷不见了四十万贯。

    只是他没想到,朱高煦的话还没说完,因为藩王手里还有兵权。

    “对于诸王府的护卫,亲王府只能拥有一个护卫,编制五千六百人,军饷每年八贯。”

    “这笔军饷由朝廷出,但郡王府的护卫由亲王府自己出,靖江郡王府与亲王府待遇等同。”

    朱高煦给足了富贵,接下来就要削护卫的,二十三位藩王原本的护卫数量应该在二十五万左右,但现在被朱高煦限制后仅有十三万不到。

    他之所以给他们护卫,主要还是藩王改封后,大部分藩王的封地不太平。

    当然,他这一开口,朝廷又得支出一百万贯,算上前面的四十万贯,朝廷对日市舶贸易所得基本消耗殆尽。

    不过相比较洪武年间针对藩王和护卫所支出来说,宗室的支出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四十余万贯。

    其实对于兵权,诸藩现在根本没有心思,毕竟他们的兵权都被朱允炆收走了,能再获得五千六百人的护卫,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

    朱高煦虽然将他们改封,但待遇上却并不差。

    何况就单从改封来说,大部分藩王基本都是往好的地方改,只有少数几个犯过过错的藩王被册封在了偏远之地。

    他们很满意,朱高煦也很满意,不过他的满意来自于前瞻性。

    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分封诸藩是一定的,既然如此,不如将诸藩往人口少却潜力大的地方分封。

    例如四川和河南,人口不过二百余万,册封当地的诸藩如果能像历史上一样繁衍人口,那也变相为四川、河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他们驱使护卫开垦的土地越多,对于朝廷来说越得利。

    明代册封的亲王多达六七十位,然而成功传承到明末的只有二十余位,朱高煦面前的这群叔叔兄弟,有几个人能传下爵位都难说,更别提他们之中并不缺乏残暴之人。

    现在暂时安抚他们,等他们就藩后露出本来面目,自己便能着手削藩了。

    “若是诸位叔叔兄弟觉得可行,那朝廷日后便按照此制操办如何?”

    朱高煦扫视众人询问,众人面面相觑之下,最终由周王朱橚起身率领众人作揖:“我等无异议……”

    见众人如此,朱高煦也转身对朱棣作揖:“父亲,家事已定。”

    朱棣没想到自家老二能开出那么大的代价,不过现在事情既然已经敲定,那自己也不好更改,因此他摆摆手:“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此举照办吧。”

    “臣等告退……”见朱棣不想多说,讨得了好处的诸藩也纷纷告退。

    在他们退出之余,朱棣本想留下朱高炽和朱高燧,可一想到朱高煦,他便没有节外生枝。

    待众人离去,朱棣才冷脸看向朱高煦:“你这嘴巴一张一合,便是一百四十多万贯的支出,对日市舶的利润就这样被你挥霍了。”

    “父亲觉得亏了吗?”朱高煦笑呵呵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但朱棣现在确实没什么好脸色给他:“难不成还赚了?”

    “自然是赚了。”朱高煦轻笑,他可太清楚老朱家那人人有俸禄而带来的财政压力了。

    从明朝中期,皇帝从宗室玉碟中删除偏远宗室开始,宗室的财政压力就已经很大了。

    朱高煦记得,明代宗室在正德年间,宗禄支出就突破了六十万两,万历年间达到一百二十六万,天启年间用定额一百五十六万两。

    单从纸面来看,大明现在的宗室支出已经接近天启年间的宗室支出,可问题在于现在的宗室大额支出是护卫的俸禄。

    何况,二十三位藩王中,还有四位藩王不到就藩年纪,根本没有护卫,因此实际的支出并没有那么多。

    至于藩王的护卫,朱高煦则是选择先给,日后再找藩王犯错的机会削减。

    历史上朱棣和朱高炽、朱瞻基就是这么干的,而自己的寿命肯定比好大哥他们父子长,他们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因此对于朱高煦来说,这一百四十万贯的帐,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朝廷都是赚的一方。

    “父亲觉得,若是按照爷爷所定的俸禄,但三五代人后,宗禄支出应该有多少?”

    朱高煦询问朱棣,朱棣也不愚蠢,自然想通了其中关键处,但在他看来,那毕竟太过遥远了。

    “三五代人来看,自然要支出数百万宗禄,但那是三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