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桂州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桂州 (第2/3页)

 桂州,仿佛就是天生为财富而生的城市。

    汉兴五年(1675年),西南地区发现大量金矿,引得无数淘金者蜂拥而来,使得这座偏僻的西南小城立时变得兴旺起来,在短短十余年,桂州便发展成为人口突破十万规模的大城市,并随之建立起了一系列工业厂矿,为印度洋西海岸最大的经济中心。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推进,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诸多重工大兴,使得国内对西部地区的铁矿需求与日俱增。

    而桂州作为矿石运输的重要节点,很快便成为西南航运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更是进一步助推了当地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

    西南淘金热还未沉寂,黔州又传来金矿的消息。

    尽管,黔州的淘金热曾一度引发了桂州人口大量外流的现象,但却吸引了大量财富的涌入——作为距离黔州最近的大城市,那些淘金的幸运儿在回到汉洲本土时,理所应当地将桂州作为自己的落脚地——并带动当地旺盛的消费需求,继而从汉洲本土及海外引来更多的移民。

    当年,为了就地冶炼西南地区开采出来的黄金,政府特意在桂州建立了一家大型金矿提炼厂,将无数的原料金提炼为一块块标准的金条或者金砖,然后通过火车运往大兴和建业两地的黄金市场交易。

    待黔州的钻石矿兴起后,桂州更是凭借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切割工艺技术,成为黔州钻石的主要加工中心。

    钻石切割,看似是简单的手工业,实质上是集精密设备和精巧手艺相结合的高技术加工工艺。

    在这个时期,要论精密设备的先进程度和制造水平,自然是首推齐国。

    齐国人为了更好地提升钻石价值,以切割工艺和钻石品相搞出了一系列认证标准,使得桂州所出品的钻石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身份象征,而桂州也成为全球水平最高的宝石切割和加工中心。

    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宝石原料,西域的白玉、缅甸的红宝翡翠、锡兰的蓝宝石、印度的钻石和七彩宝石、以及黔州和巴西的钻石亦大量出现于此。

    可以说,宝石加工业已成为桂州最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相关从业者超过数万人,而且桂州当地也出现了一批全球知名的珠宝首饰奢侈品牌,如“聚珍斋”、“庆元楼”、“德源坊”、“金石坊”等等,成为齐国乃至世界富人所追逐的目标。

    很自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桂州大学在地质学、采矿学、材料学、化学、光学、精密制造、珠宝设计等诸多方面,在国内学术层都有极高的造诣,吸引了齐国境内以及世界各地无数有志于上述专业的学子前来申请或者报名。

    桂州,作为汉洲西南工业重镇,自然不单单依托黄金提炼和宝石加工这两项独特的行业来支撑整个城市的发展。

    如同汉洲其他工业城市一样,桂州拥有从钢铁制造、煤炭化工、机械生产、水泥锻造等重工业,到五金制品、皮革、粮食、酿酒、毛纺织、肥皂(香皂)、香水等轻工业,几乎涵盖了国内大部分产业链,不仅为西南地区三百多万民众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还有效支撑了黔州、海陵等非洲殖民领地的市场需求。

    作为海外殖民领地,与本土有竞争性的工业一般是被禁止或者限制发展的,这就使得黔州、海陵地区的大部分工业产品需求极度依赖本土,而桂州则很好的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为齐国在非洲东海岸的大力拓殖提供了坚实而有效的物资保障。

    “我记得十几年前,桂河水面上的黑天鹅好像没这么多。”

    荷兰东印度公司汉洲业务高级主管迪梅奥·范·德霍斯特和公司汉洲西南主管简·德里森在桂州港登岸后,在贵宾室没有等待太长时间,东印度公司驻桂州商站的雇员便派来了两辆豪华马车,将他们二人及家属,还有大量行李接到车上,然后径直朝下榻处驶去。

    平整而笔直的公路两侧是一栋栋高大漂亮的楼房,各色各样的招幡和店铺宣传牌让人目不暇接,熙攘的市民徜徉在一个又一个商铺门前,街边小贩挎着竹篮,抱着货品箱,四下穿梭,并不时地大声叫卖着,身着制服的巡警持着警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