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三十六章、失去特权,失去一切。 (第2/3页)
其中看起来也有不少年过三十的老秀才。
“完了,完了,完了,这一辈子都完了。”
有人触景生情。
“不活了,不活了死了算了”
也有人爬上了客栈的顶楼。
就在这时候。
砰!
一声巨响传来。
范进已经跳下来了。
这客栈楼不是很高,就是一层三层的木楼。
但架不住这地面上都是青石板,大头向下掉下来的范秀才当场就摔了个脑瓜迸裂。
血浆,脑浆。
溅得到处都是。
连远处看热闹的李忠义的脸上,也有了一丝血迹。
“杜兄,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李忠仁看向了自己的狱友杜如松问道。
杜如松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家的产业因为要从大牢里面把我捞出来,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这次回去,就变卖了其他的家财,去广州投奔家兄算了。”
“李兄,要不你也随我一起去广州吧,这大明朝的官,不做也罢!”
“要做,一定要做!肯定要做!”
李忠仁咬着牙。
“大哥.这还能怎么做啊?”李忠义跺了一下脚。
去广州多好啊。
【君子报】可是天下闻名的大报,每年能赚好几万块钱的,去广州给【君子报】写文章,比留在四川种地强太多了。
“我不能做,不是还有你么?”李忠仁深吸一口气说道。
“我?大哥!这朱家不要咱们做他们的官,咱也不稀罕,你不考,弟弟也不考了,我们就回乡种地算了。”
啪!
李忠义还没说完呢。
李忠仁的巴掌就已经打在了他的脸上。
“说什么混账话!为兄不能考,是因为为兄年纪大了不能去考,你才二十,为什么不去考?不但要考,还一定要考中!为兄在狱中和不少狱友谈论过,这每个省的第一次秀才考试,都是最容易中的,之后可就难了!咱们大桥镇上,就我们李家一家读书人,考中秀才了,很大概率这大桥镇的镇长就是你的了!考!一定要考!”
其实李忠义也不是打算弃考。
就在几天前。
四川当地有人撺掇着要上请愿书。
这次不是和上次一样,说要废新学了。
而是【四川士子请开科举请愿书】。
这是跪求皇帝老子赶紧来开科举吧。
再不开科举。
这四川的官,都要外地人来干了。
这些外地人来四川当官,那肯定就不会顾忌四川人的想法,肯定是能捞就捞的。
再加上这三十岁就不能考的政策传来。
那些都快三十的读书人都坐不住了。
急得着急上火。
纷纷在上面署名了。
成都这里也有不少从上海、广州来的新学“大家”。
开办了不少“新学科举突击训练班”。
不少老士子们都打算临时抱佛教,趁着三十岁之前搏一把。
李忠义也不例外。
大桥镇现在就是几个胥吏在管着,等他当上大桥镇唯一的秀才。
那他就肯定是镇长。
到那时候.
李家这几年散出去的财货土地,全部都能捞回来!
李家兄弟和杜如松分道扬镳了。
杜如松要去广州投奔他的君子哥哥。
而李家兄弟。
就得回乡了。
李忠仁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老家的。
虽然他教训弟弟,说的是头头是道。
但是要说他自己也是想开了的
那存粹就是蒙人。
怎么可能就这么想得开呢。
二十七年啊。
寒窗苦读。
三九天,三伏天,寒冬腊月,苦读不辍。
四川这地方,虽然号称是天府之国。
但四川之富,独富成都。
天府之国。
从来都是成都平原,而不是四川周围的山卡拉。
比如说李忠仁的老家大桥镇。
就是位于成都平原边边上的山里面的小镇。
这样的乡镇。
根据地方志的记载。
在历史上,自明朝到清朝,再到现在的明朝。
拢共,才出过17名秀才——包括李忠仁。
这几百年的时间才出17名秀才。
这可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
在十年前。
当他李宗仁高中秀才回乡的时候。
那也是高头大马,披红挂彩,游街串巷,风光无限。
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