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七九章 陛下还回不回顺天府?  大明1805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七九章 陛下还回不回顺天府? (第2/3页)

    现任国王是乔治三世,王太子也就是夏洛特的父亲威尔士亲王也叫乔治,继位后会成为乔治四世国王。

    夏洛特给孩子取名叫乔治,很显然是有着非常强的目的性的。

    不出意外的话,乔治会在未来继承夏洛特的王位,成为乔治五世国王。

    只不过,朱靖垣每次听到乔治的时候,都下意识的想到一个粉红色的吹风机……

    朱靖垣有时会想,自己和夏洛特再生个女儿的话,该不该叫佩奇……

    当然,现场的所有其他人,都不可能跟朱靖垣有共情。

    朱仲梁听着夏洛特的回答,似乎非常满意的微笑着点头:

    “那就多住两年,等孩子能自己跑了,再回伦敦也不迟……”

    夏洛特笑嘻嘻的答应着,这次的见面会也就结束了。

    朱靖垣向爷爷、奶奶、父亲、嫡母、生母告辞,带着家人返回春和宫。

    新年之后就是连续的假期,一直到元宵。

    今年年后的假期,应天府的比往年都要热闹了很多。

    主要是大量的皇室贵族和顶级官僚家庭都从顺天府来到了应天府。

    他们来了应天府,那顺天府那边就稍微冷清了一些。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京师新城一片灯火辉煌。

    但是原本最为热闹和繁华的城北地区,却看不到往年最为活跃的那些顶级贵族子弟了。

    在一家临街的酒楼三楼,一群衣着华丽的中年人,聚在一起喝着茶聊天。

    “陛下应该很快就回来了吧?不然咱们这买卖以后不好干啊……”

    “要不卖了这边的产业,去别的县甚至去应天府做生意?”

    “我倒是也想过,但是我们这边走了,陛下那边马上就回来了怎么办?”

    “所以陛下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应天府有什么好的?”

    “秦淮河上好玩的东西确实多,冬天也比顺天府暖和的多……”

    “我怎么听说那边天气潮湿的很,而且秦淮河再热闹,陛下也不可能去那里玩啊……”

    “乐观估计,到夏天陛下就该回来了,保守估计的话,今年年底也总该回来了。”

    “因为诸位皇子们的施政实训到了最后阶段了吗?”

    “最关键的还是大食亲王殿下,今年最后一阶段的实训要结束了。”

    “对,陛下应该在今年年底到明年的时候,确定施政实训得结果,这事儿总得在咱们顺天府决定吧?”

    “这件事情也不好说吧,万一陛下就在应天府把这个事儿办了呢?”

    “那就真的没数了,不过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你们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万一,我说万一啊,陛下以后就留在应天府了?”

    “你是说迁都?应该说还都应天府?”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世祖光武皇帝他老人家都没还都!”

    “对头,就是这个理儿,应天府城风水不好,怎么可能会迁都……”

    “咱们再坚持一下,只要陛下不把整个中央朝廷的官员,京师旧城的所有宗亲贵族都招到应天府去,咱们得生意都还能继续……”

    民间的商人,朝廷上的官员,有些人的心中,冒出了皇帝可能不回去了的想法。

    但是这个想法仍然不够强烈,也得不到大部分人的认同。

    文武百官和朝野上下都本能的认为,安康十二年皇帝无论如何也该回顺天府了,不可能在应天府再过一个年。

    也许会再次去应天府,但也应该是正式退休以后,等应天府的宫殿修好了去养老。

    大部分人仍然不相信迁都的可能性。

    毕竟大明京师都在顺天府放了四百多年了。

    就算是世祖皇帝,也只是在顺天府沦陷的时候,在应天府住了那么几年。

    等到收复顺天府之后,很快就回到顺天府理政了。

    没有人意识到皇帝要迁都,只是理所当然的觉得,皇帝是要盯着养老用的宫殿建设。

    不过随着安康十二年的日期不断向前,情况和舆论开始慢慢变化了。

    在两代皇帝和朱靖垣的关注下,江浦县的新宫殿的勘察、设计、建设的速度非常快。

    新城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安康十一年下半年就动工了。

    这些设施大部分都在江浦县旧城城墙之外,大部分地区本来都是农田,拆迁开始之前就能开始干活了。

    新宫殿的施工图纸也在十一年年底定稿。

    安康十二年新年一过,宫殿居住区和水坝的施工就同步开始了。

    皇帝朱简炎继续留在应天府紫禁城工作。

    并且陆续以咨询等各种各样的理由,继续其他留在顺天府的部门和机构人员招过来。

    每次都特别下旨提醒,可以带家眷过来同住。

    南京留守衙门前所未有的忙碌。

    不断地为了赶过来的官员和吏员整理办公楼和房屋。

    仁武朝之后,大明中央衙署部门的数量不断膨胀,人员比崇祯以前翻了很多倍。

    应天府留守衙门的办公楼和住房本来是按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