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后记九十七·谢驸马也上疏做正事呢 (第3/3页)
说道:“此事须得处理,否则太学就真要烂了。”
“倒也不至于,”候光说道,“太学外舍皆为自费读书,又没用朝廷财政供养。只要对内舍、上舍严格把关,太学就永远烂不了。”
葛从信摇头:“礼教也,国之根本。就像科举作弊一样,即便没有查实,仅是风言风语也要处理。太学外舍已经快要烂完了,如果继续听之任之,恐怕用不了二十年,就要波及到内舍那边。”
袁怀义放下信件,开始例行打瞌睡。
张育说道:“此事牵扯极多,只是严格入学考试,恐怕根本就不起作用。”
邓公武想了想:“缩短太学清退时间,四年减为两年。入学一年考试不合格,第二年的食宿和学费翻倍。入学两年还不合格,直接予以清退!”
“可行。”阁臣们纷纷赞同。
邓公武这个方法,没有把进入太学的路子堵死,权贵和富豪子弟依旧可以进去。
所以,执行起来没啥阻力。
而且那些权贵富豪,哪个不想看到子孙努力读书?加大惩处力度,缩短清退时间,也是在逼着学生认真向学。
入学两年依旧考试不及格,那还读个屁啊,早点干别的去吧。
会议很短,不到十分钟就结束。
葛从信开玩笑道:“驸马这算议政吗?”
杨正夫说道:“他是太学讲师,又是芙蓉学士,把所见所闻上奏陛下很正常。而且,他只是提出问题,又没有说该怎么解决。所以不算议政。”
邓公武道:“我借着会议说几句。洛阳无忧洞里的百姓,如今已悉数运到上海登船。明年,让全国各大城市清查,全都照着这个法子办。还有太学之事,全国七所太学都要清查整顿。不能只是洛阳独善!”
张育说道:“其实,各府县社学的问题更大。”
邓公武道:“唉,让地方官府自查吧。”
历史上社学出现于元代,一直延续到清末。
元代之时,五十户百姓为一社,设立学校搞扫盲教育。所需经费,由地方自行解决。
到了明代,社学变成乡村半公立学校。一部分经费由地方官府提供,一部分经费由士绅商贾捐赠。其授课内容,增加了法律知识、农业知识、经史历算、礼仪道德等等。只在农闲时候开学。
直至清代,一个乡设立一所社学,办学经费跟明代类似。并规定入学年龄,在12岁到20岁之间。
这个时空的大明,在太宗皇帝的推广之下,就连城市地区都有社学。而且,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同时接受士绅商贾的捐赠。
发展到现在,社学出现很大问题。
一是“吃空饷”。
某些社学和学生,仅存在于纸面上。办学经费被官吏给挪用!
反正是地方财政出钱,中央很少派人去调查,而且想查也查不明白。
二是非法侵占土地。
地方官吏勾结劣绅,以置办学田为由,强占老百姓的农田。接着,再把所谓的学田,转包给劣绅佃耕。
被霸占土地的百姓,稀里糊涂就变成学田的佃户,但实质上成了劣绅家的佃户。
朱铭搞出的社区、乡镇扫盲学校,已经被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祸害得一塌糊涂。
但还可以继续维持运转,每年都能让大量底层少年脱盲,甚至有极个别的还考上了秀才。甚至是考上举人,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完成阶层跨越!
邓公武感觉自己要做的事情好多,御史根本就不够用。
社学这种烂摊子,只能暂时搁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