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明亚非经济圈  家兄朱由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明亚非经济圈 (第2/3页)

  想到这里、顾秉谦心里有些得意。

    “有的时候,退一步才能活得长久……”

    将茶杯放下,顾秉谦起身,佝偻的走向主敬殿,准备继续处理奏疏。

    他这一退,手里的权柄还能再紧握几年……

    至于下面的人会不会反对?

    一群当初从其他党派当墙头草跳来依附齐王府,眼下又倒戈来依附自己的软骨头,他们又能有什么反应?

    顾秉谦老神在在,而事情也如他预料的一样,整个在京顾党官员,根本没有几个人提出异议。

    在他们看来,刘余佑和潘士良可以说胆大包天。

    见过贪的,但联合地方御马监一起贪腐侵占军屯田的,这朝野上下的百官还是第一次见。

    就他们做的这事,但凡齐王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让他们活。

    他们如果能活,那么其他人就会效仿侵占军屯田,而军屯田一旦倒下,那大明的财政就会倒下四分之一。

    眼下大明的财政,是建立在外部不断输血的情况下。

    尤其是瀛洲、交趾、旧港、小西洋这四块地方,它们一旦全部稳定,每年向朝廷输送价值上千万两的税银,以及两千多万石米麦。

    之所以它们目前没有爆发这样的潜力,是因为交趾的蠲免还有一年时间,而旧港的粮食虽然每年征收九百多万石,但受限于距离,实际上只有吕宋的粮食可以运抵广东、福建。

    不过,今年瀛洲就能反哺大明,在稳定当地粮价的情况下,运送六七百万石米麦给朝廷并不困难。

    唯一限制大明的,似乎只有内地的大旱。

    只是相比较去年波及三千多万人口的八省大旱,今年的一场场春雨给大明续了一口气。

    元宵节前后,南直隶、福建、河西、四川、湖广等各省纷纷降雨,十五天的时间,前后降雨数天,干涸的河道复通,各地旱情慢慢减退。

    到了元宵节后,大半个广东降雨,广西降雨,长江以南只有广州、惠州、潮州、韶州、漳州等五府之地未曾降雨,依旧保持大旱。

    长江以北,北直隶也仅有宣府依旧大旱。

    不过,全陕再度依旧没有下雨,便是关中地区也仅靠渭水、泾水而耕种,山西承平了一年的太原府也遭遇大旱,倒是辽州、泽州、潞安府降了几场小雨。

    可即便如此,天启十年一开年,大旱波及的人数,还是从三千万人骤降不到一千二百万人。

    随着成都府李邦华监斩刘余佑、潘士良,大明本土便没有什么再值得提及的政治事件。

    唯一让所有人关注的,除了四川新政,便是北直隶的官学新政……

    “九十七万六千余人,比我和哥哥你想的还要多。”

    “弟弟倒是趁这个机会清查出了六十多万的隐户,一百三十多万亩隐田,估计北直隶的隐户已经查的差不多了。”

    二月初一,当北直隶官学报名截止,拿到所有汇总文册的朱由检,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养心殿。

    他与朱由校促膝长谈,二人手中轮流看着文册汇总,脸上笑意掩盖不住。

    朱由检在感叹北直隶的入学情况,而朱由校则是在感叹隐户和田地的查清。

    朱由校手里此刻拿着北直隶最新的人口汇总和耕地汇总,纸面所写的情况是北直隶七百八十二万四千六百人整,耕地三千余六十七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亩三分四厘。

    比起洪武年间的二百六十多万人,二千六百多万亩耕地,人口翻了三倍,耕地增长了三百多万亩。

    哪怕北直隶的勋贵,百官不愿意,但在皇权掌握最深的北直隶,他们手里的耕地却很难隐藏。

    多查出三百多万亩耕地,就等于增加了三十几万石米麦的赋税。

    这么看起来,基础教育的推广,无疑让大明的户籍制度更为精确。

    朱由校开始支持起了全民基础教育的政策,而相比较他只关心人口和耕地,朱由检关心的更多。

    “近百万学子就学五年,这对朝廷的财政还是有不小挑战的。”朱由检放下就学汇总文册,然后才说道:

    “北直隶此前前前后后迁移了近二百万人前往辽东、泰宁三府,这么看来哥哥登基时,北直隶应该有近千万人口。”

    说到这里,朱由检有些感叹。

    天启元年的北直隶,情况可能是十几万勋贵、文臣、卫所军官侵占近两千万亩耕地,而近千万人分近千万亩地。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南粮北运来维持局面,那北方粮价暴涨是绝对的。

    至于眼下,尽管遭遇了旱情,但北直隶百姓基本人均三亩,而勋贵文臣们手中的田地下降到了七百多万亩。

    这个数目自然很多,因为他们的人数也不过就六万余人。

    百分之一的人掌握了四分之一的耕地,这自然让朱由检坚决了打击勋贵士绅的想法。

    当然,这个打击不是说全部杀死,而是想办法把田地收归国有。

    如果北直隶的农民能通过迁移,进一步下降到五百万,而朝廷又收回这七百多万亩耕地,并且利用蒸汽机来进一步开发北直隶,那农民的日子会过的更好。

    按照后世的开发情况,整个北直隶比河北要小一些,但也最少能开垦出六千万亩耕地。

    当然为了保障地下水,耕地最好还是限制在五千万亩左右,而五千万亩耕地分给五百万农民,人均十亩,户均五十亩的情况下,中农经济很快就能得以实现。

    更别提北面朵颜府很有可能会被朱由检划给北直隶,届时朵颜府的三千多万亩草原也会分给百姓。

    三千多万亩草原,五千多万亩耕地只分给五百万农民,中农经济或许能在朱由检这一代就实现。

    不过中农经济只能维持几十年,随着工业革命,顺天府和天津府必然会成为后世那样的当代人口大城。

    城镇人口不超过三百万,农村人口不超过五百万,这就是朱由检对北直隶的规划。

    眼前的局面是,北直隶的城镇人口达到了二百六十九万,农村人口达到了五百一十一万,而其中京城人口便达到了一百三十四万人,其他各府县镇仅有一百三十五万人。

    但问题在于,北直隶的耕地没有增长,因为没有足够的畜牧来开发一些山脚的耕地。

    “第四版蒸汽机和挽马的培育得同时进行……”

    朱由检想到了徐霞客带来的那些欧洲大挽马,随后才整理了思绪,将想法放回到了基础教育上。

    “国朝这近百万学子,负责他们的教习数量明显不够,臣弟从其他地方凑了凑,一共是凑齐了六万教习。”

    朱由检缓了一口气,然后才说道:“官学司的成德给出了今年官学司的支出。”

    “虽说朝廷收了八十文书本费,还有学子的口粮,从地方靠捐献得到了牲畜家禽,但情况并不容乐观。”

    朱由检把手中文册推到了朱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