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地官赦罪日见闻·续【日常】  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十九章 地官赦罪日见闻·续【日常】 (第2/3页)

到一座恢宏气派的寺庙门前,一行三人遇到了浩荡「送盆官人」。

    皇家气派不同于常人,装供奉的大盆子金镶点翠,铸造装饰再加上里面供奉的珍宝花果,少说得花费百万钱。

    队伍里放置两副神座,即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周围被幡节、龙伞、帝冕、龙袍簇拥着,庙号则写在龙纹大旗上。

    就这样,一路从皇宫里抬出,仪仗威严,文武百官都得立在光顺门相送,敲锣打鼓送到寺里,短暂陈设一天,接受各种法事。

    今上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下旨修建的慈恩寺,同样有着高规格仪仗。

    而天后生母杨氏,因笃信佛教,所以今日承办佛事的寺庙,亦心里乐开了花……

    孟凡其实也曾有机会大赚一笔,但他没要,毕竟抱云观就自己一人,搞不来锣鼓喧天的场面,也觉得完全没必要,劳民伤财。

    如今这盂兰盆节,已经被佛家搞得不伦不类,行香拜佛是个人自由,没必要进行指责,但攀比就不对了。

    用供盆暗自较劲!

    对标地官赦罪日的盂兰盆节,所宣扬的就是竭尽所能去供奉,让高僧们吃饱喝好,如此方可减轻祖宗罪孽。

    而你一个四品官所捐,竟不如五品官多,莫非不孝顺?

    不孝!

    那当什么官?

    谁给寺庙送的东西多,谁就孝顺,谁就有面子,谁就能扬名。

    类似于后世去寺庙烧香,九十九套餐、九百九十九套餐、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

    和尚不断暗示香客越贵越好,佛渡有元人。

    最关健之处在于,历朝历代将这个跟孝道连在了一起,自下至上,攀比成风,宁可自己吃不上饭饿死,也得想办法往寺庙里送。

    至于真饿死了……

    问题不大!

    佛家宣扬,今世本就是为受苦而来,各位善男信女这般虔诚,死掉也是好事,下辈子一定享受福报。

    「下次得上书朝廷,禁止此等铺张之举,三根香即可,心诚则灵。」

    中元节都不忘谏言,孟道长真没白吃国家禄米,而且他还觉得,厚葬之风也需要打压一下。

    太史局不少同僚经常说,这种风气如今又兴盛起来了,早在太宗贞观年间就有此论:

    虽然为亲人送终的各种做法,已经详细地写在各种礼仪法典中,失礼违法的后果,刑罚上规定的也很清楚。但一些人还是以厚葬来奉终,以建筑高坟来行孝,为死者准备的衣衾棺淳极尽奢华。

    民间一些贫因者,为了厚葬甚至不惜倾家荡产,这种做法实在是徒伤教义,无益泉壤,为害太深了,以后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禁止。

    那时候,唐朝建立伊始,百废待兴,丧葬上就沿袭隋朝,有铺张奢侈的苗头,但却及时被朝廷止住。

    但到了今上,随着经济恢复与发展,厚葬之风再度盛行起来。

    此外,二圣本人还带头……

    渐渐地,民间已经有了这种说法:

    追天伦之厚情,悲同器之生落,感孀妇之昼哭,念孤女

    之号擗,尽力竭财,以资窀穸。

    厚葬亲人,已开始深入百姓观念之中,宁可倾家荡产也要如此。

    诚然,朝廷已经有大臣注意到此事,已故宰相萧瑀率先践行薄葬之风,遗言:我死后只穿一件单衣,棺材必须轻薄,里面放一张席子就好,儿孙不许增加别的东西。

    前几年病逝的刑部尚书卢承庆亦是如此,叮嘱儿孙务必用寻常衣物装殓,坟墓高度能让人看到就好,墓志铭只记录官职、爵位、年代,其它修饰一概不要。

    此时此刻,走在佛寺之内,听闻孟凡所言,上官婉儿心中一惊,凑到他身边附耳说道:

    「郎君,此事得审慎而为。」

    衮衮诸公都在助长厚葬之风,穷奢极欲,清流越来越少。

    龙朔二年,为巴权臣结李义府,在其改葬祖父时,惯于溜须拍马的三原县令,私自征发百姓为其服役。周边七县的县令一看,生怕被比下去,连忙带领青壮丢下农活,过去免费为其祖宗修坟。

    不仅如此,高陵县令张敬业胆子太小,担心自己的忠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