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七十三章 我有三计 (第2/3页)
光投向焦樵:“焦卿,您说两句吧。”
焦樵沉默了。
说实话,他也觉得吴驹这一计不太合适,但直觉告诉他,吴驹绝非蠢人,他既然说出来,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一时间焦樵也有些进退两难。
他张了张嘴,只是说道:“如果仅从赚钱的角度来说,鼓励通商,吸引更多人确实是能增加国库收入的。”
李斯作为吴驹的门客,这个时候当然也要义无反顾的站出来表明立场:“齐国重商,因此富甲于诸侯,昔年的郑国也是如此。”
一听二人这么说话,又不免是一番争吵,学者分为两派,双方据理力争,一时间战况十分激烈!
祁农摸着下巴不说话,眉头越皱越深,转头看向一旁的吴驹:“吴驹你是知道的,秦国和齐国不一样,而且如果像齐国和郑国那样重商,会给秦国带来一些弊病,就比如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吴驹颔首,他当然知道这一点,商鞅改革提出了秦国最主要的一项战争利器——军功爵位制,让获取军功成为平民的主要上升手段,继而造就了秦军甲于天下的战斗力!
可榜样的力量是恐怖的,商贾不事生产、无需卖命也能丰衣足食,要是让百姓都知道做商贾就能赚大钱,就能过上好日子,谁还会去卖命当兵呢?如此一来岂不是真正的动摇国本?
“我只是从增加国库收入的方面说话。”吴驹对祁农说。
靠鼓励经商,发展商业来使国家富饶是不会有错的。
宋朝就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不再是主要收入,商业才是。
宋朝商税最巅峰时,总税收中,光是茶、盐以及许多专卖货物的税收就达到了近50%,连同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达79%强。到了淳熙、绍熙年间,茶、盐酒等榷货达到56%,加上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非农业税更达惊人的84.7%!
这也正是宋朝经济能如此繁荣的原因之一。
“从增加国库收入方面的话……可行性是有的,不过现在确实用不了。”祁农说。
吴驹微笑:“现在不用,不代表以后不能用。”
祁农一愣,仿佛觉得脑子里突然闪过一道惊雷般:“以后?”
他嘶了一声:“你指的以后是?”
吴驹微微颔首。
统一以后!
重农抑商的政策是不错,但统治者也不傻,他们才不是歧视商贾,相反,重视商贾的理念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管子·小匡》里就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周书》则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商人保证了货物的流通,这么简单的道理,统治者怎么可能不明白呢,只不过是碍于乱世,必须要加以限制,不能让商人势大而威胁国家罢了,商鞅便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这片土地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逢战乱结束,发展经济就会成为主旋律。
七国统一,秦朝开始后,秦始皇下令打开关梁,解除开发山泽之限制,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汉朝沿袭秦朝的做法,宋朝的重商人尽皆知,元代同样重商,明初重农抑商,但同样将商税从三十税一降低成十五税一,可见商业对恢复社会繁荣的重要性。
当然,举的这几个例子中不少都走上了翻车的道路,尤其是宋元时期的官商勾结,商人势大,是真正的动摇国本,这也是历代对商贾加以限制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有些事情不能因噎废食,吴驹也有信心吸收历史教训,让秦国不走弯路。
以后?
在场的人听到这两个字,或皱眉,或挑眉,或不解,或不信。
焦樵和李斯这两个绝对的聪明人隐隐之中也猜出了吴驹指的以后是什么意思,但当下的第一反应却也是否认自己的猜测。
天下七分,七雄的格局已经稳定,秦国最为强盛,几代秦王雄心壮志、厉兵秣马,可统一的事情终究是八字还没一撇,谁也不敢说秦国就是稳赢,毕竟这大争之世诡谲多变,现在的七雄,以前哪个没有强盛一时过?因此谁敢相信吴驹竟然已经在为统一之后的事情做打算?
可吴驹似乎就是这么打算的。
这让人感到很奇怪——谁给他的自信?
众人不解。
为何自信的事情暂且不谈,话题再回到商贾的问题上来。
吴驹见众人反应不一,当下摆了摆手:“罢了,这第三计你们就当我没有说过。”
他心中自有考量,有些事情等到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位置,他自然会去做,现在谈这些确实为时尚早了。
他果断转移了话题:“不过对于商税,我倒是有一点小看法。”
祁农从思考中挣脱,精神为之一振,旋即苦笑:“吴驹啊,你就不要吊我的胃口了,有话就说。”
说着,他抬手为吴驹倒了一杯茶。
吴驹笑了笑:“关税。”
祁农皱眉:“详细说说。”
“对不同的货物制定不同的税率。”
祁农皱起眉头:“不同的税率?”
关税自春秋时期出现,至现在,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不过都是看货物的数量或者是重量来交税,对不同的货物种类,实施不同的税率,祁农还真没想过。
但吴驹的话还没说完,下一句更是惊人:“若要需要,可以对敌国的进口商品提高关税,以达到限制敌国货物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