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六章 义务教育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九十六章 义务教育 (第1/3页)

    “这科举制,好!非常好!”

    子楚先是对科举进行了绝对的高度评价,但旋即又话锋一转:“不过寡人要好好考虑一下。”

    吴驹对此感到并不意外。

    科举制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革,子楚认真考虑是对的,如果子楚现在拍桌子就要搞,吴驹反而会劝他三思而后行。

    别的不说,想搞科举制,那可是要砸世家贵族的饭碗,要和他们对着干的。

    古往今来,每一次变法都意味着要破坏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其中的风险让子楚都为之忌惮。

    “至于这个义务教育。”子楚叹了口气:“也好,但寡人下不了这个决心。”

    吴驹在上面写了什么建造大量的学校,义务教育的教材完全免费,光是这一笔支出就足够子楚思虑再三了。

    “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吴驹平静的说。

    “寡人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呢,但这看起来甚至比实施科举制还要难。”

    “但它比科举制还要完美。”吴驹说。

    子楚皱眉:“说说你的见解。”

    吴驹从一旁的茶盘上拿来三个杯子,排成一排,指着它们三个,分别说道:

    “举荐制和世卿世禄制,科举制,义务教育。”

    “在我看来,它们是一个发展过程,同样也是我们要走的路的三个节点。”

    “实行科举制,意味着颠覆举荐制和世卿世禄制,为的是从民间选拔人才,为国家带来大量的可用之人,但大王,臣要问你,现在民间真的有人才吗?”吴驹问。

    “……”

    子楚一下子愣住了。

    有吗?

    答案是:没有。

    很让人难以置信,但确实没有。

    吴驹这一问一下子点醒了子楚。

    科举制对现在的七国来说,并没有那么美好。

    虽然老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但民间哪有这么多高手。

    现在的百姓是愚昧的,至少六成以上不识字,识字的人里还有六成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等寥寥几个字。

    而科举制的意义就是从民间提拔人才,民间都没有人才了,还提拔个锤子啊!

    吴驹将第一个茶杯倒扣过来,说道:“科举制想要实行,第一个要做的,是轰碎贵族的围墙,打破知识禁锢,让平民百姓拥有获取知识的渠道。

    唯有这样,才能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可选之人,才能给科举制实施的土壤,否则,所谓的科举制就是个站不住脚的软脚虾。”

    听完这一席话,子楚完全明白了吴驹的意思。

    “那科举制呢?为什么你说义务教育比科举制更完美?”子楚连忙又问。

    “科举制依旧很容易滋生腐败,并且依旧很容易被贵族封锁向上的渠道,而义务教育做的更绝,有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大王,臣且问你,如果所有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能获取相同的知识,那贵族还是贵族吗?”吴驹问。

    子楚摇摇头,下意识的说:“如果是这样,贵族就很难永远维持自己的地位,因为平民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和贵族相同的地位,如此长此以往,就完全不存在所谓的世卿世禄了。”

    说完这番话,子楚茅塞顿开:“所以,科举制的本质是打击贵族世家,而义务教育的本质,是灭了贵族世家?”

    “对。”吴驹点点头:“义务教育要做的更绝,所以它一定是发展的最终形态。”

    不过……吴驹突然有一点感触。

    如果说世卿世禄制,说贵族,其实王室就是最大的世卿世禄制受益者和贵族啊。

    但这一点,他并没有在子楚面前说出来。

    “还有一点,大王,如果让你选择科举制考试的项目,你会选择什么?”吴驹问。

    “这还用想吗?礼乐射御书数肯定要考啊。”子楚下意识的说。

    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君子六艺,放到现在来说,和后世的语数外政史地生一个性质,必修课。

    吴驹摊手:“那您有想过这六门科目最终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吗?”

    还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