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淄河船舫 水调歌头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http://m.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十六章 淄河船舫 水调歌头 (第2/3页)

孙,是正儿八经的儒家正统,亦是儒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孔臻入内,入目便是坐在一侧的姜堪,登时吓了一跳:“咳,夫子您也在啊。”

    “老夫不能来吗?”

    “能,当然能,哈哈哈。”孔臻掩饰尴尬的一阵笑。

    众人一阵哄笑。

    “你适才说有佳作?速速吟来听听。”姜堪不理这臭小子的打诨之语,直言道。

    “哦哦,刚送来的,我还未曾看过呢。”孔臻道。

    “送来的?谁送的?”姜堪问。

    “我师兄韩非。”孔臻说。

    “韩非?荀况的徒弟?”

    “正是。”

    姜堪点点头:“原来是他。”

    荀子担任稷下学宫祭酒时,姜堪是副职,二人私交甚好,对他的徒弟韩非也不陌生。

    只见孔臻打开卷起的绢帛。扫眼一看,瞬间愣住了。

    众人不解。

    “孔臻,这是怎么了?”有人问。

    孔臻出神。

    “孔公子?”李华裳也出言。

    “啊?哦哦。”孔臻醒转,连忙吟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孔臻念完,拿着绢帛的手都是颤抖的。

    船舫中静得落针可闻!

    众人都被这诗营造的意境所包拢,一时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似在窗前大醉而望月,又好像身处云端,如若月宫仙境。

    万古极尽之愁思在前半部分展露无遗,后半部分却笔锋一转,借以至理表露胸怀,旷达而超脱,简直有了仙人之姿。

    最后两句写出愿景,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人拉回凡间,尽管如此,却又不得不承认最后两句才是点睛之笔。

    “真是…绝了!”

    众人想不到赞美之词。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卧槽二字,不然此时舫内此起彼伏的都是这句话。

    李华裳那双眼睛此时如同一汪秋水般,周泠然的情绪似乎有些低落,二人不知在想些什么。

    姜堪则陷入了沉思,那双深邃的眸子失神。

    这一首水调歌头,令他们大受震撼!

    舫内就这么一直静着。

    好半天才有人悠悠说道:“这绝不是诗,但也不像赋。”

    “废话,还用你说?”

    舫内诸人都听出了这格式的与众不同。

    “你刚才说这是韩非送来的?”姜堪问。

    “是。”孔臻点点头。

    “这绝不是他写的。”姜堪摇摇头。

    他并非对韩非的才华没有信心,而是对荀子和韩非都太了解。

    荀子是诗赋大家,但在整理完《诗经》之后,这位老友就再也没有把精力耗费在吟诗作赋上。

    作为荀子的徒弟,韩非的诗赋功底也不差,但姜堪知道韩非乃是韩国宗室,他无时无刻不在忧虑着韩国的前景,亦很少研究诗赋,更别说研究一种新的格式了。

    孔臻听到姜堪的话一愣,旋即在绢帛上寻找起来,这才注意到落款并非一行字。

    “吴驹作,韩非书。”孔臻将落款读了出来。

    “吴驹?”

    众人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就连姜堪听到这个名字也是一愣。

    反倒是李华裳最先反应过来:“医家魁首吴驹?”

    “似乎是的。”孔臻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